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八寨鎮木樨村位於八寨鎮東部,與華山村、瓦窯坪、羅漢山村、七里溝村接壤,轄10個村民組,行政區域面積4.9平方公里,少數民族15人,村級組織健全,設立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民兵連、村婦聯、團支部各1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樨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八寨鎮
- 人口數量:1797人
- 耕地面積:1926畝
- 總戶數:491戶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八寨鎮木樨村位於八寨鎮東部,與華山村、瓦窯坪、羅漢山村、七里溝村接壤,轄10個村民組,行政區域面積4.9平方公里,少數民族15人,村級組織健全,設立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民兵連、村婦聯、團支部各1個。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八寨鎮木樨村位於八寨鎮東部,與華山村、瓦窯坪、羅漢山村、七里溝村接壤,轄10個村民組,行政區域面積4.9平方公里,少數民族15人,村級組織健全,設立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民兵連、村婦聯、團支部各1個。木...
木樨村 木樨村,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磚牆鎮下轄村。
木樨花村共5個自然村105戶360人,其中黨員17人,有耕地117畝,山林總面積8376畝,其中毛竹山812畝。2007年度農民人均收入為4229元,主要以外出務工和農業開發收入構成。本村現有常住人口210人,外出人口150人。全村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貧困戶有54戶205人(包括低保戶5戶9人和五保戶1戶1人),其中因病因殘或年...
木樨地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西城區長安街復興門以西。原是由北京外圍地區進入中心城區的一個要塞。周圍有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軍事博物館、北京八中分校、首都博物館新館、復興醫院、復興商業城、長安商場等。名字由來 木樨地,關於這一地名的來歷,存在許多爭議,主要有四種說法:一是說此地位於阜成門外西南部,...
木樨林 木樨林,198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植物而名。歷史沿革 據1990年地名補查,此村於1987年全部遷移到旱塘建新村。
木樨(學名: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eiro)是木樨科、木犀屬常綠喬木或灌木,高可達18米;樹皮灰褐色。小枝黃褐色,無毛。葉片革質,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或通常上半部具細鋸齒,兩面無毛,側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葉柄無毛。聚傘花序簇生於葉腋,或近於帚狀,每腋內有花...
木樨屬(學名:Osmanthus Lour.)是木樨科下一屬。該屬植物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單葉對生,全緣或具齒;花萼鐘狀;花冠白或黃白色。核果橢圓形或斜橢圓形,常具1種子。約36種,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及東南部,少數種類向東南延伸直至大洋洲的新喀里多尼亞島嶼。通常生於常綠闊葉林的上緣,或生於常綠一落葉混交林甚至...
《村莊木樨將殘香氣未散邀素心諸友小飲次座友韻》是清代吳之振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 吳之振(1640-1717)字孟舉,號橙子,別號竹洲居士,晚年又號黃葉老人、黃葉村農,石門(今桐鄉)洲泉鎮人。順治九年13歲應童子試,與呂留良定交,試後又與黃宗羲兄弟交往。舉貢生,以貲為內閣中書,不赴任。性淡泊...
《木樨花開》是連載於17K小說網的一部都市言情類網路小說,作者是言星。內容簡介 言星的作品《木樨花開》。作品目錄 最愛木樨花 前奏: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第一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 第二章 離開木樨村 第三章 參加藝術節 第四章 藝術節的事故 第五章 各懷心事的晚餐 第六章 你贏了 第七章 禍不單行...
相北村、大涵村、木樨村、西江村、茅城村、隆興村、周城村、港口村、水碧橋村、仙圩村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南京市行政區劃圖(2張) 分享你的世界查看更多 8 南京行政區劃圖2020 本人最新繪製的南京行政區劃圖, 有誤的話謝謝指出 Zailiang 參考資料 1 呂憲軍,王梅.行政區劃調整與城市擴張研究——以南京市為例[J]...
王賜拔 王賜拔,男,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保勝公社木樨大隊木樨村人,1950年參加革命,生前為志願軍戰士,在朝鮮失蹤。人物經歷 1950年參加革命,生前為志願軍戰士。犧牲情況 在朝鮮犧牲。
2011年末,八寨鎮轄18個行政村:八寨、大興、新艾、鐘寨、勞動、茅栗坪、中廠、金山、冷水河、岩口、板廠、羅漢山、華山、木樨、瓦窯坪、果樂、七里溝、二道河,下設130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八寨鎮轄7個社區、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八寨社區新街組。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八寨鎮地處七星關區東北部,東...
石桅、石佛、大磨、幸福、高坎、蘭廟、團山、翻身、虹管、勝利、嚴嘉19個行政村,下設6個居民小組、216個村民小組;原增產鄉下轄倒虹、石罐、龍骨、板橋、碗水、三清、光輝、野馬、光臨9個行政村,下設115個村民小組;原豐產鄉下轄深堂、白馬、金竹、聯盟、木樨、龍壩、卷洞、永興、龍馬、打石灣10個行政村...
宋梅、桂花、木樨、玉蘭布滿庭院。由於余西文化性格中淮文化與吳文化相互交融,又受海洋文化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余西特色的建築風貌。余西古鎮建築多以廳堂為中心的院落建築,廳堂有兩進、三進等,院落空間有穿心院和倒座式院落兩種形式,穿心院的大門設在整個院落正中,進院門後直接可穿過裡邊的院子。倒座式院落由倒座...
申家沖村、潭家沖村合併)、李南沖村(李南沖村、木馬岩村合併)、李家沖村(李家沖村、余家垸村合併)、白石山村(社區)(白石山村、牌樓河村、高廟村合併)、沈家河村(社區)(沈家河村、袁家沖村、樓棟樹村合併)、余家沖村(社區)(余家沖村、沈家垸村、塗家坳村合併)、木樨河村(社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