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拼音:wàng)是漢語常用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望的古字形像一人站立地上張大眼睛遠望的樣子,本義指向遠處、高處看,由本義引申指期待、希望;又指拜訪,如:探望、拜望、看望。由本義又假借指名望。如:望族、聲望;又引申指朝、向。
2018年12月14日,兩岸媒體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已經進入第九年。2018年在36個漢字中,“望”字當選2018海峽兩岸年度漢字。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望
- 拼音:wàng
- 注音:ㄨㄤˋ
- 部首:王、月
- 筆畫數:11
- 異體:朢*、琞等(見擴展圖冊)
- 五筆:YNEG
- 倉頡:YBHG
- 字級:一級(2394)
- 四角號碼:07104
- 統一碼:671B
- 筆順:丶一㇙ノ㇆一一一一丨一
- 平水韻:去聲二十三漾;下平七陽
字源解說
詳細解釋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動詞 | 向高處、遠處看。 | look up | 登山遠望。 《詩經·衛風·河廣》: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 遙望;眺望;一望無際 |
觀察;察看。 | inspect | 《周禮·考工記·輪人》:望其幅,欲其揱爾而纖也。 | 望風;觀望 | |
〈文言〉瞻視,景仰。 | 《周易·繫辭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孔穎達疏:“故為萬夫所瞻望也。” | |||
拜訪;問候。 | visit | 孟漢卿《魔合羅》第一摺:嫂嫂,自從哥哥去後,不曾來望得你。 | 看望;探望;拜望 | |
遙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 | 《尚書·舜典》:望于山川,遍於群神。 | |||
心裡想著能達到某種目的或出現某種情況。 | expect;hope | 望準時到位。 潘岳《西征賦》:弘大體以高貴,非所望於蕭傅。 | 盼望;指望;失望;望子成龍 | |
〈文言〉怨恨;責怪。 | grudge | 《國語·越語下》:又使之望而不得食,乃可以致天地之殛。韋昭註:“怨望於上而天又奪之食。” | 怨望 | |
〈文言〉(年齡)接近。 | approach | 韓愈《祭竇司業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在君無憾,我意不充。 | ||
〈文言〉滿。 | 《莊子·德充符》:無君人之位以濟乎人之死,無聚祿以望人之腹。 | |||
〈文言〉比量;比擬。 | compare | 《禮記·表記》:以人望人,則賢者可知已矣。孔穎達疏:“望,比也。” | ||
〈文言〉通“忘”。忘記 | 《逸周書·武儆》:朕不敢望,敬守勿失。 | |||
〈文言〉通“妄”。胡亂;虛妄。 | 《管子·九守》:聽之術曰勿望而距,勿望而許。 | |||
名詞 | 名聲;聲譽。 | prestige | 《詩經·大雅·卷阿》:如珪如璋,令聞令望。 | 聲望;威望;德高望重 |
〈文言〉指有名聲;聲譽的人或物。 | distinguished person | 《左傳·昭公十二年》:吾子楚國之望也。 | ||
〈文言〉儀容。 | looks | 《晉書·鄭沖傳》:有姿望,動必存禮。 | ||
〈文言〉視力所及;視野。 | 曹松《冬日登江樓》詩:遠村雖入望,危檻不堪憑。 | |||
〈文言〉邊際。 | bound | 《呂氏春秋·下賢》: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無望。高誘註:無望,無界畔也。 | ||
希望達到的某種目的或出現的某種情況。 | hope | 《韓非子·主道》:絕其能望,破其意、勿使人慾之。 | 厚望;有望;喜出望外 | |
〈文言〉視窗。 | window | 《晉書·輿服志》:(畫輪車)上起四夾杖,左右開四望。 | ||
店鋪標明屬於某種行業的標誌。 | 《水滸傳》第二九回:但遇著一個酒店,便請我吃三碗酒……這個喚做無三不過望。 | 望子 | ||
月相名。農曆每月十五日(有時為十六日或十七日),地球上看見的月亮呈圓形,這種月相叫望。 | 朔望 | |||
月亮圓的那一天,一般指農曆每月十五日。 | 蘇軾《前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
唐宋行政區劃縣的等級之一。舊制三千戶以上為望,後有司可據實升降天下縣,以四千戶以上為望。 | 《舊唐書·肅宗紀》:改靈武郡為大都督府,上縣為望,中縣為上。 | |||
(Wàng)姓氏用字。參看“望姓” | ||||
介詞 | 對著;朝著。表示對象或方向。 | towards;to | 望他笑了笑。朱自清《背影》: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望回走了。 | |
(以上參考資料) |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廣韻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書影 | 《說文解字注》書影 | 《康熙字典》書影 |
《說文解字》書影 | 《說文解字注》書影 | 《康熙字典》書影 |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等 | 四呼 | 韻攝 | 清濁 | 擬音 | |
---|---|---|---|---|---|---|---|---|---|---|---|---|
上古音 | 陽 | maŋ | ||||||||||
陽 | maŋs | |||||||||||
廣韻 | 亡 | 武方 | 明 | 陽合 | 下平十陽 | 平聲 | 三等 | 合口 | 宕 | 次濁 | mjuɑŋ | |
妄 | 巫放 | 明 | 陽合 | 四十一漾 | 去聲 | 三等 | 合口 | 宕 | 次濁 | mjuɑŋ | ||
中原音韻 | 望 | 微 | 江陽 | 江陽 | 去聲 | 合口呼 | 次濁 | ʋuaŋ | ||||
洪武正韻 | 亡 | 無方 | 十七陽 | 陽 | 平聲 | 次濁 | ɱuaŋ | |||||
妄 | 巫放 | 十七漾 | 陽 | 去聲 | 次濁 | ɱuaŋ | ||||||
分韻撮要 | 望 | 明 | 剛 | 第十剛講降角 | 陽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