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漢字)

望(漢字)

望(拼音:wàng)是漢語常用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望的古字形像一人站立地上張大眼睛遠望的樣子,本義指向遠處、高處看,由本義引申指期待、希望;又指拜訪,如:探望、拜望、看望。由本義又假借指名望。如:望族、聲望;又引申指朝、向。

2018年12月14日,兩岸媒體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已經進入第九年。2018年在36個漢字中,“望”字當選2018海峽兩岸年度漢字。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望
  • 拼音:wàng
  • 注音:ㄨㄤˋ
  • 部首:王、月
  • 筆畫數:11
  • 異體:朢*、琞等(見擴展圖冊)
  • 五筆:YNEG
  • 倉頡:YBHG
  • 字級:一級(2394)
  • 四角號碼:07104
  • 統一碼:671B
  • 筆順:丶一㇙ノ㇆一一一一丨一
  • 平水韻:去聲二十三漾;下平七陽
字源解說,詳細解釋,古籍釋義,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廣韻,康熙字典,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提示,書法欣賞,音韻集成,

字源解說

字形演變流程圖字形演變流程圖
“望”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是會意字。甲骨文主要有兩種形體,一種形體像人舉目仰望的樣子(圖1),“目”是豎的,並且睜得大大的。上古以“橫目平視”為“見”,“縱目仰觀”為“望”;另一種是一個人站在一個高出地面的土墩上舉目仰望的形狀(圖2)。“望”的原義是人站在高處看得遠,有所等侍的意思。
“望”這個會意字在金文里有多種形式:豎著的眼睛多了個眼珠子,更活靈活現(圖3),人站的土墩變成實體的“土”了;人足和土墩已訛變為“壬”,而在豎眼的右邊加了個“月”(圖4),隸定後寫作“朢”,大有“舉頭望明月”的意味。從周代初期起,古代的曆法把月十五日(月圓時)叫作“望”。“望(朢)”字的金文便是根據這個意想造出來的。戰國文字承襲金文,或贅加“視”字繁化;或省“月”,從人、亡聲,所從“人”旁豎筆上加短橫作為飾筆,與“壬”同。
後來,“朢”的形體中像目的部分或訛變為“耳”(圖13),或出現一種訛近“亡”的寫法(圖14):豎眼(“臣”)不見了,以“亡”(本是眼睛被刺破了眼珠子的形象)代替“目”作為聲符,而且將“月”變成“夕”(“夕”的古文是“月”中無點,本是月亮初升的形象)。這一來,這個字就變為形聲字了。在這訛變的基礎上,便乾脆將這部分寫作“亡”(圖15),以之提示字的讀音,因而又有了“望”字,成為“朢”的異體。再到後來,人們又採用異體字分工方式,以“望”字專門表示張望、瞭望、遠望之望。而以“朢”字專門表示朔朢之朢。漢字簡化,朔朢之朢、張朢、遠朢、瞭朢之朢統一作“望”。

詳細解釋

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動詞
向高處、遠處看。
look up
登山遠望。
《詩經·衛風·河廣》: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遙望;眺望;一望無際
觀察;察看。
inspect
周禮·考工記·輪人》:望其幅,欲其揱爾而纖也。
望風;觀望
〈文言〉瞻視,景仰。
周易·繫辭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孔穎達疏:“故為萬夫所瞻望也。”
拜訪;問候。
visit
孟漢卿《魔合羅》第一摺:嫂嫂,自從哥哥去後,不曾來望得你。
看望;探望;拜望
遙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
尚書·舜典》:望于山川,遍於群神。
心裡想著能達到某種目的或出現某種情況。
expect;hope
望準時到位。
潘岳《西征賦》:弘大體以高貴,非所望於蕭傅。
盼望;指望;失望;望子成龍
〈文言〉怨恨;責怪。
grudge
國語·越語下》:又使之望而不得食,乃可以致天地之殛。韋昭註:“怨望於上而天又奪之食。”
怨望
〈文言〉(年齡)接近。
approach
韓愈《祭竇司業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在君無憾,我意不充。
〈文言〉滿。
《莊子·德充符》:無君人之位以濟乎人之死,無聚祿以望人之腹。
〈文言〉比量;比擬。
compare
《禮記·表記》:以人望人,則賢者可知已矣。孔穎達疏:“望,比也。”
〈文言〉通“”。忘記
《逸周書·武儆》:朕不敢望,敬守勿失。
〈文言〉通“”。胡亂;虛妄。
《管子·九守》:聽之術曰勿望而距,勿望而許。
名詞
名聲;聲譽。
prestige
《詩經·大雅·卷阿》:如珪如璋,令聞令望。
聲望;威望;德高望重
〈文言〉指有名聲;聲譽的人或物。
distinguished person
《左傳·昭公十二年》:吾子楚國之望也。
〈文言〉儀容。
looks
《晉書·鄭沖傳》:有姿望,動必存禮。
〈文言〉視力所及;視野。
曹松《冬日登江樓》詩:遠村雖入望,危檻不堪憑。
〈文言〉邊際。
bound
《呂氏春秋·下賢》: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無望。高誘註:無望,無界畔也。
希望達到的某種目的或出現的某種情況。
hope
《韓非子·主道》:絕其能望,破其意、勿使人慾之。
厚望;有望;喜出望外
〈文言〉視窗。
window
《晉書·輿服志》:(畫輪車)上起四夾杖,左右開四望。
店鋪標明屬於某種行業的標誌。
水滸傳》第二九回:但遇著一個酒店,便請我吃三碗酒……這個喚做無三不過望。
望子
月相名。農曆每月十五日(有時為十六日或十七日),地球上看見的月亮呈圓形,這種月相叫望。
《周易·小畜》: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
阮元《疇人傳》卷十四:朔必在晝,望必在夜。
朔望
月亮圓的那一天,一般指農曆每月十五日。
蘇軾《前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唐宋行政區劃縣的等級之一。舊制三千戶以上為望,後有司可據實升降天下縣,以四千戶以上為望。
《舊唐書·肅宗紀》:改靈武郡為大都督府,上縣為望,中縣為上。
(Wàng)姓氏用字。參看“望姓
介詞
對著;朝著。表示對象或方向。
towards;to
望他笑了笑。朱自清《背影》: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望回走了。
(以上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二】【亾部】巫放切(wàng)
出亡在外,望其還也。從亡,朢省聲。
【譯文】望,出門流亡在外,家裏盼望他回來。從亡,朢省聲。
【注釋】還:復。朢:徐灝《說文段注箋》:“《玉篇》有𤣴字,從𡈼,亡聲。𡈼者,跂而望之之義。望從月,𤣴聲。蓋即朔望本字。後以望為跂望,又別作朢為朔朢耳。
【卷八】【𡈼部】無放切(wàng)
月滿與日相朢,以朝君也。從月從臣從𡈼。𡈼,朝廷也。
𦣠,古文朢省。
【譯文】朢,月滿之時,與日遙遙相朢。好比是臣子朝望君王。由月、由臣、由王會意。王,表示朝廷。
𦣠,古文朢字,是朢的省略。
【注釋】“月滿”句:《釋名·釋天》:“望,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相望也。”以:當依戴侗《六書故》作“臣”。徐灝《說文段注箋》:“臣與㠯相似,故誤為㠯,又書作以耳。”王:王筠《說文解字句讀》:“(廷的)省形存聲字。”

說文解字注

【卷十二】【亾部】
出亡在外,望其還也。
註:還者,復也。本義。引申之為令聞令望之望。
從亡,朢省聲。
註:按望以朢為聲,朢以望為義。其為二字較然也,而今多亂之。巫放切。十部。亦平聲。
【卷八】【𡈼部】
月滿也。
註:此與望各字,望從朢省聲。今則望專行而朢廢矣。
與日相望。
註:以曡(疊)韻為訓。原象曰:日兆月、而月乃有光。人自地視之。惟於朢得見其光之盈。朔則日之兆月,其光向日下,民不可得見,餘以側見而闕。
佀(似)朝君。
註:似各本譌以,今正。《韻會》作月望日。如臣朝君於廷。此釋從臣,從壬之意也。
從月,從臣,從任。
註:合三字會意。不入月部者,古文以從臣壬見尊君之義,故箸之。無放切。十部。
𡈼,朝廷也。
註:說此𡈼為廷之叚借字,與𡈼本義別。
𦣠,古文朢省。
註:《大玄》𧭅作𧩆。亦古文也。

廣韻

武方切,平陽明 ‖亡聲陽部
望,看望。又音妄。
巫放切,去漾明 ‖亡聲陽部
望,看望。《說文》曰:“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亦祭名。又姓,何氏《姓苑》云:“魏興人。”又音亡。
武方切,平陽明 ‖亡聲陽部
朢,弦朢。又音妄。
巫放切,去漾明 ‖亡聲陽部
朢,弦朢。《說文》曰:“月滿與日相朢,以朝君也。”又音亡。

康熙字典

【辰集上】【月字部】朢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10
廣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竝音𧧄。《說文》:月滿與日相朢,以朝君也。從月,從臣,從𡈼。○按經典通作望。詳望字注。
【辰集上】【月字部】望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7
古文:𦣠。《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竝音𧧄。《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從亡,朢省聲。《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詩·邶風》:瞻望弗及。
又《詩·大雅》:令聞令望。疏:為人所觀望。
又《孟子》:望望然去之。趙岐註:慚愧之貌也。《朱傳》:去而不顧之貌。
又《博雅》:覗也。《韻會》:為人所仰曰望。
又責望。
又怨望。
又祭名。《書·舜典》:望于山川。傳:皆一時望祭之。《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竝音亡。義同。《詩·小雅》:萬夫所望。《釋文》:協韻音亡。
又《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易·小畜》:月幾望。《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為弦,全照乃成望。 《韻會》:從壬,譌(訛)從王。《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寫演示動畫書寫演示動畫
❶“亡”的末筆㇄改㇙。
❷上部下部寬窄相當。
❸“亡”“月”主體居上半格,分寫在豎中線左右,頂部“亡”高,底部左右旁齊平。
❹“亡”,橫筆收筆豎中線,㇙的折點在橫中線下側;“月”的底部在橫中線下側。
❺“王”,居下居中,三橫長短不一,豎筆寫在豎中線。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音韻集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聲調四呼韻攝清濁擬音
上古音
maŋ
maŋs
廣韻
武方
陽合
下平十陽
平聲
三等
合口
次濁
mjuɑŋ
巫放
陽合
四十一漾
去聲
三等
合口
次濁
mjuɑŋ
中原音韻
江陽
江陽
去聲
合口呼
次濁
ʋuaŋ
洪武正韻
無方
十七陽
平聲
次濁
ɱuaŋ
巫放
十七漾
去聲
次濁
ɱuaŋ
分韻撮要
第十剛講降角
陽去
(以上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