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雨無寐曉起偶題

望雨無寐曉起偶題是明代于謙的一首五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望雨無寐曉起偶題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于謙
作品全文,注釋,

作品全文

聞雞推枕起,曙色漸分明。樹映旌旗影,風傳鼓角聲。
雲霓常在望,天地豈無情。坐待甘霖降,群黎各遂生。

注釋

無寐
不睡;不能入睡。《詩·魏風·陟岵》:“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 唐吳融《秋夕樓居》詩:“危欄倚遍都無寐,祇恐星河墮入樓。” 宋趙抃《客舟夜雨》詩:“朝發 溫江 上處溪,小舟無寐枕頻欹。” 清 黃鷟來《秋日寄淮陰吳嵩三》詩:“想像山嶽姿,殘燈欲無寐。”
曙色
拂曉時的天色。 南朝 梁簡文帝《守東平中華門開》詩:“薄雲初啟雨,曙色始成霞。”《太平廣記》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集異記·蔣琛》:“曙色既分,巨龜復延首於中流,顧眄 琛 而去。” 楊朔《昨日的臨汾》:“曙色像一片翠藍的湖水,流動在原野的盡頭。”
分明
(1).明確;清楚。《韓非子·守道》:“法分明則賢不得奪不肖,強不得侵弱,眾不得暴寡。”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權》:“黑白分明,然後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後可以致治。” 唐元稹《內狀詩寄楊白二員外》:“彤管內人書細膩,金奩御印篆分明。”《水滸傳》第八六回:“前面行軍旗上,寫的分明:‘ 大遼 副統軍 賀重寶 。’” 峻青《海嘯》第四章九:“以後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載,見了面也還仍然能記憶分明。”
(2).辨明。 漢 陸賈《新語·辨惑》:“夫曲直之異形,白黑之異色,乃天下之易見也。然自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眾邪誤之矣。”《漢書·薛宣傳》:“即無其事,復封還記,得為君分明之。”《魏書·清河王懌傳》:“ 叉 黨人通直郎 宋維 希 叉 旨,告 懌 謀反,禁 懌 門下,訊問左右及朝貴,貴人分明,乃得雪釋焉。”
(3).明明;顯然。 南朝 梁武帝《遊仙詩》:“委曲鳳台日,分明柏寢事。” 唐杜甫《歷歷》詩:“歷歷 開元 事,分明在眼前。” 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嗨!這個那裡是做媳婦,分明是賣與他一般。” 茅盾《子夜》十五:“可是他那聲色俱厲的態度後面卻分明有點恐慌,有點畏縮。”
旌旗
(1).旗幟的總稱。《周禮·春官·司常》:“凡軍事,建旌旗。” 漢 應瑒《弈勢》:“旌旂既列,權慮蜂。” 漢枚乘《七發》:“旌旗偃蹇,羽毛肅紛。” 三國 魏曹植《懷親賦》:“步壁壘之常制,識旌旗之所停。”《宋書·謝晦傳》:“旌旂相照,蔽奪日光。” 宋劉過《沁園春·御閱還上郭殿帥》詞:“旌旗蔽滿寒空,魚陣整,從容虎帳中。”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故一·土魯番表文》:“旌旂閃爍,超越乎 墨烏戚爾 。”毛澤東《西江月·井岡山》詞:“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2).借指軍士。 唐王昌齡《青樓曲》之一:“白馬金鞍從 武皇 ,旌旗十萬宿 長楊 。” 陳毅《梅嶺三章》詩之一:“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 閻羅 。”
風傳
(1).風傳送。 南朝 梁元帝《鐘山飛流寺碑》:“清梵夜聞,風傳百常之觀,寶鈴朝響,聲揚千秋之宮。” 唐岑參《宿關西客舍寄東山嚴許二山人時天寶初七月初三日在內學見有高道舉徵》詩:“雲送 關 西雨,風傳 渭 北秋。”
(2).猶傳聞。 姚雪垠《燕遼紀事》:“並說風傳 清 兵一旦攻破 松山 ,即將再一次大舉入邊,圍困京城。”
(3).風行流傳。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九:“二札風傳一時。” 郭小川《崑崙行》詩:“在那些原野中,雖不見 中南海 邊的燈盞,卻見 毛主席 的思想風傳。”
(4).指由傳說得來的訊息。 郭希仁《從戎紀略》:“余回家,官場頗注意,有查拿之風傳,宜急進省,不可無事而予人以可疑之端。” 巴金《家》八:“兵打學生的事來得太突然了,雖然以前就有當局要對付學生的風傳。”
鼓角
(1).戰鼓和號角,兩種樂器。軍隊亦用以報時、警眾或發出號令。《後漢書·公孫瓚傳》:“ 袁氏 之攻,狀若鬼神,梯衝舞吾樓上,鼓角鳴於地中,日窮月急,不遑啟處。”《宋書·張興世傳》:“﹝ 張仲子 ﹞嘗謂 興世 :‘我雖田舍老公,樂聞鼓角,可送一部,行田時吹之。’ 興世 素恭謹畏法憲,譬之曰:‘此是天子鼓角,非田舍老公所吹。’” 唐杜甫《閣夜》詩:“五更鼓角聲悲壯, 三峽 星河影動搖。” 宋蘇軾《和陶移居》之一:“歌呼雜閭巷,鼓角鳴枕席。” 明梁辰魚《浣紗記·被擒》:“聽譙樓鼓角亂吹,望營門殺氣迷離。” 清李漁《比目魚·神護》:“本處的鄉風,但是祭奠神靈,都吹這件樂器,叫做鼓角。”
(2).鼓角聲。 前蜀韋莊《登漢高廟閒眺》詩:“參差郭外樓台小,斷續風中鼓角殘。” 宋梅堯臣《送徐君章秘丞知梁山軍》詩:“蛟龍驚鼓角,雲霧裛衣裘。”毛澤東《西江月·井岡山》詞:“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雲霓
(1).虹。《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趙岐 註:“霓,虹也,雨則虹見,故大旱而思見之。” 孫奭 疏:“雲霓,虹也。” 南朝 梁 劉協《文心雕龍·祝盟》:“若夫 臧洪 歃辭,氣截雲蜺; 劉琨 鐵誓,精貫霏霜。” 宋蘇軾《天地社稷宗廟神廟等處祈雨祝文》:“引領雲霓之望,援手溝壑之餘。” 郭沫若《水平線下·到宜興去》:“足足等了一個鐘頭的光景,而我們如大旱之望雲霓一樣,所等候著的兵車卻始終沒有開來。”
(2).借指高空。 唐柴夔《望九華山》詩:“ 九華 如劍插雲霓,青靄連空望欲迷。”
(3).惡氣。比喻巧言令色,讒諂蔽明的人。《楚辭·離騷》:“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 王逸 註:“雲霓,惡氣。以喻佞人。”《宋書·樂志四》:“雲霓既已辟,清和未幾間。” 唐李白《陳情贈友人》詩:“飄風吹雲霓,蔽目不得語。”
(4).指畫有彩虹的旗幟。《文選·屈原〈離騷〉》:“揚雲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 李周翰 註:“雲霓,虹也。畫之於旌旗。” 唐歐陽詹《曲江池記》:“砰輷沸渭,神仙奏均天於 赤水 ;黤藹敷俞,天人曳雲霓於 玄都 。” 元虞集《步虛詞》之四:“日月作環佩,雲霓為旆旌。”
(5).喻橋樑。 唐李紳《禹廟》詩:“山擁翠屏朝玉帛,穴通金闕架雲霓。”
常在
(1).長久存在。 漢 焦贛《易林·小畜之遁》:“天之所予,福祿常在。” 晉陶潛《歲暮和張常侍》:“厲厲氣遂嚴,紛紛飛鳥還。民生鮮常在,矧伊愁苦纏。” 宋劉子翬《次韻陳成季郡會》:“惜花意欲春常在,對酒年來飲不多。”
(2).道家脾神名。《雲笈七籤》卷十一:“脾神 常在 字 魂停 。”
(3).仙人名。《列仙全傳》卷九:“ 李常在 , 蜀 人,少治道術,人累世見之。”
(4). 清 代宮女的名號。 清梁章鉅《稱謂錄·列宮》:“常在、答應,案《會典》有此二稱,位在貴人之下。蓋未有爵秩,僅供使令,猶 前漢 之家人子, 後漢 之宮人、采女是也。”
天地
(1).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會。《荀子·天論》:“星隊木鳴,國人皆恐……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莊子·天地》:“天地雖大,其化均也。” 南朝 梁 劉協《文心雕龍·原道》:“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並生者何哉!” 唐柳宗元《封建論》:“天地果無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清吳偉業《避亂》詩之一:“歸去已亂離,始憂天地小。” 魯迅《華蓋集續編·馬上日記》:“我本來每天寫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大約天地間寫著這種日記的人們很不少。”
(2).猶天下。《文選·張衡〈南都賦〉》:“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亂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註:“天地,猶天下也。” 元 辛文房《唐才子傳·韋楚老》:“ 陳勝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
(3).指天地神靈。《金瓶梅詞話》第三五回:“一年打個醮,答報答報天地就是了。”《紅樓夢》第六九回:“﹝ 鳳姐 ﹞於是天地前燒香禮拜,自己通誠禱告。”
(4).猶境界,境地。 唐李白《山中問答》詩:“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清魏源《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出峽,曠然禾疇,與峽中各一天地。” 老舍《駱駝祥子》十四:“ 劉四爺 更沒想到事情會弄到這步天地。”
無情
(1).虛偽不實。《禮記·大學》:“無情者,不得盡其辭。” 明張居正《奉諭看詳民本》:“臣等傳示聖意……若有虛捏,自宜坐以誣告之條。庶四方民隱,無不畢達;而無情者,亦不得盡其辭矣。”
(2).沒有情義;沒有感情。《漢書·公孫弘傳》:“ 齊 人多詐而無情,始為與臣等建此議,今皆背之,不忠。” 唐崔塗《春夕》詩:“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 楚 城。” 清查慎行《鄴下雜詠》:“濁 漳 最是無情物,送盡繁華只此聲。” 明楊慎《魯之郊禘辯》:“執此以訊,如無情之獄,一鞫而見其肺肝矣。”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題敘》:“無情的蚊子把老漢的臉、胳膊和腿都叮腫了。”
(3).謂不留情。 晉慧遠《沙門不敬王者論·求宗不順化》:“有靈則有情於化,無靈則無情於化。”《周書·庾信傳》:“本不達於危行,又無情於祿仕。” 唐杜甫《江頭五詠·梔子》:“無情移得汝,貴在映江波。”
(4).猶無意。
坐待
坐等。 宋蘇軾《滕縣時同年西園》詩:“人皆種榆柳,坐待十畝陰。”《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袞傳》:“宜整兵馬,乘谷熟時,入邊圍 燕京 ,截其援兵,毀其屯堡,為久駐計,可坐待其敝。” 聞捷《海燕》:“五月初,黃梅季節到了,海上整日斜風細雨,霧氣瀰漫;我們的偵察工作更難以進行了,只好坐待天知道的有利時機了。”
甘霖
甘雨。 元乃賢《仙居縣杜氏二真廟》詩:“銜香赤腳禱龍湫,秋日甘霖起枯朽。”《三國演義》第二九回:“吾求三尺甘霖,以救萬民。” 峻青《秋色賦·在乾旱的日子裡》:“天旱了,人們去求它普降甘霖。”
群黎
萬民;百姓。《詩·小雅·天保》:“群黎百姓,遍為爾德。” 鄭玄 箋:“黎,眾也。民眾百姓。” 朱熹 集傳:“群,眾也。黎,黑也,猶 秦 言黔首也。”《漢書·揚雄傳下》:“豪俊麋沸雲擾,群黎為之不康。” 唐元結《惠公禪居表》:“無情之化,可洽群黎。”
遂生
猶養生。《黃庭外景經·下部經》:“恬惔無欲養華莖,服食玄氣可遂生。” 務成子 註:“外為太玄,內為大淵,若如流俗,合四海源,審能服食,可得遂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