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樓(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望江樓)

望江樓(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望江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望江樓位於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苗尾鄉苗尾村委會橋街組村東的瀾滄江西岸。

根據文獻資料記載,望江樓是清鹹豐至同治年間回民起義領袖杜文秀部將李玉樹所建,此樓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與飛龍橋同時期興建而成,是原清代中晚期鐵索橋“飛龍橋”西岸橋頭主體建築之一,建築面積153.41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望江樓
  • 地理位置:雲南省大理州
  • 景點級別:雲龍縣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飛龍橋
主要景點,景點特色,保護等級,

主要景點

望江樓位於原飛龍橋中軸線西岸末端,分上下兩層建造。傳統土木結構建築,建築面積153.41平方米,坐西朝東,重檐歇山青色筒板瓦頂,土木結構建築,從台基底至寶頂高約12.1米。
一層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前後檐(東西面)明間檐柱間各裝一實踏木門,兼作原飛龍橋過橋的出入口。東面南北次間檐牆上各設圓窗一道,西面南北次間室外檐牆上磚砌河池線條鑲嵌磚雕,其餘均為土坯牆體圍護。
南次間內自東向西設直跑木樓梯。室內牆面上鑲嵌有碑刻13通;二層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四面開四抹木隔扇窗。樓梯口東面、北面分別裝有木質欄桿。
明間及北次間迴廊內靠西面窗供奉著彩泥塑觀音等造像。一二層室內無天花,為“徹上露明造”做法。層間設支承楞的承重梁,樓楞承托樓面板。
上下檐均施飛椽,柱下均設石質柱礎。上檐檐下用斗栱,斗栱極富地方特色,兩攢斗栱的小斗之間用雕花拽枋聯繫,斗栱之間用雕花栱墊板,翹頭均做雕花。
柱頭科:七踩三翹斗栱,上斗栱枋後尾連線至金柱。平身科:七踩三翹斗栱,斗栱後尾出三跳至井口枋下。下檐牆簽均為河池、青磚、青板瓦、頁岩冰盤檐。

景點特色

望江樓是飛龍橋沖毀後僅存西岸橋頭相對完好的主體建築,在建築技法與建築風格形式上獨具一格,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是保存了清代大理白族傳統建築的平面布局特點。
二是地方做法特點突出,瓦頂、正脊、吻獸、垂脊、戧脊、角脊、脊飾、山花、墀頭及雕刻的處理和做法具有明顯的大理白族建築及裝飾藝術特徵。
三是建築等級較高,上檐採用了斗栱建造,木構架工藝技術做法規整,用材粗大;四是木雕、磚雕圖案精美,技藝精細。
室內保存的十三通建橋碑記,是研究杜文秀起義不可多得的實物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及研究價值。望江樓《池江橋賦》是雲龍縣少有的詩賦佳作,具有一定的文學藝術價值。
望江樓所在地是明代雲龍縣境內的西路驛道的關鍵路段,也是不同時期兵家常爭的要塞,它見證了歷史的變遷,當地人民對其有著濃厚的情感,具有較高的情感價值和紀念意義。

保護等級

1987年,望江樓被公布為雲龍縣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