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樓(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望江樓)

望江樓(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望江樓)

望江樓,原名抱江樓,位於寧安市西南江邊公園內,該樓建於清光緒八-九年(1882-1883年)。 1999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望江樓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原名:抱江樓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寧安市
  • 修建人:清代寧古塔副都統容山
  • 始建時間:光緒八年(一八八二)
歷史傳承,望江樓志,

歷史傳承

望江樓是清代寧古塔副都統容山(亦容峻峰),為迎奉督辦邊務的欽差大臣吳大澂所建。當時建造的是一封閉式的庭院,除望江樓外,還建有正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大門、卷棚頂二門、花牆、拱形角門等,望江樓位於原有宅院的東南隅,面江而立。整群建築全部採用“磨磚對縫”的技法,設計布局精細考究,並多處飾有磚雕圖案,古樸典雅。清光緒二十六年( 1900年),沙俄入侵寧古塔城,望江樓遭到嚴重破壞。事件過後,寧古塔訥大人後裔崇漢卿用盤剝得來的銀兩,依原貌重新修復瞭望江樓,充做私宅。 1925年,縣教育局用 12萬官帖買下望江樓大院,做為縣國民女子高等學校的校園。後來始終為學校所用。 1980年,老宅院所有建築被拆除,僅存望江樓孤置江畔。由於近年管理不善,使用者隨意亂改室內結構,並在南牆開門,使小樓遭到嚴重的人為改變。望江樓逐漸失去了原有風貌。望江樓為中國傳統的硬山卷棚頂兩層樓閣式磚木結構建築。東西長 8.37米、南北寬 7.45米、通高 8.91米,整體布局,前出廊,後出廈,室內為兩間,廊廈分為三間。一樓南立面原本無窗門,二樓南立面木欄桿下有一組長 7.8m,寬 0.94m的精美磚刻浮雕壁畫,內容似寧安西閣、大石橋全景。前廊東西各有廊心牆及小圓窗,直徑 0.5m,窗外牆上有磚雕裝飾,圖案為葵花向陽,荷花浮水。一、二樓北立面各有兩個磚砌圓窗洞,方形木花窗鑲於內側,門均開在西側。東側有木製外樓梯。樓西山牆原接望江樓宅院的南大門。
牡丹江寧安望江樓牡丹江寧安望江樓
寧安望江樓,在目前黑龍江省存量不多的古建築中,屬保存較好、真實性較強的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建築。且設計美觀、建造精良,體現出中國古代建築的優秀文化傳統和良好的建築工藝、技術。小樓在不斷變換的使用功能中,承載了大量的珍貴歷史信息。因此,寧安望江樓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價值和審美價值。儘管已形單影支,但仍不失為支撐今天的寧安市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物質遺存和文化景觀。因此具有較大的社會價值。
牡丹江市寧安市望江樓牡丹江市寧安市望江樓

望江樓志

“望江樓始建於光緒八年(一八八二),為督辦寧古塔邊務的欽差大臣吳大澂所建。光緒七年四月,太僕寺卿吳大澂奉旨以御使銜抵達寧古塔,副都統容峻峰為其建望江樓御使行台。吳大澂在此樓辦理軍政民務,訓練新軍,勘查中俄邊境。據理爭回國土,永固兩國界碑,開放邊禁,設定墾局,招民實邊,拉街基,建村屯,開闢三姓、東寧驛站,創辦牛痘局。吳大澂駐守寧古塔三年,為民造福有功,被百姓譽為‘青天官’。在其二返寧古塔時,曾即興留詩一首贈容山(字峻峰)都護:‘憶昔臨江築小樓,與君樽酒話中秋,自徑一去三年別,那想重來兩日留。舊事思量紀龍節,新圖商榷定鴻溝。國恩未報歸和遠,敢把閒情寄白鷗!“
90年代的望江樓志(2012年翻新後已不可見該志銘)90年代的望江樓志(2012年翻新後已不可見該志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