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望江南
- 性別:男
- 登場作品:青樓季九兒
望江南(Senna occidentalis (Linnaeus) Link)是豆科決明屬的亞灌木或灌木。少分枝但枝有棱,羽狀複葉長約20厘米,葉柄上方基部有一大而帶褐色、圓錐形的腺體,小葉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花數朵組成...
望江南,中藥名。為豆科決明屬植物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 Linn.的莖葉。植物望江南,分布於中國東南部、南部及西南部各省區。具有肅肺,清肝、利尿、通便,解毒消腫之功效。主治咳嗽氣喘,頭痛目赤,小便血淋,大便秘結,癰腫瘡毒,蛇蟲咬傷。別名 金豆子《綱目拾遺》,羊角豆、野扁豆《中國樹木分類學》,飛天蜈蚣...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據說,它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為悼念愛妾謝秋娘所作。晚唐段安節《樂府雜錄》中記載:“《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大多數學者同意此種觀點。李德裕為中晚唐人,然盛唐玄宗時教坊已有此調名,玄宗末年崔令欽所著《...
《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通過描繪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複雜變化,寄寓了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同時表達了作者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全詞含蓄深沉,短小玲瓏,以詩為詞,獨樹一幟,語言清新自然,連珠妙語似...
《望江南·閒夢遠》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亡國入宋後的詞作。詞人選取春秋兩季景色為代表去著力描繪,採取夢幻的形式,將虛景與實景融合為一,借夢境抒情,表達對故國清幽自在的情境和人物的追慕之情。作品原文 望江南 閒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閒夢遠,南國正清秋...
《望江南詞二首》是南唐後主李煜創作的組詞作品。第一首詞回憶江南舊遊,抒寫了夢中重溫舊時游娛生活的歡樂和夢醒之後的悲恨,以夢中的樂景抒寫現實生活中的哀情;第二首詞正面寫悲,思國流淚的情形。兩首詞表達對故國追戀,抒發亡國之痛。作品原文 望江南詞二首 其一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
《望江南·暮春》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寫晚春遊興,作者興之所至,移步換景。上闋以城中曲水、亭台兩個景點為中心,寫作者自己的酣詠場面,讚美“昇平”景象;下闋空間背景轉為郊野,寫自然美景和春耕,補充“昇平”的內涵,詞尾詞人發現,雖已暮春,春光猶在。這首詞透露出作者遊春的滿足感和...
《望江南·江南雨》是宋代王琪的作品。該詞以江南初夏梅雨季節為背景,抒寫思婦懷人的情景。上片描繪春雨,下片抒情。語言清麗,寫景逼真。“飄灑正瀟然”一句,寫活了風送梅雨、隨意飄灑的景象,運筆灑脫自如,極富傳神韻味。這首詞從不同側面寫春雨,雖無所託喻,情境優美,個別語句曾深得王安石,歐陽修的讚賞。
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有單調、雙調均有,此詞屬雙調,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重陽: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四面雨垂垂:一作“陰雨四郊垂”。垂垂,落下。戲馬台:即項羽的掠馬台,在今江蘇銅山縣南。東晉義熙年間,劉裕於重陽時在此大會賓僚並賦詩助興。泥拍...
《望江南·江南岸》是北宋王琪寫的一首詞;本篇即以“江南岸”起句,所寫的內容,都是岸頭所見的江鄉景物。“作品原文 望江南 江南岸,雲樹半晴陰。帆去帆來天亦老,潮生潮落日還沉。南北別離心。興廢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煙漁市遠,柳邊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臨。作品鑑賞 王琪有《望江南》十首,各...
《望江南·思家》是明代文學家王世貞創作的一首詞。此詞先寫他在太湖之濱有田產,再以兩個整齊的對句寫詞人故鄉的早春景色,以問作結,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全詞用回憶的方式構篇,把詞人家鄉初春時節最美、最富詩意的景象突出出來,寫得一往情深,具有動搖人心的藝術效果。作品原文 望江南¹·思家 回首處,...
《望江南·石屏老》是南宋詞人戴復古的作品,是詞人所作三首為自己解嘲的《望江南》中的第一首。這首詞以自我解嘲的筆觸抒寫自己的情懷、見解,造成了一種獨特的幽默氣質,詞中暗含著對自己詩作的自負,又對賈島、杜甫詩和西崑體表明了態度。作品原文 望江南 仆既為宋壺山說其自說未盡處,壺山必有答語,仆...
《望江南·多少淚》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亡國入宋被囚後創作的一首詞。此詞正面寫悲,通過描寫詞人思國流淚的情形,表達詞人對故國的追戀,抒發亡國之痛。全詞描摹細緻,語言直朴,有直入人心的藝術感染力。作品原文 版本一 望江南 多少淚,斷臉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
《望江南·三月暮》是南宋詞人吳文英所寫的一首詞。這首詞以雅致的筆意、綿麗的章法以及隱晦的表現形式,傳遞出一對愛侶相聚與分離時的情感,細緻入微,婉曲動人,回味無窮。作品原文 望江南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人去鞦韆閒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懨懨醉,盡日小簾櫳。宿燕夜歸銀燭外,流鶯聲在...
《望江南·江南柳》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所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版本一 江南柳,葉小未成陰。人為絲輕那忍折,鶯嫌枝嫩不勝吟。留著待春深。十四五,閒抱琵琶尋。階上簸錢階下走,恁時相見早留心。何況到如今。版本二 江南柳,葉小未成陰。人為絲輕那忍折,鶯憐枝嫩不勝吟。留取待春深...
《望江南·詠弦月》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一首詞。這首詞清麗空靈。前二句以空中懸半鏡喻初八上弦之月,接以倚闌不語的嬌人情景,又轉而刻畫月移梅影的極蘊情味的景象,最後以風飄裙帶之景收束。五句之詞而能翻轉折進,於平淡之中饒蘊深情,確是渾脫超妙。其無聊心緒,無限愁情全在其中了。作品原文 望江南...
《望江南·游妓散》是北宋詞人周邦彥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以暮春為背景,通過自然景色與人物動作的描述,寫出了詞中主人公心情的鬱悶孤淒。作品原文 望江南·游妓散 游妓散,獨自繞回堤。芳草懷煙迷水曲,密雲銜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牆外見花尋路轉,柳陰行馬過鶯啼。無處不淒淒。注釋...
《望江南·春睡起》是南宋女詞人金德淑所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寓情於景,通過描繪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對江南故國的深深懷念。下片直抒離別之情。南歸者即將上馬獨自啟程,送行的人含悲忍淚一遍又一遍地唱著令人傷心斷腸的《陽關曲》。這首詞寫亡國之哀,用筆不可謂不重;全詞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情感是悲涼...
《望江南·江南蝶》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詠物詞。此詞上片從身與心兩個方面寫蝴蝶的外貌與特性,結句在“輕狂”;下片將其展開,活脫脫的畫出了蝴蝶的形象:一會與游蜂為伴,一會有同飛絮為伍,穿家走院,一個心思為花忙。全詞上下兩片聯繫緊密,寫得收放自如,極為巧妙,堪稱詠物佳作。作品原文 望江南...
《望江南·天上月》是一首敦煌曲子詞,是唐五代時期作品。本詞在清代光緒年間,被發現於甘肅敦煌縣的石室里,記載於唐人手寫的卷子。此詞寫一位深夜無眠的思婦,她失神地望著窗外朦朧的月亮,耳邊傳來漸緊的風聲,入骨的相思,久別的深恨,一起湧上心頭。作品原文 望江南 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夜久更闌風...
《望江南·江南憶》是汪東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江南憶,最憶是南徐。千里帆檣成水市,三山樓殿入虛無。北顧意躊躇。作者簡介 汪東(1890-1963)原名東寶,字旭初,號寄庵,別號寄生、夢秋,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汪鳳瀛三子,與長兄汪榮寶並稱“二妙”。 其文如《論支那立憲必先以革命》《法國革命史論》...
《望江南·南京春望》是詞人王陸一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江南好,生聚石城年。春雨故家紅杏陌,長陵初柳後湖船。吹角對山川。作者簡介 王陸一,1896-1943.10.20,原名肇巽,又名天士。陝西三原人。五歲入私塾,八九歲時能寫詩作文。後因家道中落,考入西北大學卻不能續讀,就任陝西省圖書館管理員,藉以...
《望江南·喻懷》是王庭所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平生事,恨不讀書深。糟粕粗嘗方苦陋,英華微咀未成淫。絕學為誰尋。作者簡介 王庭(1607—1693),字言遠,號邁人。浙江秀水(今嘉興)人。王翩從弟。清順治六年(1649)進士。授廣州知府。歷官廣西左江道、按察副使,江西右布政使,山西右布政使。其詩...
《望江南·過分水嶺》是宋代大臣李綱的組詞作品,共兩首,其中第二首較為著名。此詞抒發貶謫後奉詔回京的感慨,顯示出流麗委婉、沉鬱頓挫的風格。作品原文 望江南 過分水嶺 【其一】征騎遠,千里別沙陽。泛碧齋傍凝翠閣,棲雲寺里印心堂。回首意茫茫。分水嶺,煙雨正淒涼。南望甌閩連海嶠,北歸吳越過江鄉。
《望江南·江南月》是北宋王琪所作的一首詞。原文 望江南 江南月,清夜滿西樓。雲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沉鉤。圓缺幾時休。星漢迥,風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天上共悠悠。賞析 王琪的這首詠月詞,借景抒懷,托物言情:夜月的圓缺不休,象徵人事的聚散無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
《望江南·歲暮雜憶十首》是清代陳維崧創作的一組詞,出自《湖海樓詞集》。作品原文 望江南·歲暮雜憶十首 其一 江南憶,憶得上元時,人斗南唐金葉子,街飛北宋鬧娥兒。此夜不勝思。其二 江南憶,最憶善和坊。猿臂醉擎劉白墮,鶯喉嬌唱小秦王。花月去堂堂。其三 江南憶,少小住長洲。夜火千家紅杏幕,春衫十...
《望江南·春不見》是清代詞人賀雙卿所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女主人公感嘆自己看不到人生的春天,在淒涼的身世中是沒有春天的,只有無限的“幽恨”;下片表述自己追求理想的幻滅,是說看不見自己嚮往的情投意合的人。這首詞寫的幽怨淒情,細緻入微,造景用語,不落俗套;如泣如訴,讀之催人淚下。作品...
《望江南·江南望》是鄧均吾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江南望,何處最堪憐。十丈軟紅黃歇浦,一篙春水半淞園。歌舞艷陽天。啼鳥怨,萬柳竹堂煙。商女不知亡國恨,行人空賦黍離篇。夢醒落花前(滬戰後作,一九三二年秋上海)。作者簡介 鄧均吾(1898-1969),筆名均吾。四川古藺人。一九二一年參加創造社,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