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春不見

《望江南·春不見》是清代詞人賀雙卿所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女主人公感嘆自己看不到人生的春天,在淒涼的身世中是沒有春天的,只有無限的“幽恨”;下片表述自己追求理想的幻滅,是說看不見自己嚮往的情投意合的人。這首詞寫的幽怨淒情,細緻入微,造景用語,不落俗套;如泣如訴,讀之催人淚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望江南·春不見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賀雙卿
  • 作品出處:《雪壓軒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望江南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幽恨莫重提。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望江南:詞牌名。《望江南》有單調、雙調不同諸格體,把單調《望江南》擴大一倍,就成了雙調望江南。其上下片字數、句數、押韻仍同單調。
2.幽恨:埋藏在心裡的深沉怨恨。
3.是還非:似是而非。
4.拜月:古代婦女祈禱幸福的一種方式。
5.無淚:淚流完了,所以無淚。

白話譯文

春天春天你在哪裡?我尋你已過野橋西。淡淡的紅花如夢虛幻妄招粉蝶,陰陰的綠樹結著幽怨騙來黃鸝。那心中的暗恨莫再提起。
如意人兒你在哪裡?恍忽瞥見又似是而非。拜月求福的祈禱毫無效驗,惜花飄零的淚水已無幾滴。凝望遠山殘陽越來越低。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據史震林《西青散記》載:“夏四月,余避暑綃山耦耕堂,懷芳子段玉函至,與之望晚山。雙卿方執畚戶外,已復攜竹籃種瓜瓠於橋西岸,眉目輕揚,意兼涼楚。明日得其詞,以芍藥葉粉書《浣溪沙》。……又以玉簪葉粉書《望江南》……為詞嘲懷芳子。”段玉函號懷芳子,自刻小印曰“情痴”,常出遊數月不返,其妻則終日閉戶,罕聞笑聲。段玉函要比雙卿大二十多歲,有詩詞互相贈答。此詞當為諷玉函不能珍惜妻子的真情。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寫對春的尋找,春天,不是畫棟雕梁中的春天,而是山村草野中的春天,所以是“尋遍野橋西”。“淡紅的花剛剛有了嫩芽還沒開放,所以是淺淺的淡紅的顏色。而“染夢”就很妙了。它是說,花雖然還沒開,但花如果有知有情,那么在它的生命萌發之際,它該有多少希望、多少期待和多少夢想。蝴蝶飛來是要採花粉的,花開了才有花粉,但現在花還沒開,它的“染夢淡紅”就把蝴蝶引來了,所以是“欺”。“鎖愁濃綠”是說,樹已經開始綠了,在那綠色的煙靄之中,好像有一種憂愁的氣氛在那裡。而這“鎖愁濃綠”騙得黃鸝鳥也以為春天已經來到了。這兩句,都是寫早春季節的景色,而在景色里卻包含了一種對春天的憧憬和期待。花有對生命美好的憧憬與期待,粉蝶和黃鸝也有對生命美好的憧憬和期待,那么人該對自己的生命也有過美好的憧憬和期待。賀雙卿說,她也曾像春天的花一樣對人生有過一個美好的夢,而她也像粉蝶一樣被染夢的淡紅欺騙了,像黃鸝一樣被鎖愁的濃綠欺騙了,她的的夢幻已經破滅了,她的期待已經落空了。所以是“幽恨莫重提”。
下片寫對人的尋找。西方哲學家馬斯洛說過,尋找歸屬是人的一種需求。人最好的感情投注,就是投向另外一個人的心靈。“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無淚可沾衣”,中國古代的女孩子在月圓的時候有“拜月”的習俗,就是對著天上那圓滿的明月祝願自己也有一個圓滿的光明的歸宿與姻緣。拜月的時候是要焚香的。這兩句,她寫的是情。而下邊她說“山遠夕陽低”,遠山那么遙遠,而且在山的那一面,太陽已經快要落下去了。這一句寫的是景。但她的所有那些盼望與期待落空的悲哀,都已經被糅進景物之中去了。
這首詞體現了作者對理想境界的執著追求。然而現實生活並不存在那種美妙的幻境,在理想之夢破滅之餘,她一腔幽怨無處傾瀉,只能面對山外斜陽惆悵嘆息,全詞籠罩著一種若即若離、迷惘淒清的氣氛,如泣如訴,很是感人。

名家點評

原廈門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教授黃拔荊《中國詞史》:全詞表情細膩婉轉,悽惻動人,不雕飾,不模仿,全憑自己感受,似從心底流出。一位普通的農村女子,竟能發此天籟之音,在古今詞壇上實屬少見。

作者簡介

賀雙卿(1715—約1735年),清代女詞人,字秋碧,江蘇丹陽人。賀雙卿生在綃山一農家,“負絕世才”,“秉絕代姿”,嫁金壇村夫周某,姑惡夫暴,僅20歲左右即勞瘁以死。生平所為詩詞,不願留墨跡,每以粉筆書蘆葉上,以粉易脫,葉易敗也。因此作品多散佚,流傳下來的詞只有14首,後人輯為《雪壓軒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