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多少淚

望江南·多少淚》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亡國入宋被囚後創作的一首詞。此詞正面寫悲,通過描寫詞人思國流淚的情形,表達詞人對故國的追戀,抒發亡國之痛。全詞描摹細緻,語言直朴,有直入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望江南·多少淚
  • 作品別名:憶江南·多少淚
  • 創作年代:五代宋初
  • 作品出處:《南唐二主詞
  • 文學體裁
  • 作者:李煜
作品原文,版本一,版本二,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版本一

望江南
多少淚,斷臉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

版本二

憶江南
多少淚,沾袖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滴,鳳笙休向月明吹,腸斷更無疑。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望江南:詞牌名。《全唐詩》作“憶江南”,題註:一名“夢江南”,一名“江南好”,一名“夢江口”,一名“望江梅”,一名“歸塞北”,一名“謝秋娘”,一名“春去也”。《花草粹編》中注云:“一名‘夢遊仙’、‘夢江南’、‘江南好’。”
⑵斷臉:《全唐詩》中作“沾袖”。意思是淚水流在臉上擦斷了。斷:擦斷。頤(yí):下巴。全句是說,淚水流在臉上擦斷了,但又橫掛在下巴上,形容眼淚縱橫交流的狀態。
⑶心事:心中所思念或期望的事。唐劉皂《長門怨》詩之三:“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殘妝空淚痕。”將:拿。和:《花草粹編》、吳訥本《尊前集》中均作“如”。說:《全唐詩》、《花草粹編》中均作“滴”。和淚說:一面流眼淚,一面述說。
⑷鳳笙:相傳秦穆公時,蕭史善吹簫,穆公女弄玉愛慕他,穆公便將弄玉許配給他。後弄玉學吹簫,其聲清脆悅耳,引動了鳳,夫婦遂駕鳳飛去。漢應劭《風俗通·聲音·笙》:“《世本》:‘隨作笙。’長四寸、十二簧、像鳳之身,正月之音也。”後因稱笙為“鳳笙”。唐韓愈《淮氏子》詩:“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休:不要。向:朝著,在。淚時:傷心落淚之時。吹:吹奏。
⑸腸斷:形容極度悲傷痛苦。唐代白居易《長恨歌》有“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之句。更:愈發。
⑹沾袖:(淚水)沾濕衣袖。
⑺月明:月光明朗。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詩:“見底月明夜,無波風定時。”

白話譯文

我有多少的淚水,縱橫交錯地流在臉上。我的心事不用拿來邊哭邊訴說,那笙簫不要在我流淚時吹起呀,我現在無疑已是極度傷悲了。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宋開寶八年(975年)李煜亡國入宋之後,與《望江南·多少恨》當作於同時。李煜被曹雪芹稱為“古之傷心人”,他降宋後,由凌駕萬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淪落為任人凌辱的階下囚,經歷了千古人生的大喜大悲,悔恨長伴,追憶不斷,“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陸游避暑漫抄》)。這首詞就是為表達他對現實處境的無限淒涼之情而創作的。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李煜另一首《望江南》(多少恨)用的是以反寫正的藝術手法,以樂來反襯苦,筆意有曲婉之感。但這首《望江南》(多少淚)則不同,是直筆明寫,正見正寫,直抒胸臆,坦吐愁恨的藝術手法,因而有愈見沉痛之感。二詞可同讀,對作者的憂思愁恨則體會更深。
“多少淚”即“多少恨”之續寫,“一晌貪歡”(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後,悲情更苦,離恨更深,作者再也無法自制,只能任憑“多少淚,斷臉復橫頤”了。眼淚縱橫當不是抽泣哽咽,而是激情難收,也許有號啕之舉,但是,淚可流,“心事”卻不可說,一是滿腔悔恨無法說,二是故國情懷不能說,自傷之情、囚居之苦,片言俱現,作者心中愁苦躍然紙上。不但“心事”不可說,連往日可以寄託情思的鳳笙也不能吹起,這種痛苦和不自由是非常地殘酷。古人悲思不可解,常有“欲將心思付瑤琴”(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之想,而這情此景,作者卻連這一點奢望都不敢有。況且,鳳笙向來為歡歌之用,於此時吹奏,對李煜來講,只是徒增感慨、更添思憶而已,所以一句“休向”,使作者的幽居無奈中又多添了幾分不堪回首的痛苦。於是乎,“腸斷更無疑”但是惟一的結局了。這首詞正是李煜入宋後“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真實寫照。
全詞與“多少恨”同調,取筆不同但取意同。這首詞直接寫作者深沉痛苦,描摹細緻,語言直朴,較“多少恨”有更直入人心的感染力。

名家點評

近代劉永濟《唐五代兩宋詞簡析》:“此二首(另一首為“多少恨”)為李煜降宋後作。前首因夢昔時春遊苑囿車馬之盛況,醒而含恨。後首乃念舊宮殯妃之悲苦,因而作勸慰之語,故日“莫將”、“休向”,更揣其時必已腸斷,故曰“更無疑”。後主已成亡國之“臣虜”,乃不暇自悲而慰人之悲,亦太痴矣。昔人謂後主亡國後之詞,乃以血寫成者,言其語語真切,出自肺腑也。
現代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直揭哀音,悽厲已極。誠有類夫春夜空山,杜鵑啼血也。斷臉橫頤,想見淚流之多。後主在汴,嘗謂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正可與此詞印證。心事不必再說,撇去一層;鳳笙不必再吹,又撇去一層。總以心中有無窮難言之隱,故有此沉憤決絕之語。“腸斷”一句,承上說明心中悲哀,更見人間歡樂,於己無分,而苟延殘喘,亦無多日,真傷心垂絕之音也。

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南唐後主,傑出詞人。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蓬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宋太宗即位,進隴西郡公。後為宋太宗毒死。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被譽為“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亦大。其詞以降宋為界,可分前後兩期。現存詞四十四首,其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確定者僅三十八首。後人將他的詞與李璟的詞合刻為《南唐二主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