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朗道阻尼
- 外文名:Landau damping
- 特徵:粒子和波相互作用使波的振幅減小
- 屬性:無碰撞阻尼
- 提出時間:1946年
- 提出者:L.朗道
理論詮釋,概念說明,種類,
理論詮釋
在電漿中,速度v和波的相速vp接近的帶電粒子稱為波的共振粒子。共振粒子所感受到的波的電場幾乎是長期恆定的,因此共振粒子和波之間會發生較強烈的能量交換。v略低於vp的粒子被波的電場推動而加速,於是波的能量被粒子吸收。反之,v略大於vp的粒子會推動波,於是粒子的能量被波吸收。
如果電漿是熱平衡的,則粒子的速度分布f(v)是麥克斯韋分布,對於相速是vp的波,v略大於vp的粒子少而略小於vp的粒子多,所以波與共振粒子相互作用總的效果是使波損失能量,即波受到阻尼而衰減。例如,朗繆爾波會和共振電子作用而受到阻尼;離子聲波會和共振離子作用而受到阻尼等。
當電漿不處於熱平衡態時,f(v)不是麥克斯韋分布。如果v略大於vp的粒子多而略小於vp的粒子少,總的效果是波獲得能量而增長,這是朗道阻尼的逆過程,稱為朗道增長,它造成波的不穩定。
當粒子的速度分布函式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時,從波中吸收能量的粒子較少,而把能量交給波的粒子較多,波的振幅增大,這種現象即朗道增長。電漿中究竟發生朗道阻尼還是朗道增長,取決於速度小于波相速度的粒子多還是速度大于波相速度的粒子多。
概念說明
朗道阻尼是電漿中由於波和粒子之間的共振導致的波阻尼,是一種無碰撞阻尼。假設在一個具有麥克斯韋速度分布的無碰撞電漿中,速度略微大的粒子數目稍微少一點,其結果是得到能量的粒子比失去能量的粒子多,粒子的總能量增加,則波的總能量減少,這樣就表現為波的一種阻尼效應。如果波和粒子的速度相差很遠 ,比如電磁波以光速傳播,遠大於電子、離子的熱運動速度,則不會有朗道阻尼。
朗道阻尼現象是1946年蘇聯科學家L.朗道在理論上研究無碰撞電漿中波的性質時發現的。60年代,美國科學家J.馬爾姆貝格在實驗上證實了這個現象。
朗道阻尼是電漿動理學一個十分重要的結果,它開創了波粒相互作用和微觀不穩定性這些新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