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德g因子

物理學化學中,朗德g因子是阿爾佛雷德·朗德試圖解釋反常塞曼效應時,於 1921 年提出的一個無量綱物理量,反映了塞曼效應中磁矩與角動量之間的聯繫。其定義後來被推廣到其它領域,在粒子物理學中常常被簡稱為g因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朗德g因子
  • 外文名:Landég-factor
  • 領域量子力學
簡介,定義,推導,推廣,粒子物理學,電子,參見,

簡介

物理學化學中,朗德g因子是阿爾佛雷德·朗德試圖解釋反常塞曼效應時,於1921年提出的一個無量綱物理量,反映了塞曼效應中磁矩與角動量之間的聯繫。其定義後來被推廣到其它領域,在粒子物理學中常常被簡稱為g因子。

定義

塞曼效應中的朗德g因子由下式給出
式中L,S,J分別是原子能態(光譜支項)的角量子數自旋量子數和內量子數

推導

朗德假定,當兩個角動量Lħ與Sħ耦合時,它們的相互作用能由下式給出:
,為耦合後的總角動量,則可以證明,在上述形式的相互作用能下,Lħ與Sħ將繞矢量Jħ進動
在外加磁場的作用下,帶電粒子的角動量會繞外加磁場的方向進動。在這種情況下,是Jħ進行進動。朗德採用了一種簡化處理的方法,即認為外磁場中的原子的能量僅僅與矢量Lħ與Sħ的長時間平均值有關,而後者恰好就是它們在Jħ方向上的投影,即
隨後,朗德進一步假定,角動量Lħ貢獻的磁能由經典的公式給出,並假定Jħ是量子化的,其沿著磁場方向的分量由磁量子數M確定,即
式中μ磁矩,而μB玻爾磁子。類似地,朗德寫出了角動量Sħ帶來的能量貢獻,但他發現為了與實驗結果相一致,需要加上額外的因子2。當時朗德並不清楚為什麼,現在我們知道這就是電子的自旋g因子。即:
將上面結果加起來,朗德得到下列的表達式,並引入符號g,這就是朗德g因子的最早來源:
利用關係式L+2S=J+S,朗德得到:
但是,朗德發現,為了與實驗結果相符,這一表達式需要修改為下式,當時朗德並不清楚原因。現在來看,只要將上面的角動量矢量都作為算符來處理,然後將對應的角動量平方算符用其本徵值取代,得出這個結果是很自然的。

推廣

從上面的導引可見,定義朗德g因子的式子是
上式可以等價地表述為:
很自然的推廣是將兩邊的J同時換成L、S等,並對不同的粒子將m換成對應粒子的質量。這就是現在廣泛使用的朗德g因子。

粒子物理學

粒子物理學中的g因子是自旋g因子,根據自旋角動量和自旋磁矩按照上面的形式定義。

電子

上面的導引已經給出了電子自旋g因子的定義。在實際使用中,它的符號有兩種取法,用不同的符號表記:
歷史上,它的理論值有過變動:
(1)在非相對論量子力學理論下考慮自旋-軌道作用時,等效地說,gs為1。
(2)若再額外考慮狹義相對論時間展長效應下的湯瑪斯進動修正(1927年),gs變為2,方合乎當代實驗觀測值。
(3)在相對論量子力學,也就是指保羅·狄拉克所提出的理論(1928年),gs恰恰為2;並不如前者采外加修正的方法,是具有一致性的理論可導出的自然結果。
(4)在量子電動力學(QED)中,因為電子與真空能量的電磁漲落相互作用,可表為單環費因曼圖,提出QED的朱利安·施溫格等人(1947年)所得的gs理論值為
;α目前被視為是自然常數之一,其值約為
(5)威利斯·蘭姆等人實驗觀測到的蘭姆位移效應,所得gs觀測值為2.0023193043768(86),與理論相符精準度達小數點下第9位,展現出量子電動力學等現代物理理論所能達到的驚人精準預測程度。

參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