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翅星蕨

有翅星蕨

有翅星蕨(學名:Microsorum pteropus (Blume) Copel.)是水龍骨科,星蕨屬中型附生或土生蕨類植物。植株高可達30厘米。根狀莖橫走,綠色,鱗片灰棕色,披針形,葉遠生;葉片深禾稈色或綠色,上部有狹翅,易脫落,側生裂片較頂生裂片狹小;全緣葉的葉片為披針形,葉柄和葉軸上有許多瘤狀突起,葉薄紙質,乾後褐色;孢子囊群圓形,散生於大網眼內,孢子豆形,周壁淺瘤狀。

分布於中國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香港、貴州和雲南等省區。生於山谷溪澗或河邊的岩石上,雨季可在水中生長,海拔400-1200米。印度、越南、緬甸和馬來群島也有分布

有翅星蕨葉形多變,終年常綠,喜陰濕,可用作庭院水系綠化和假山、魚池配景,也是優良的室內觀賞及景觀點綴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中型附生或土生蕨類植物。植株高15-30厘米。根狀莖橫走,稍肉質,綠色,密被鱗片;鱗片灰棕色,披針形,長約3毫米,頂端漸尖,全緣,粗篩孔狀。
葉遠生;葉片深三裂或全緣,有時二叉;三裂葉的葉柄長達15厘米,深禾稈色或綠色,上部有狹翅,密被鱗片,易脫落,三裂葉的頂生裂片長可達17厘米左右,寬1.2-2(3)厘米,側生裂片較頂生裂片狹小;全緣葉的葉片為披針形,長6-15厘米,寬1.5-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急變狹而下延於有翅的葉柄上,全緣;主脈下面明顯而隆起,葉柄和葉軸上有許多瘤狀突起,側脈下面明顯,略斜展,各側脈頂端在主脈至葉緣間的3/4處為一條波狀小脈所聯結,在中脈兩側各形成一行稍偏斜的長圓形大網眼,網眼內的小脈再聯結成許多不整齊的小網眼,大網眼的外側直達葉緣有1-2行較小的網眼,均有內藏小脈;葉薄紙質,乾後褐色;各裂片的中脈以下均被鱗片。
孢子囊群圓形,散生於大網眼內,或有時二至數個彼此沿網眼延伸而多少匯合。孢子豆形,周壁淺瘤狀,具球形顆粒和刺狀紋飾。

生長環境

有翅星蕨生長於山谷溪澗或河邊的岩石上,雨季可在水中生長,一般處於海拔400-1200米處。

分布範圍

有翅星蕨主要分布於江西(崇義、龍南)、福建(廈門、漳州)、台灣(台北、台南)、湖南(通道)、廣東(懷集、連山、茂名、深圳、翁源、英德)、廣西(百色、北流、扶綏、賀縣、凌雲、龍州、寧明、融水、三江、陽朔、瑤山、昭平)、海南(保亭、儋縣、陵水、瓊中、通什)、香港、貴州(黎平、三合)和雲南(滄源、河口、麻栗坡、西雙版納)等省區。印度、越南、緬甸和馬來群島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爪哇。

繁殖方法

營養繁殖是有翅星蕨繁殖最簡易便捷的方式,其根狀莖的生長速度較快,一般兩個月左右即可進行切段繁殖,切段長度5厘米左右,一般應帶有3-4片葉,為減少水分蒸騰,促進不定芽的萌發和生長,應剪去老葉。如果兩個月以上未進行分株,原植株的橫走莖可能已經交錯生長,不易於梳理。可採用枝剪直接剪斷成數爿,每爿另種一盆。一般情況下,直徑15厘米滿盆植株可分成4盆以上。

栽培技術

自然情況下,有翅星蕨通常生長在林下或山谷溪邊潮濕的岩石上,因此人工栽培時,有翅星蕨對栽培基質的要求不是很嚴格,為了獲得好的生長,加快根莖伸長量,提高繁殖係數,一般採用基質為:碎陶片(蛭石)+腐殖土,在花盆內先墊置1/2的碎陶片(蛭石),將植株放置於碎陶片(蛭石)上,扶穩植株,往盆內均勻添加疏鬆的腐殖土,厚度以蓋過根莖1厘米-2厘米為宜。
為防止栽培基質中攜帶病菌及有害蟲卵,所有栽培基質應在太陽下暴曬1-2天。這種方法具有透氣性、保水性好,植物生長速度快的優點。澆水方法為噴淋。因為每次噴淋後,土壤會往下塌落,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添加腐殖土。待植株生長穩定後,不用再添加腐殖土。

病蟲防治

有翅星蕨病蟲害發生較少,應主要預防土傳疾病。在高溫高濕季節應噴藥預防,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施。
蟲害有蝸牛、介殼蟲和蛞蝓。蝸牛主要危害幼葉,喜陰濕,乾熱時晝伏夜出,如遇雨天,則晝夜活動,產生危害。乾旱或氣候不良時,蝸牛可分泌黏液形成蠟狀膜並將其口封住,隱蔽起來不活動,乾旱過後又恢復活動。
防治方法:
  1. 選用的栽培土壤以及爛樹葉等用生石灰除蟲,清潔栽培場所周圍的溝渠並施撒生石灰,除掉雜草,以減少蝸牛的發生。
  2. 人工捕捉成貝和幼貝。
  3. 撒施8%滅蝸靈顆粒劑或10%多聚乙醛顆粒劑。
介殼蟲寄生於葉片邊緣或葉片背面,其幼蟲期很短,行動緩慢,當移動到葉背時,即開始結殼。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體內的汁液,介殼蟲繁殖速度快,危害嚴重時會抑制植物的生長並引起植株枯萎,甚至整株植株會枯黃死亡,同時誘發煤污病。
防治方法:一般沒有特效藥防治,以預防為主。要控制葉面不要過濕,並經常檢查葉片兩面,一旦發現介殼蟲可用毛刷將蟲體刷掉或用鑷子清除。在5月下旬介殼蟲孵化時期,用40%的氧化樂果乳劑、50%的馬拉硫磷、25%亞胺硫磷、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噴霧滅殺。介殼蟲嚴重時,要將整片葉子剪掉焚燒。
蛞蝓又稱鼻涕蟲,形狀似去殼的蝸牛。殼通常退化,外套膜被覆全背部。觸角兩對,第二對頂端生眼。肺孔開於體前右側,身體能分泌黏液,爬行後留下銀白色條痕。初夏在樹皮下及石下產白色的卵。它是危害蕨類植物的主要害蟲之一,一般藏於盆缽內壁,底部漏水孔處,或植株的基部及土壤表面的覆蓋物下,常夜間出來活動,咬食幼嫩葉片。
防治方法:可在夜間10點至11點噴施70-100倍液的氨水殺滅,並同時達到施肥的目的。也可以通過人工捕捉方法殺滅。蛞蝓再生能力強,捕到的蛞蝓要丟到鹽酸溶液中殺死。

主要價值

有翅星蕨容易引種成活,恢復快,根狀莖生長及分枝迅速,新葉發生快且多。是一種新型的觀賞蕨類植物,葉形多變,終年常綠,喜陰濕,養護簡單。既可土生也可附生,可用作庭院水系綠化和假山、魚池配景,也是優良的室內觀賞及景觀點綴植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