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輪岩位於郴州市安仁縣承坪鄉凡古村,置處於龍脊山風景區中,始建於明崇禎年間,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月輪岩
- 地理位置:郴州市安仁縣
- 著名景點:寺院
月輪岩簡介,規劃方案,歷史,
月輪岩簡介
中華丹霞第一穴——安仁月輪岩穴,位於彬州市安仁縣城東南方向約30公里的承坪鄉凡古村境內青石嶺龍脊山風景區中。石山起伏如波,峭壁突兀,其形如橋。岩洞呈彎月狀,穴高15m,穴寬(跨度)110m,進深正面右70m,左30m,穴上覆岩層厚15m,總面積約10000平方米。穴內右側有一眼清泉,名為龍泉:泉水清澈甘冽,入口微甜,烹茶醇香無垢;最為神奇的是:此泉遇旱水位漲三寸,遇澇水位降三寸。洞中冬暖夏涼,置身洞中,令人心曠神怡。岩洞中有廟彌勒寺,座西北朝東南。
規劃方案
承坪鄉(承坪中學)到月輪岩已建成水泥路7.5公里,並打通了月輪岩至新洲鄉渡河村的簡易公路2.5公里,交通比較方便。月輪岩龍泉寺已初規模,但在保護文物古蹟方面尚有不足,原有磚木結構古建築已改為水泥或紅磚結構,缺乏古風貌。寺內建築所有水泥構件、瓷板、不鏽鋼或合金裝飾均為現代建築材料,與古蹟不相符。月輪岩洞是核心景區,不宜建過多樓房建築,占住或減少岩洞實體面積不妥。寺院內綠化缺少古樹或大樹。
一是要切實保護好文物古蹟,保護岩洞原有面積不再縮小。對已建成的寺宇要根據史料記載恢復原貌(復古裝飾),特別是要將清代《安仁縣誌》有關月輪岩的詩詞予以刊刻碑紀念,規劃方案《月輪岩創建省級風景名勝區規劃方案》。
二是要將現有寺宇內部設施予以完善,以方便信眾朝拜活動。但生活用房及設施不應建在核心景區岩洞之內,另擇地點興建。
三是景區道路沿途(承坪中學至月輪岩7.5公里)兩旁要建成各3米寬的綠化帶,以種植樟樹、桂花樹為主。寺院內多移栽柏樹。四是位於承坪街口仿古裝飾"千年古剎月輪岩"牌坊(或稱古寺月輪岩龍泉寺風景區)一座。
四、主要措施
1、重新修訂月輪岩龍泉寺景區規劃,搞好設計圖紙和預算,多渠道籌集資金。
3、樊古村要舉全村之力,集中人力、物力創建月輪岩省級風景名勝區。
歷史
始建於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有近1000年的歷史。寺內石壁上有一北宋磨崖碑,刊刻《月輪岩彌勒寺開山建藏記》;另岩刻有清乾隆年間著名書法家李拔的《秋日游月輪岩》等名人詩詞。此寺香火興旺,實可謂佛教聖地,福地洞天。
清嘉慶 《安仁縣誌·山川》載: “月輪岩高數十丈,廣袤如雲,形若月輪。左壁有圓暈,瑩浩如月;下邊色稍淡,若輕雲微掩。”
據考,月輪岩兜率宮之前身為上彌勒寺,始建於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安仁縣誌》載:"上彌勒寺,即月輪岩。石壁上有摩崖碑,字跡漫不可辨,唯宋元豐三字猶存。嘉定時構庵子內,以岩為覆。"可見,早在北宋元豐年間(1085年之前)月輪岩兜率宮就成了僧家修身養性、百姓求神拜佛的場所。兜率宮宮殿系磚木結構,始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中為殿堂、為龍台,左右為廂房,左四、右二均為洞頂所覆蓋,門額"兜率宮"三字系隸書浮雕。四周均以花邊圖案及人物塑像。門有一聯:"盡把好風藏寺里,不教幽月落人間。"1989年9月,安仁縣人民政府將月輪岩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郴州市人民政府為月輪岩龍泉寺頒發了"郴州市重點宗教活動場所"牌匾。二、景區現狀上千年來,月輪岩龍泉寺曾經時興時廢。文革期間寺宇被毀壞。1986年,僧人禪道卓錫到此,矢志重建寺宇,歷時5年,恢復了彌勒寺小寺廟。1993年2月,釋禪道師你安排釋異本到月輪岩駐錫。經過釋異本住持近20年的艱苦經營,龍泉寺已初具規模,兜率宮、大成寶殿、聖帝殿、觀音殿四大佛殿及放生池全部建成,總建築面積達1300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