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瞬變現象(英語:transient lunar phenomenon (TLP) 或 lunar transient phenomenon (LTP))是月球表面亮度、色澤或外觀上的短暫變化。
有關月球瞬變現象的說法至少可追溯至1000年前,一些目擊者或有聲望的科學家曾獨立地觀察到這一現象。但大多數報導的月球瞬變現象都無法再現,令它不足以用作區分假說或解釋起源的對照實驗。
大多數月球科學家都承認瞬態事件,如月球地質史中所發生的釋氣和撞擊事件,但問題的焦點在於此類事件發生的頻率。
1968年派屈克·穆爾在他參與合編的美國宇航局 R-277 技術報告《月球事件報導年鑑》中,創建了“月球瞬變現象”這一術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月球瞬變現象
- 外文名:transient lunar phenomenon
事件描述
- 氣體,涉及雲霧和其他形式的朦朧狀態;
- 顏色發紅;
- 變綠、變藍或變紫色;
- 變亮;
- 變暗。
- 公元1178年6月18日,五位或以上的坎特伯雷教堂修士報告了日落後不久發生在月球上的劇變。“一彎明亮的新月像往常一樣,月牙朝東,突然它的上角端一分為二,從中迸發出一團火焰,隨後火光、熱灰和火花噴溢而出,距離相當長。與此同時,月亮下半段身體在不停地扭動,當時這一切令人十分驚恐,告訴我這些話的人說,從他們的眼中望去,月亮抽搐得像一條受傷的蛇,然後又恢復常態。這種現象重複了十幾次或更多,跳躍的火焰不停變幻著形狀,然後又回復正常。接下來,在這些變化之後,沿整個月牙,從一端到另一端被蒙上一層黑影。”1976年,地質學家傑克.哈同提出,這一切是在描述焦爾達諾·布魯諾隕石坑的形成。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1178年的事件似乎不太可能與焦爾達諾·布魯諾隕坑的形成有關,甚至不一定是月球瞬變現象。因為,一次足以留下直徑達22公里隕石坑的大撞擊所濺發出的百萬噸碎岩將會在地球上空形成空前激烈、長達一周的流星暴。但在任何現有的歷史記錄(包括世界各地的天文檔案),都沒發現這種令人難忘的流星暴。鑒於此,人們懷疑這群修士(該事件目擊者)從他們所處的位置及與月球如此遙遠的距離上,是否真的偶然看到了迎面而來在大氣層中爆炸的流星。
- 1866年,經驗豐富的月球觀測者和製圖師約翰·弗里德里希·朱利葉斯·施密特聲稱,林奈隕石坑的外觀發生了改變。根據早期約翰·希羅尼穆斯·施羅特的月圖、他個人的觀察及在1841年與1843年間所繪製的月圖,他指出:該隕坑“在斜照時無法全部看到”(他強調),而直射下,又只是一塊亮點。在反覆觀測的基礎上,他進一步指出,“在任何光照條件下都看不到一座標準的林奈隕石坑了”,(它)“已發生了局部變化”。林奈隕石坑仍是一座可看到的年輕正常的撞擊坑,直徑約1.5英里(2.4公里)。
- 1963年10月29日,航圖和信息中心兩名製圖員,詹姆斯·克拉克·格里納克(James Clarke Greenacre)和愛德華·巴爾(Edward M. Barr),在亞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洛厄爾天文台,人手記錄在月球眼鏡蛇首西南面、施勒特爾月谷東南一座山丘上以及阿里斯塔克斯環形山西南內壁有非常明亮的紅、橙、粉色光。這一事件引起了人們對TLP報告態度的重大轉變。根據威利·萊伊(Willy Ley)的說法:“專業界的第一個反應,理所當然是驚喜,接下來則是歉意,而歉意所針對的正是早已過世的偉大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爵士”。美國天文學家威尼弗雷德·索泰爾·卡梅隆(Winifred Sawtell Cameron)所作的一條注釋(1978年,第778號事件)寫道:“這一切與11月的發現激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以及對月球的觀察”。此發現的可信度源於格里納克作為一名無可挑剔的製圖員的崇高聲望,而非任何其他的照片證據。
解釋
釋氣
撞擊事件
靜電現象
不利觀察條件
月球瞬變現象的爭論現狀
最常觀察到瞬變現象的對象
對象 | 現象 |
---|---|
坑底暗斑形狀改變,亮度增高並且中央山丘顏色改變。 | |
陰影下整體或局部有發光或閃爍現象,或亮度增高、或出現亮斑、變色、朦朧。 | |
阿基米德隕石坑 | 底部出現閃光點。 |
阿特拉斯隕石坑及里喬利環形山 | |
隕石坑南部暗斑形狀改變。 | |
月食期間,陰影中有閃光,瞬變現象移動。 | |
戈丁隕石坑和阿格里巴環形山 | 月食期間散發白色背光。 |
月食期間坑底暗斑形狀改變,坑底有光閃爍。 | |
康德隕石坑 | 隕石坑被霧籠罩。 |
克卜勒隕石坑 | 月食期間發光、亮度增加、變模糊。 |
亮度提高,月食時散發白光。 | |
朗倫環形山 | 坑底發光。 |
林奈隕石坑 | 月食時亮斑尺寸增大。 |
利希滕貝格隕石坑 | 出現偏紅的斑塊。 |
曼尼里烏斯隕石坑和門納勞斯隕石坑 | 月食時散發白光、閃爍和發光。 |
不透明的"浮雲"。 | |
梅西耶隕石坑及衛星坑"梅西耶 A" | 變模糊。 |
移動的瞬變現象。 | |
皮卡德隕石坑 | 變暗,變模糊。 |
柏拉圖隕石坑 | 亮斑,坑底部位亮度改變,日食期間閃爍灰色輝光。 |
普林尼隕石坑 | 陰影下閃現光暈。 |
波希多尼環形山 | 變模糊。 |
普羅克洛斯隕石坑 | 在地球陰影下發亮。 |
特埃特圖斯隕石坑 | 出現白色“浮雲”。 |
特內里費山脈 | 散發白光。 |
梯摩恰里斯隕石坑 | 散發紅光。 |
日食期間幽暗的邊緣外形發生變化,在地球陰影遮擋下射紋線發亮。 | |
許癸努斯月溪 | 暗斑形狀改變。 |
厄拉多塞隕石坑 | 坑底暗斑形狀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