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葉環形山

梅西葉環形山、梅西耶隕石坑(Messier)是月球正面豐富海東北部的一座小撞擊坑,約形成於11億年前的哥白尼紀,其名稱取自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耶(1730年–1817年)之名命名,1935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該隕坑形成於哥白尼紀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西葉環形山
  • 外文名:Messier
特徵描述,月球瞬變現象,衛星隕石坑,

特徵描述

在梅西耶隕石坑周邊:西北是塞奇隕石坑、北面為昂維爾隕石坑、西南偏西有伊本·白圖泰隕石坑,阿蒙頓隕石坑位於它的南面、偏西側則是盧伯克隕石坑。梅西耶隕石坑西北偏西處橫亘著梅西耶月溪,西北方是塞奇山脈,它們的背後是靜海;隕坑東、北二側分別是加圖山脊和蓋基山脊。月坑中心的月面坐標為南緯1.9°、東經47.6°,直徑長99公里,深約1300米。
梅西耶隕石坑外形呈東西走向的卵狀,再往西則是帶有二道向西超過100公里明亮輻射紋的孿生衛星坑“梅西耶 A”,梅西耶 A 坑南北向更長,有一個向西凸出的弧形擴展區。 1967年8月美國航空航天局月球軌道器5號拍攝了梅西耶和梅西耶 A 坑高解析度的照片。月球軌道器5號的041圖像被存檔在月球與行星研究所網站上。在此所顯示的部分月球軌道器5號照片是月球軌道器圖像恢復項目組從原始磁帶上提取出來的。
梅西耶和梅西耶 A 隕坑的內部反照率較周圍月海更高,每座隕坑中央也有一條暗紋。從梅西耶 A 隕坑邊緣發出的兩道醒目、近乎筆直的輻射紋,與梅西耶隕坑的蝶翅狀射紋形成直角,向西延伸100多公里直抵豐富海的西側邊緣。月海表面的一些月坑也覆蓋著來自其它隕石坑的明亮輻射紋。 從理論上講,梅西耶隕石坑形成於一次入射角度極低的撞擊,而梅西耶 A 坑則可能是該撞擊體的後續反彈撞擊。低角度撞擊也解釋了所形成的不對稱射紋系統
梅西耶隕石坑已被月球及行星觀測者協會分別列入《內側壁坡帶有暗黑輻射紋的撞擊坑列表》和《帶有明亮輻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

月球瞬變現象

在梅西耶隕石坑和梅西耶 A 衛星坑中曾觀測到如浮雲的月球瞬變現象(TLP)。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梅西耶隕石坑的衛星坑,將通過在其隕坑中心點旁放置一字母而在月球地圖上標示出來。
梅西耶月面坐標直徑, 公里
A
2.03°S 46.94°E
11.0
B
0.9°S 48.06°E
6.9
D
3.59°S 46.32°E
7.8
E
3.35°S 45.43°E
5.0
J
1.6°S 52.16°E
3.7
L
1.26°S 51.87°E
5.4
  • 1976年衛星隕石坑“梅西耶 G”被國際天文聯合會重命名為林德伯格隕石坑。
  • "梅西耶 A"曾被改稱為"威廉·亨利·皮克林隕坑",但並未得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認可。皮克林一名一直被用於另一隕石坑。
  • 月食期間,曾記錄到梅西耶隕石坑及衛星坑"梅西耶 A"、"梅西耶 D"及"梅西耶 G"產生溫度異常,其原因是這些隕石坑地質齡較短,尚沒有形成能提供隔熱作用的表岩屑覆蓋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