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考核方法

會計考核方法

會計考核方法是依據中國會計準則制定方法,目標導向會計準則的約束條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會計考核方法
  • 外文名:Accounting appraisal method
  • 對象:會計
  • 類型:現代詞
不應以詳略與否作為判斷會計準則好壞的依據,而應該以是否體現了會計的目標作為衡量好壞的依據。詳細和簡略不能成為衡量準則好壞的依據。這其中的含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說準則並不是越詳細越好,過於詳細反而容易出現漏洞,容易被規避;另一方面,也不是越原則、越簡略越好,太原則、太簡略,會導致實務中無法操作,在具體處理時出現“見仁見智”的情況,這同樣不能實現會計的目標。
5.應該取消判斷比例和判斷指標,以避免會計準則的硬傷。如美國企業合併準則中,判斷是否可以使用“權益合併法”的十二條就是硬傷。有的企業為了符合這十二個條件,可以花三、四年來做準備,會計準則反過來指導經濟行為了。為什麼說判斷比例、判斷標準是硬傷呢?因為它最容易把企業家和會計師誤導到背離經濟實質的方向上去。本來企業合併是一個企業家的內在追求,有它的戰略考慮,比如為了實現它的稅收籌劃、跨國競爭等方面的目的,現在由於不同的合併會計方法有不同的利潤和財務報表的體現,企業家和金融工程師為了達到單純一個會計上的目的,來進行編造,將大量的金錢和資源放在這上面,這就是非經濟的。對這一點,美國的會計界深有體會,我國會計界也不乏其例。

目標導向會計準則的約束條件
一個好的準則應該體現目標導向,但是要按照目標導向的要求制定會計準則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否則美國會計界在這個問題上就不需要耗費三代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精力,幾經反覆,才達到今天的認識。要按照目標導向制定會計準則還是有很大難度,它有許多約束條件。
1.會計職業界要盡職盡責,有必要的職業判斷。對會計師來講,必須很嚴謹,要研究歷史文獻,具備充分的職業判斷能力。因為目標導向的實質就是要反映經濟現實,會就是原則導向的重要體現。會計準則本身不能提供具體答案,需要會計師的職業判斷,對如何計價、會計信息要不要披露等問題作出自己的判斷。所以說會計人員的判斷能力、職業道德修養、盡職盡責非常重要。
2.會計職業的權威應受到尊重和認可。這有兩層意思一方面是會計師自己要盡職盡責,要能作出職業判斷,具備相當的水平、能力和經驗等,值得被尊重和認可;另一方面,要求社會應尊重會計師工作的權威性,財務總監等會計人的工作應該受到尊重和認可。只有會計人在受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夠實現盡職盡責;反之,會計師處在一個不受尊重、不受認可的環境中,受到非會計因素的左右,目標導向無法實現。
3.會計信息指導資源配置的價值要辨證地認識。要把註冊會計師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上,不要誇大會計對經濟的影響。目前存在的誤區之一,就是往往把企業的利潤看成是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指標,利用利潤作為指標來考核企業家的業績,甚至上市和退市的判斷標準,評價地方政府的政績等,這種做法是不恰當的。以往,我們把會計信息貶低到了“地上”,認為會計“百無一用”,而現在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把會計信息的價值捧到“天上”,認為會計信息“無所不能”,這兩種態度都是不科學的。實際上利潤指標只是一個意見、一種評價而已,把利潤看成是可以衡量一切、無所不能的工具,是非常危險的。在美國,股票期權由市場定價,而市場人依據盈利定價,顯然就是高估了會計信息。
中國會計準則制定方法評價:
原則導向和規則導向的實踐
既然搞會計目標導向有很多約束條件,那么中國會計環境是否合乎目標導向的要求,中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方法應該何去何從呢寧下面對中國會計準則制定方法做一些評價。
目前,我國的會計準則中,有的是原則導向,有的是規則導向,而有的則是規則。原則導向有很多成功的實踐。例如,投資類型的劃分。“兩則兩制”中以50%劃分控制與非控制,1998年的投資準則,50%以上就是控股,25%以上就是具備重大影響。但高於50%而沒有實際控制,還是不叫控制,低於50%的但實質上能夠控制企業也叫控制。這就是原則導向的重要體現。
再如,收入確認。原先是以商品發出作為確認收入的依要改進監管方法,更多地從證券市場、股票市場的內在規律出發來監管市場。今天證券市場不完善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監管理念和方法存在問題,在會計作用的發揮上存在問題,沒有把企業未來的投資價值作為真正的依據,而是以過去的利潤作為考核的依據。其結果就導致監管和會計出現錯位,監管部門變成了主管部門,例如有人批評證監會為主管部門,那么監管部門到哪兒去了甲財政部變成了監管部門,跟利潤“對著幹”。正是由於對企業的考核和監管方法沒有到位,影響到正常監管體系的設定,相應的會計信息、會計標準、包括會計師的作用都出現偏差。
1.要改變目前企業監管和考核體系。要改變過多地以利潤考核一個企業的做法,從短期的考核一個企業改變為從長期來考核企業,不僅要考核利潤,更多地同時要考核企業的資產,不以企業是否盈利來作為考核的標準,而是把考核的權力交給投資者,由投資者“用腳投票”。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企業的考核上特別是證券市場的考核,監管的核心是利潤,把利潤作為監管企業、上市公司的依據,那么會計準則的制定自然就要更多關注利潤,這使得在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中,考慮到利潤操縱的因素,不得不設定很多的規則來限制利潤操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