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
(一)可以使會計數據的處理過程有條不紊的進行,確保
會計記錄正確、完整,會計信息相關、可靠;
(二)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會計核算環節和手續,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提高
會計工作效率;
(三)對會計核算工作的分工協作、責任劃分,充分發揮會計工作的監督職能,也有重要意義。
分類
根據區別是登記
總分類賬的依據和方法不同,共同點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
(2)根據原始憑證或匯總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
(4)根據原始憑證、匯總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登記有關的
明細分類賬;
(5)定期將
日記賬和明細分類賬同總分類賬進行核對;
原則
組織會計核算形式遵循的原則是:適應業務特點、滿足管理需要、簡化核算手續。組織會計核算形式要與
會計主體經濟業務的性質、內容以及會計主體的規模相適應,應有處於會計工作的分工協作和
崗位責任制的落實,並有利於
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組織的會計核算形式應能正確、及時、全面、系統地提供本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信息,滿足內部經營管理及外部關各方進行巨觀管理和經營決策的需要;組織的會計核算形式還應在保證
會計工作質量的前提下,力求簡化會計核算手續,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提高會計核算工作效率。
具體要求
合理的、適用的會計核算形式,一般應符合以下四個要求:
1.要適應本單位的經濟活動特點、規模的大小和業務的繁簡情況,有利於會計核算的分工,建立
崗位責任制。
2.要適應本單位、主管部門以至
國家管理經濟的需要,全面、系統、及時、正確地提供反映本單位經濟活動情況的會計核算資料。
3.要在保證核算資料正確、及時和完整的前提條件下,儘可能地簡化會計核算手續,提高會計工作效率,節約人力物力,節約核算費用。
4.應改變與會計人員的分工和協作,便於建立崗位責任制。
其他影響
賬簿體系
⒈賬簿的本質。賬簿,作為存放經
分類匯總的會計數據的載體,是一個承前啟後、不可缺少的橋樑與紐帶,手工會計賬務處理的中心問題就是賬簿問題。手工會計離開賬簿,其會計報表的編制便成無本之木、無水之魚。簿籍只是賬簿的外表形式,賬簿的內容則是賬戶記錄。賬戶就是對會計數據進行分類、歸集而設定的單元。在電算化系統中,會計信息的生成仍然離不開賬戶這樣最基本的
存儲單元,但賬戶的存儲並不一定要藉助於賬簿來完成。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賬戶記錄與紙介質呈現出分離的趨勢,紙介質不再作為
賬戶分類和匯總數據的唯一載體。實踐已經證明,在磁、電、光等介質保存會計數據的可靠性得以保證的前提下,人們需要的各種核算資料盡可通過調用這些介質上的資料庫檔案並加以顯示,完全不必使用紙張作為賬戶記錄的載體。既然賬戶記錄可以完全與紙張分離,那么手工會計中關於賬簿的定義也就不存在了。
⒉.電算化系統中的賬簿實際是“虛”的。所謂“虛”,是指磁碟上一般並不存在賬,更不是一個手工賬對應一個磁碟檔案。賬簿上反映的數據不外有兩類,一類是
發生額,另一類是餘額。作為記賬對象的發生額數據,來自於記賬憑證,而作為記賬結果的期末(或期初)餘額數據,則是在賬簿被登記之後形成的。所以,賬簿記錄只不過是記賬憑證上賬戶記錄的分類、匯總罷了。由於計算機具有強大、快速的數據處理功能,它對記賬憑證庫檔案的分類、匯總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對於賬戶餘額,只要保證系統初始化時輸入的初始餘額數據正確無誤,以後各個會計期的期末餘額也就唾手可得了。因此,電算化系統中的“賬”是憑證庫檔案及相關數據(主要是各
會計賬戶的
期初餘額數據)自動地準確無誤地派生出來的。理論上說,保留了憑證庫檔案及相關數據,也就保證了賬簿的存在。可見, 在電算化系統中,“賬簿”僅僅是沿襲了傳統會計的概念而已,其本質是虛擬化的。
記賬過程
記賬,是
手工會計賬務處理流程的核心環節。自會計產生以來,就一直與記賬、算賬、報賬時刻相伴、密不可分,從填制憑證、
登記賬簿到編制報表等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式,處處映射和打上了“記賬”的烙印。所以,在傳統觀念上,“記賬”似乎成了會計的代名詞。然而,在電算化系統中,記賬過程卻是一個虛過程,因為並沒有生成實際的賬。這裡所謂的“記賬”就是將賬前憑證庫檔案中審核通過的記賬憑證做上
過賬標識或者另外形成一個賬後憑證庫檔案,表明該記賬憑證已入賬,不允許再對其進行無痕跡修改或作廢、刪除操作。如果有錯誤,只能採用類似於
手工會計下的
紅字沖銷法,通過輸入“更正憑證”予以糾正。所以,在電算化系統中,記賬環節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時不登記
日記賬、明細賬及
總賬,只將記賬憑證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時再採用瞬間成賬的做法:根據
科目餘額庫檔案的
期初餘額數據和記賬憑證庫檔案的科目
發生額數據,當即形成所需的“賬簿”並予以輸出。同時,這種瞬間成賬的方式也使會計報表瞬間形成成為可能。至於很多
財務軟體所提供的記賬模組功能,主要是為了滿足會計人員的賬務處理習慣,即只有先記賬才能查詢和列印。
對賬環節
在手工會計中,
分類賬分為
總分類賬(總賬)和
明細分類賬(明細賬)。其登記的原則是“
平行登記”,即把來源於記賬憑證的信息一方面記入有關
總賬賬戶,同時還要記入該總賬所屬的有關明細賬賬戶,並通過定期
對賬來檢查和糾正總賬或明細賬中可能出現的記錄錯誤。這種通過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
稽核來換取數據處理的正確性與可靠性是手工會計核算形式的一個重要特徵。然而,對賬是設定賬簿的產物。如果沒有設定賬簿,也就無所謂賬證、賬賬、賬表之間的核對了。計算機本身是不會發生遺漏、重複及計算錯誤的。只要
會計軟體的程式正確且運行正常,賬證、賬賬一定是相符的;只要報表公式定義正確,賬表也一定相符。這樣,就使手工會計下的對賬環節不復存在了。事實上,作為手工會計賬務處理重要特徵的
平行登記已沒有存在的理由,計算機對來源於
會計憑證的原始數據並不需要重複處理,而分類賬也沒有必要明確地區分為
總賬和明細賬。當然,這並不排除會計軟體中設定類似於總賬和明細賬的數據存儲結構,但這樣的總賬和明細賬之間並不存在統馭與被統馭的關係,其目的只是為了加快信息檢索的速度。
賬務處理
手工會計的賬務處理流程,簡單地說就是:憑證一賬簿一報表,會計人員的工作重點是在填制憑證以後的階段。要形成會計報表,必須經過填制憑證、
過賬、結賬、
試算平衡、
對賬等諸多程式。在電算化系統中,整個賬務處理流程分為輸入、處理、輸出三個環節,首先將分散於手工會計各個核算崗位的會計數據統一收集後集中輸入計算機,此後的各種數據處理工作都由計算機按照
會計軟體的要求自動完成,不受人工干預。從輸入會計憑證到輸出會計報表,一氣呵成,一切中間環節都在機內自動處理,而需要的任何中間資料都可以通過系統提供的查詢功能得到,真正實現了數出一門(都從憑證上來),數據共享(同時產生所需賬表)。整個賬務處理流程具有高度的連續性、嚴密性,呈現出一體化趨勢,極大地提高了財務報告的時效性。這樣,在
手工會計中非常費時、費力和繁瑣的工作,變成了電算化系統中一個簡單的指令或動作。過去需要眾多人員從事的填制憑證、記賬、編表等工作,只需要少量的錄入人員進行操作就可以了。因此,手工會計條件下不同會計核算形式的劃分已沒有必要,可以採用一種統一的會計核算形式,這就為實現電算化系統中會計核算形式的
通用化提供了前提。
綜上所述,
會計電算化對會計核算形式的影響是深刻的,我們必須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會計核算工作所要達到的目標出發,重新構造
會計模式,設計出適合計算機處理的,效率更高、數據處理流程更加合理的會計核算形式,以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進一步滿足會計核算與管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