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牆

最美人牆

“最美人牆”是指被濟南市文明委命名為“濟南好人”的先進群體,是由20位愛心市民組成的一道美麗救人人牆。該詞肇始於山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楊新華拍攝的一組突發事件紀實照片。照片拍攝於2016年3月28日傍晚的濟南市歷下區洪山路南段。並於2016年3月28日晚21:18發表在新華網發展論壇熱點板塊,題目是《扶與不扶——濟南愛心市民大救援給出了答案》。圖片發完後,點擊量很快就突破了5000,楊新華仔細審視照片,回憶當時情景,感覺事件充滿滿滿的正能量,應該讓有關媒體進一步挖掘弘揚。於是,他給當地頗有影響的媒體《齊魯晚報》提供了圖片和所知情況。晚報得悉線索後,給予了高度重視,於第二天聯繫楊新華進一步了解有關情況,決定深入報導。在派出杜洪雷等幾路記者深入調查的同時,於29日18:35在其網媒齊魯壹點APP上推出第一篇報導《暖聞|男子騎車摔倒,濟南市民排人牆隔開車流救人》得到壹粉積極回應,於19:26分推出第二篇報導《擋住車流留下感動···一起尋找這面寫滿愛的“人牆”》。2016年3月30日,齊魯晚報在紙媒頭版二條通欄刊登了人牆照片,並以“最美人牆”為題進行了深入報導,“最美人牆”一詞由此誕生。此後齊魯晚報紙媒、網媒並進,不惜版面向縱深報導。報導得到了省內外主流媒體高度關注,或參與報導,或大量轉發。由此,”最美人牆“一詞口耳相傳成為新詞熱詞。這充分說明社會需要發現弘揚凝聚正能量。4月1日濟南市文明委決定授予濟南市”最美人牆“群體濟南好人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最美人牆
一群互不相識的人看到一名受傷倒地的男子,自覺站成人牆,防止過往車輛對其二次傷害。有人幫著護理傷者,有人引導車輛,有人撥打120……28日傍晚6時許,市民楊先生在濟南市洪山路南段拍下的這一幕溫暖了整個城市。29日,當記者找到照片中的一些好心人時,他們最關注的是傷者的情況,期盼他能儘快康復。
遛彎人群遇到倒地傷者
3月28日傍晚6時許,天色漸暗,黃色的路燈已經亮了起來。這是一個清爽的春天傍晚,濟南洪山路南段多個小區的居民在飯後習慣到南邊的山上遛彎,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上山下山的行人碰到一起,有說有笑。
家住匯中沁園的李女士剛從山上下來,她沿著福地街朝小區走,而同住該小區的楊先生則牽著狗剛剛出小區,準備上牧牛山遛狗。這時,56歲的王泉(化名)已經把剛修好的電動車推了出來,慢慢地騎行,而他的妻子李青(化名)與他的距離被拉得越來越遠。
洪山路南段通往東側牧牛山有一條馬路,上行坡度很大,步行上去會喘上好幾口。等李女士從福地街走到這個路口時,她看到機動車道上聚集了不少人。 “平常人們都是走人行道的,這么多人站在機動車道上一定是出了事。”李女士快步上前。
走近一看,她發現地上倒著一名男子,50多歲,身旁不遠處還有一輛受損的電動車。傷者不是別人,就是剛出來試電動車的王泉。
家屬還沒趕到,人牆已經站好
天色已暗,包括李女士在內的人群自然地站成一道牆,防止過往的車輛再次傷害受傷男子。在人牆外側的人們則有序地引導著來往的車輛避開這個區域,而司機們也配合地慢行通過。
這時候,讓人感動的一幕出現了:行人見狀馬上聚攏起來,形成人牆,保護躺在路上的傷者。同時,有的幫其擦血止血,有的打120急救電話,互不相識的路人各伸援手,相互合作,為搶救爭取了時間。
已經到了晚上6時20分許,早前趕過來的居民早就撥打了120急救車。隨著時間緩緩流逝,人們看著地上傷者痛苦的表情,非常著急。
一直撥打120的郭女士也住在附近,她每天下班坐161路公車回家,28日晚一下車就碰到這一幕。一向熱情的她立即前去幫忙。“我不確定他頭部是不是也受傷了,只看見後腦勺下全是血。”郭女士事後回憶,她去的時候就看見一位女士已經把外套脫下來蓋在了傷者身上。她是王泉的妻子李青,原本準備追上丈夫的李青被鄰居叫住。“鄰居告訴我丈夫出事了,我就著了慌地往前跑,差不多10分鐘才到。”李青到現場時,人牆已經站好了。
【救人者說】 這是簡單小事,沒想太多隻想救人
30日,記者追尋著這些救助人的足跡,再次來到事發現場,看到路中間唯有些許血跡似乎說著這一場意外事故的嚴重性。
很多人救人之後默默離開,記者只尋訪到其中幾位。李先生是最早到達現場的一批人之一。“吃完飯,正和愛人向外走著,就看到地上躺著人,當時已經有人在打120了,我看他當時手一直在動,像是要去摸耳朵里的血,可怎么叫他都不答應,我怕他亂動讓傷情惡化,就摁著他的手,不讓亂動。”他回憶道。
而此時,市民郎先生正在跑步,“我大概(晚上)6點15分出門,(跑)一圈20分鐘,就在回來的路上看到了,當時已經有人站成人牆了,咱也沒有急救知識,就幫著疏導來往車輛。後來就和另外一個人幫忙把受損的電動車抬到路西側的超市門口。”
齊先生正在和工友們吃飯,聽到有喧鬧聲也趕忙出來。記者採訪他時,他不停強調,“我只是這么多人中的一個,我們工友三個人都站在一起。看到那個場景,根本容不得你去想什麼,就知道得保護好他!”
陳先生、郭女士、趙先生、楊先生……他們彼此互不相識,卻因為這一意外事故,手挽手走到了一起。記者詢問他們對自己這一舉動的看法時,他們又不約而同地使用了“簡單”、“小事”這樣的詞語來形容。
【拍攝者說】 有幸能記錄這一幕,將正能量傳播出去
如果沒有路過的楊先生的鏡頭,搭“人牆”救人的場景或許只能成為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通過楊先生的照片,人們能重溫當時的一幕:天色將晚,20名市民焦急地等在路口,眼睛幾乎同時望向同一個方向,穿白色上衣的女士正撥打電話,戴圍巾的女士蹲在地上似乎在托起傷者的頭……
“那天傍晚,我正準備到牧牛山上遛狗,走到洪山路南段通往牧牛山的一條馬路上時,看到機動車道上圍著很多人,才知道有人受了重傷。”楊先生說,他看到人們自覺地站成一道人牆,防止過往車輛對傷者造成二次傷害,平時看到很多熱點新聞在討論遇見事故究竟“扶不扶”的話題,眼前的這一幕著實令他心頭一震。
“我當時隨身帶著相機,就將這個溫暖的場景記錄了下來。”楊先生說,人牆裡的路人們他一個也不認識,而路人之間也是陌生人。沒有人猶豫,沒有人離開,義無反顧地站在路上,保護一個受傷的陌生人。
“社會需要傳播這樣的正能量。”楊先生說,他有幸能記錄下這一幕,並將這樣的正能量傳播出去。
傷者病情穩定 今天調查事故原因
受傷的王泉怎么樣了?記者了解到,王泉的傷情主要有三塊,一是多發性腦損傷,二是顱底骨折,三是腦脊液漏。
30日晚,記者來到省立醫院東院,在病房內見到了王泉,他纏著繃帶,嘴上戴著呼吸機,鼻孔插著鼻飼管。王泉的兒子說,目前父親的病情比較穩定。他還表示,自己發自內心地感謝28日傍晚所有幫助過父親的人,正因為眾人及時撥打120,同時阻隔了過往車輛,才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後果,“醫生說,幸虧救護及時,再晚20分鐘就危險了”。
“我看到父親時,他已經在醫院裡了。至於父親為什麼會受傷目前還是個謎。明天上午9點半,歷下區交警大隊工作人員將到事發地點調取監控,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他說。
【評論】“扶得起”的濟南,前行更有力量
敦厚,闊達多大節。曾有人這樣描述濟南人的性格。3月28日晚,這種“大節”再次體現。當一名電動車主受傷倒地時,一群互不相識的市民自覺地站成一道人牆,防止過往車輛對其造成二次傷害。等待救護車時,有人把自己的衣服蓋在傷者身上,有人按照電話里醫生交代,穩住傷者的頭。傷者拉走後,還有熱心市民自覺善後,把地上的衛生紙撿起來,似乎是在撫平創傷的痕跡。
當“扶不起”幾乎成了道德滑坡、人情冷漠的代名詞時,“最美人牆”自然讓人感動,這就是“善”的力量,也高度契合了人們心底的渴望。前一段時間,濟南出現了幾面“愛心牆”,人們把多餘的衣服掛上去,給更需要的人,傳遞愛心,傳遞溫暖。無論是“愛心牆”還是“最美人牆”,都是一種依靠,讓無力者前行,讓悲觀者振作。它們見證城市的溫暖,也見證城市的修養——很多個體表現出來的道德水準。“兩面牆”有外在的聯繫,又有內在的交融,是城市無形的品牌,也是城市文明水平的象徵。
碰到意外的事故,如果有人沒有施出援手,似乎也無法更多地指責,因為“扶不起”的陰影還揮之不去。但我們可以有不可阻遏的希望——希望向善的力量迸發!希望在擦肩而過時有一瞬間的相望!這不只是給傷者生的希望,更是彼此增強信任,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進而鼓勵更多人放下疑慮,加入到救助隊伍中來。
崇德向善是人之天性。善良可以感染更多的人,也可以影響更多的人。從去年600餘市民為搶救產婦“跑步獻血”,到今天善良的人們組成“最美人牆”,大家因為善舉而心心相通,因為感動而心心相印。溫情的感染力,是城市發展進步的力量,是“大美濟南”的最好註腳。
“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是在全省、全國、世界三個維度給濟南找準的“定位”。全體市民是建設行動的主人翁。主人翁自然要責任在肩——讓我們手挽手、肩並肩,獲得更多前行的力量。(濟南文明網綜合濟南時報、齊魯晚報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