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化石

《最早的化石》解釋古代生物極其活動遺蹟的總稱,發現者沈括,記錄《夢溪筆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最早的化石
  • 解釋:古代生物極其活動遺蹟的總稱
  • 發現者:沈括
  • 記錄:《夢溪筆談》
化石,是古代生物極其活動遺蹟的總稱。
北宋傑出科學家沈括(1031-1095)在《夢溪筆談》中指出:“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此,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亘石壁如帶。此乃昔之海濱,今東距海已近千里。所謂大陸者,皆濁泥所湮耳。”
按理說,當生物開始出現於地球時就應該有化石了。但是,發現最早的化石是不容易的,折合觀察的手段密切相關。早年,只能憑眼睛看,發現於古代晚期的若干較大的藻類或低等動物化石算是很早的了。自從電子顯微鏡問世以來,現在可看到那些單細胞的原始生物,其直徑只有極為迷惑超微體化石,因而最早化石的出現時間也相應地提前了。1968年美國牙利桑那大學的科學家們在非洲辛巴威翁維爾瓦赫特爾內的碳質燧石從中發現的細菌狀和藻狀有機體被認為是當時西方世界上最早的化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