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曾紹山,原名曾昭山,1914年12月出生在大別山深處的河南省商城縣丁埠鎮東灣村(今安徽省金寨縣南溪鎮)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因家庭貧困,年幼的曾紹山輟學回家放牛,幫父母耕種。1925年至1927年,農民運動的風潮在他家鄉興起,使一直對不公正的舊社會不滿的曾紹山受到了革命的啟蒙。在黨的八七會議精神的指引下,1929年5月,商城南部爆發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立夏節起義,之後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師和臨時革命政權。同年6月,曾紹山與5名青年同志一起參加了紅軍,從此正式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起初,曾紹山被分配到紅三十二師九十七團當勤務兵,不久被調到師部當傳令兵。1930年9月,曾紹山奉命到紅一軍手槍營傳令班當班長。其間,他參加了金寨、麻城、新集等戰鬥,因作戰機智勇敢,於1932年3月被提拔為紅四方面軍少共國際團副排長。
1932年10月,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鬥爭失利,曾紹山隨紅四方面軍主力向西轉移,進入陝南。1933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他參加了粉碎四川軍閥田頌堯、劉湘的“三路圍攻”“六路圍攻”和川陝“會剿”以及強渡嘉陵江等重大戰役,受到了很好的鍛鍊。1935年春,曾紹山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第十師司令部偵察參謀,5月隨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作為偵察參謀,曾紹山總是帶領偵察人員歷盡艱險打頭陣。第一次過草地出發前,曾紹山因忙於蒐集情報,尋找並分配嚮導,安置師部遷移,沒有充足時間給自己準備乾糧。後來在戰友的幫助下,他才湊到了二三公斤青稞製成的乾糧,只夠每天抓兩把吃,經常靠挖野菜等充飢,曾紹山以頑強的毅力走出了草地。
胡宗南在紅軍必經之路求吉寺布置部隊,阻擊紅軍。曾紹山隨部參加了攻打求吉寺的戰鬥。英勇的紅軍戰士經過3天3夜的戰鬥,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1935年9月,由於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行徑,再過草地南下。10月至11月,部隊強渡大金川翻過夾金山,先後進行了綏崇丹懋戰役和天蘆名雅邛大戰役。1936年2月中旬,撤離天全、蘆山地區,再次連翻幾座雪山,順小金川向丹巴、道孚方向前進,一路掃清道孚、爐霍、甘孜、瞻化等地之敵。為接應紅二、六軍團,原本按計畫立即北上再過草地的曾紹山所部就地等待整訓,並籌集糧食物資。1936年6月,兩軍在甘孜地區會師,曾紹山率紅十師慰問隊敲鑼打鼓,抬著豐厚的慰問品熱熱鬧鬧地迎接兄弟部隊,鼓舞了紅軍指戰員的士氣。
1936年7月上旬,紅十師從瞻化出發,準備第三次過草地。在部隊出發前,曾紹山將前兩次過草地的經驗編寫成材料印發到連隊,向戰士們介紹如何識別水體是否有毒、哪些野菜能吃、哪些草墩能走人、如何選擇土包露營、夜睡如何隔潮防雨、如何避免陷入泥潭、如何搭救陷入泥潭者等注意事項。由於準備充分,這次過草地雖然路程長得多,但部隊減員顯著減少。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紅四方面軍第四軍被改編為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曾紹山任該旅七六九團參謀。1937年10月19日黃昏,他隨部參與了夜襲陽明堡機場的戰鬥。此戰殲敵100餘人,毀傷敵機24架,創造了以步兵殲滅大量敵機的輝煌戰例。之後,他隨七六九團在正太路上連續進行了大小20多次戰鬥,殲敵3000多人。
1938年2月至4月,曾紹山參加了
長生口伏擊戰和
響堂鋪伏擊戰以及反“九路圍攻”戰鬥。在長生口伏擊戰中,七六九團奉命攻占娘子關。經過5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殲敵大部,並乘勝攻入井阱縣,鉗制了日軍向晉南的進攻。由於在多次戰鬥中表現出色,曾紹山於1939年升任三八五旅參謀長。7月初,他協助部隊首長指揮軍隊粉碎了日軍對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的進犯,先後殲滅敵軍1000多人。同年秋,全殲張蔭梧部特務團和偽二軍三旅七團。12月8日,他奉命參加邯(鄲)長(治)戰役,這一戰役殲敵700餘人,粉碎了日軍對太行山區的分割,使太南和太北連成一片,有力地鞏固了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的大後方。
1940年8月20日,八路軍發動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在歷時4個多月的戰役中,曾紹山身先士卒,始終在第一線指揮戰鬥,屢立戰功,多次受到上級表彰。1941年3月,他奉命到北方局黨校學習,學習結束後,任一二九師新編第十旅副旅長兼太行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10月,新十旅機關與太行軍區合併,他任新十旅旅長兼二分區司令員。此時,太行二分區正處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時期。敵人不僅在分區的中心地區安下據點,而且還隔斷了分區和
太行軍區的聯繫,並不斷進行“蠶食”和“掃蕩”。曾紹山率軍堅持敵後游擊戰爭,多次粉碎日偽軍的進攻,為
太行抗日根據地的創立、鞏固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對敵鬥爭中,他採取“敵進我進”的方針,組織起數支精幹的武工隊深入敵後,在半年時間內,摧毀和瓦解了根據地內大部分日偽建立的武裝組織。同時大力開展對日偽軍的工作,在日偽軍內部建立了各種有利於八路軍的關係,從而更好地了解對方的行動和計畫。在協調軍隊和地方關係上,曾紹山強調軍隊要保護地方幹部,要保護民眾的利益,贏得了當地幹部和民眾的信任和支持。
曾紹山所在的太行二分區,位於正太、同蒲、白(圭)晉(城)三條交通線之間,被稱為“太北的門戶”,日軍大量進行“掃蕩”“蠶食”。到1942年初,全區原先縱橫9個縣境的根據地,被割裂成一塊塊。
面對困境,曾紹山和分區的幾個領導提出,日軍雖然占領了我們的廣大城鄉,但這是建立在暴力統治之上的、不鞏固的,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堅決勇猛地向敵後前進,一定能恢復局面,獲得發展。他決定進一步精簡地委、分區和專署機關,充實下層。按照全區對敵鬥爭的幾個主要方向,組織了平(定)西、昔(陽)西、壽陽、榆(次)太(谷)、和(順)西等5個武工隊,另外組織了一個偵察隊和一個交通大隊。武工隊的領導幹部全是團級負責人,成員絕大部分是從主力部隊中挑選出來的班排幹部和部分有鬥爭經驗的戰士。每一支武工隊里,都配有來自地方政府各部門的幹部:有做黨的工作的,有懂日語的敵工幹部,有熟悉民情地理的當地幹部。這種精幹的配置使每支武工隊都能獨立地作戰和開展民眾工作。
經過一段艱苦、細緻的工作,各路武工隊粉碎了日軍割裂八路軍與人民血肉關係的陰謀,民眾把武工隊員接到家裡,把熱菜熱飯端到桌上,婦女們把戰士們的棉衣拿去拆洗,老太太流著熱淚撫摸著戰士們凍傷的臉說:“孩子,你們受苦了!你們可回來了!”
第二軍分區有了民眾,就有了依靠,主力部隊有了廣大的迴旋餘地。村與村之間逐漸建立起了八路軍的“無線電”,日軍一出動,訊息就很快傳過來。有時日軍從前村進,武工隊從後村出。日軍慣用的伎倆是燒、殺,但這嚇不倒中國人民,只能增加廣大中國人民的仇恨。各地的游擊小隊、游擊小組迅速地發展起來,不斷的打擊日軍。
1943年12月,曾紹山兼任二分區政治委員和地委書記。他領導二分區根據地軍民一面堅持對敵鬥爭,一面開展以開墾荒地、發展生產為中心的大生產運動。不僅戰勝了災荒,而且密切了軍民關係。
1944年春,
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開始對日偽軍進行局部反攻。曾紹山指揮二分區部隊與三分區主力一起圍困遼縣,強襲洪社,攻克土裡店等據點。為配合冀中區的子牙河戰役,6月中旬,曾紹山指揮部隊在寧晉以南發起攻勢,經6天激戰,攻克艾辛莊、東汪、東陳等據點,擊退寧晉城出援之敵,殲滅日偽軍700餘人。在安陽戰役中,曾紹山指揮二分區主力和太行一分區部隊攻克仙翁寨、南佐、同冶鎮等10餘個據點,殲敵500餘人。
解放戰爭時期,曾紹山先後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三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皖西軍區司令員、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二野第十一軍軍長。其間,他率部隊參加了上黨、邯鄲、隴海、定陶等數十次戰役或戰鬥,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比較大的功勳。在上黨戰役中,他率部隊殲滅國民黨軍近2萬人;在邯鄲戰役中,他指揮3個旅斃傷俘大量敵軍,其中擊斃敵師長1人,俘虜敵師長1人;在定陶戰役中,他率領第三縱隊共殲敵5000餘人,打垮了國民黨軍的右路大軍,粉碎了其合擊計畫,對晉冀魯豫解放區南方戰線的局面的起到了重要作用。1947年8月7日,他率三縱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10月15日,他在岳西縣湯池畈就任皖西軍區司令員。面對敵人重兵對皖西地區實施的全面圍攻,他採取避強擊弱的方針,指揮部隊積極地打擊敵人。同時,他還廣泛發動民眾,開展破路、反抓丁、反搶糧、反掠奪的鬥爭,並協助地方工作,不斷擴建地方武裝。至年底,縣、區各級人民政權相繼建立,皖西部隊也有了較大發展,組建了6個縣的獨立團和第三分區基幹團。
1948年3月,三縱主力隨劉鄧大軍主力轉出大別山,曾紹山率皖西軍區部隊和地方武裝獨立堅持大別山戰略陣地,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連續粉碎了敵人的“三月掃蕩”和“四月清剿”,並及時總結經驗,開始向集中主力外線殲敵轉變。經過半年的反“掃蕩”和反“清剿”,共斃傷敵7000餘人,俘敵4000餘人,不僅堅守了根據地,而且還發展了新區。1949年1月,曾紹山由大別山返回縱隊。3月,三縱在阜陽改編為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第十一軍,曾紹山出任軍長。4月21日,率部參加了
渡江戰役。此後,十一軍在曾紹山的指揮下,歷時23天,行程750公里,進行了40多次重要戰鬥,連克十幾個縣城,殲敵2.5萬餘人。6月下旬,十一軍由
浙江金華進軍
四川。
1949年10月中旬,發起川黔作戰。十一軍被編入左集團,協同兄弟部隊會殲宋希濂集團。11月上旬,相繼解放了成豐、黔江、南川縣城。11月30日,十一軍在友鄰部隊的協同下解放了
重慶。至此,曾紹山指揮十一軍勝利完成了川湘追擊作戰任務。12月5日,十一軍主力向成都方向攻擊前進,殲滅胡宗南第一軍十八師一部,解放潼南縣城;9日,解放南充;11日,將西逃之楊森部二十軍、一三四師全部聚殲於古崗壩、文星場地區,俘敵1300餘人;26日,十一軍和兄弟部隊殲滅李文兵團,生俘兵團司令李文以下5萬餘人。與此同時,成都宣告解放。
1950年1月,曾紹山調任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兼川東軍區副司令員,協同指揮部隊開展剿匪鬥爭並改造國民黨起義部隊等。11月,他奉命到南京軍事學院學習。
1950年12月,曾紹山出任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第十二軍軍長。1951年3月,他到達朝鮮戰場,率領十二軍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1年4月22日,他率領十二軍隨兵團擔任中央突擊任務。戰鬥開始後,他指揮十二軍三十四、三十五師,同時向草幕、富興洞的“土耳其旅”展開攻擊,當即將敵擊潰,殲敵300餘人。隨後,根據兵團的部署追擊南進,在永坪、金谷之間,殲滅南逃之敵100餘人,並突破了三八線。在追擊前進的過程中,他準確地判斷抱川地區的美軍第二十五師和“土耳其旅”尚未後撤完畢,於是決定向抱川西南地區出擊。27日清晨,第三十四師第一〇六團發現竹山以南寺谷松峴間有美軍約300輛汽車裝載步兵準備南撤,便立即組織攻擊。這些美軍遭受攻擊後展開反撲,並出動約2個團的援軍,在幾個炮兵營和40多架次飛機的支援下,對第一〇六團陣地狂轟濫炸。一〇六團連續作戰4個晝夜,迫使被困美軍繞道南撤。十二軍繼續追擊南進,於19日進抵漢江北岸。5月16日18時,東線志願軍各突擊集團全線發起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進攻。曾紹山率領十二軍按預定計畫奮勇前進,很快突破敵軍一線陣地,向敵縱深展開猛烈的穿插和攻擊。主力於三巨里殲滅韓軍第五師一部,繼而在自隱里北側與美第二師及法國營展開激烈戰鬥,經過連續4次的猛攻,突破了加里山敵軍陣地,殲敵2個營的大部分。此後,在向縱深發展時,攻占了扇坪。19日,十二軍主力前出至踏楓里、新村地區,並向豐岩里攻擊前進。擔任迂迴任務的第十二軍第三十一師主力於20日黃昏前全部進至束沙里以北地區。5月21日,第五次戰役的第二階段作戰結束。在這一戰中,十二軍共殲美軍、韓軍、土耳其軍、法國軍3660人,擊毀坦克26輛、汽車49輛,擊落擊傷敵機26架,繳獲汽車176輛等大量裝備。
1951年11月8日,曾紹山奉命率十二軍由谷山休整地抵達金城前線接防,替換第六十七軍執行防禦作戰任務。在金城防禦作戰中,他指揮部隊創造了坑道防禦戰術,並採用小型反擊、陣前殲敵、小部隊深入敵縱深、開展陣地狙擊運動等手段,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僅在1951年11月上旬至1952年1月下旬的2個多月中,十二軍即組織小部隊活動850次,平均每晚出動12個班組,每天捉1個俘虜,共斃傷俘敵525人,並繳獲許多槍枝,受到志願軍司令部的通報表揚。1952年1月起,十二軍又組織開展了冷槍冷炮狙擊敵人的活動。僅7月下旬至10月底的統計,十二軍以5843發子彈狙擊殲敵2506人,平均每2.3發子彈就斃傷1名敵人,取得了出色的戰績。在完成了為期1年的金城防禦作戰任務後,十二軍於1952年10月21日將防務移交給第六十七軍,再次回到谷山地區休整。
1952年,參加秋季戰術反擊作戰及上甘嶺戰役、金城戰役。
1953年1月中旬,曾紹山率領十二軍由谷山地區開赴東海岸的元山、高原、永興地區,組織東海岸防禦,和朝鮮人民軍第二、五軍團粉碎敵人從元山、鹹興方向登入的圖謀。4月18日,曾紹山調任志願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
在朝鮮作戰的2年內,曾紹山率領十二軍先後與敵交戰數百次,殲敵4.1萬人,毀傷敵坦克、汽車170餘輛,擊落擊傷敵機286架,繳獲汽車176輛、各種炮90門、槍3237支等大批裝備;全軍榮立三等功以上的英模人物14618人、二等功以上英模集體167個,勝利完成了赴朝作戰的任務。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自由獨立勳章、二級國旗勳章。
曾紹山從朝鮮回國後,任旅大警備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此後,他歷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政委,遼寧省委第一書記,濟南軍區顧問等職。是中共第九、第十、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5年1月26日在濟南逝世,享年81歲。
擔任職務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政治部少年宣傳隊隊長,紅四方面軍教導團少共團委書記、少共國際團排長,第10師28團一營書記、師政治部秘書、司令部參謀。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5旅司令部作戰股股長,13團參謀長,385旅參謀長,
太行軍區新編第十旅副旅長兼第二軍分區司令員、第二軍分區政治委員兼中共地委書記。
解放戰爭時期,任
晉冀魯豫軍區第三縱隊副司令員,
皖西軍區司令員,第二野戰軍11軍軍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兼川東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軍長、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旅大警備區司令員,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政治委員,中共遼寧省委第一書記,濟南軍區顧問。
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