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香(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曾慶香(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曾慶香,女,漢族,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學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慶香
  • 民族:漢族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中國社會科學院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新聞理論、新聞敘事、新聞話語、傳播符號、跨文化傳播
  • 職務:博士生導師
  • 職稱:教授
  • 任職院校: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 性別:女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學術論著,所獲榮譽,

人物經歷

2012-2013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傳播與文化系訪問學者
2003-至今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
2000-2003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文學鞏犁夜博士學位
1997-2003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

主講課程

【本科生】傳播學概論、跨文化傳播
【研究生】傳播學概論,跨文化傳播,傳播理論

學術論著

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拒設備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敘事研究”;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大眾傳播符號研究”;
主持國家廣電總局社科項目“廣播鍵嘗蒸連電視應對群體性事件的輿論引導研究”。
代表性學術成果
(一)專著(4部)
1.《新聞敘事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年;
3.《大眾傳播符號:幻象與巫術》,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2年;
4.《話語嬗變與模糊邊界: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承精敘事研究》,即將出版。
(二)譯著(1部)
范·迪克:《作為話語的新聞》,華夏出版社,2003年。
(三)CSSCI期刊論文(34篇)
1.“數據新聞:一種社會科學研究的新聞論證”,《新聞與傳播研究》2017年第12期。
2.“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敘事模式”,《道踏烏新聞與傳播研究》2014年第11期。
3.“圖像化生存:從跡象到擬象、從表徵到存在”,《新聞與傳播研究》2012年第5期
4.“話語事件:話語表征及其社會巫術的爭奪”,《新聞與傳播研究》2011年第1期
5.“論符號像似性”,《新聞與傳播研究》2009年第5期
6.“論文化公民身份及其建構”,《新聞與傳播研究》2008年第5期
7.“對‘輿論’定義的商榷” ,《新聞與傳播研究》2007年第4期
8.“誰在新聞中說話”,《新聞與傳播研究》2005年第3期
9.“新聞話語中的原型沉澱”,《新聞與傳播研究》2004年第2期
10.“媒介神話化——從《泰坦尼克》神話看傳播致效”,《新聞與傳播研究》2002年第2期。
11.“眾籌新聞:變革新聞生產的權力結構”,《國際新聞界》2014年第11期。
12.“模擬、施為與召喚——論儀式的符號特徵”,《國際新聞界》2011年第8期
13.“圖像化生存:規訓與展演”,《國際新聞界》2011年第2期
14.“從象徵之林到象徵交換:論符號‘巫術’與符號‘迷思’”,《國際新聞界》2009年第7期。
15.“面部表情都是符號嗎——論符號判斷的誤區“,《國際新聞界》2009年第1期。
16.“西方某些媒體‘3·14’報導的話語分析”,《國際新聞界》2008年第5期。
17.“論新聞源與新聞的話語主體”,《國際新聞界》2006年第1期。
18.“社交媒體召喚結構:新聞交往化與親密性”,《現代傳播》2019年第1期。
19.“試論廣播電視報導發泄型群體性事件的框架”,《現代傳播》2014年第2期。。
20.“論群體性事件輿論引導中政府與傳統媒體的博弈”,《現代傳播》2012年第5期。
21.“從模擬到表征再到自我指涉——論人類的三種符號崇拜”,《現代傳播》2011年第6期。
22.“論發泄型群體性事件的信息傳播特徵與媒體報導”,《現代傳播》2010年第8期。
23.“仿像與奇觀——北京奧運開幕式的符號分析”,《現代傳播》2008年第5期。
24.“論獸首拍賣事件中西方意識操縱技巧與效應”,《新聞大學》2010年夏季。
25.“論新聞圖像與客群的對話”,《新聞大學》2006年第1期。
26.“兩極與互補: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樣態與圖景”,《新聞記者》2017年第8期。
27.“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生產:主體網路與主體間性”,《新聞記者》2018年第4期。
28.“論我國政府應對群體性事件的三種信息傳播策略”,《新聞記者》2010年第9期。
29.“解析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對群體性事件的傳播框架”,《當代傳播》2011年第1期。姜市霸乃
30.“認同·娛樂·迷思——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符號分析”,《當代傳播》2009年第5期。
31.“新聞中的永恆故事:原型對記者視角的框限”,《新聞界》2018年第6期。
32.“數據新聞:社會精英話語權的消解”,《探索與爭鳴》2015年第3期。
33.“中美媒介建構‘2015年中美首腦會晤’框架的符號分析——種跨文化傳播個案的框架分析路徑”,《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提炒烏第4期。
34.“空符號的思考”,《中外文化與文論》,四川大學出版社,2017年。

所獲榮譽

2013教育部第六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14中國傳媒大學第十一屆人文社科優秀科研成果獎(文科著作獎)二等獎;
2012中國傳媒大學第十屆人文社科優秀科研成果獎(文科著作類)二等獎;
2006中國傳媒大學第六屆人文社科優秀科研成果獎(文科著作類)二等獎;
2009中國傳媒大學第5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三等獎。
18.“社交媒體召喚結構:新聞交往化與親密性”,《現代傳播》2019年第1期。
19.“試論廣播電視報導發泄型群體性事件的框架”,《現代傳播》2014年第2期。。
20.“論群體性事件輿論引導中政府與傳統媒體的博弈”,《現代傳播》2012年第5期。
21.“從模擬到表征再到自我指涉——論人類的三種符號崇拜”,《現代傳播》2011年第6期。
22.“論發泄型群體性事件的信息傳播特徵與媒體報導”,《現代傳播》2010年第8期。
23.“仿像與奇觀——北京奧運開幕式的符號分析”,《現代傳播》2008年第5期。
24.“論獸首拍賣事件中西方意識操縱技巧與效應”,《新聞大學》2010年夏季。
25.“論新聞圖像與客群的對話”,《新聞大學》2006年第1期。
26.“兩極與互補: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樣態與圖景”,《新聞記者》2017年第8期。
27.“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生產:主體網路與主體間性”,《新聞記者》2018年第4期。
28.“論我國政府應對群體性事件的三種信息傳播策略”,《新聞記者》2010年第9期。
29.“解析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對群體性事件的傳播框架”,《當代傳播》2011年第1期。
30.“認同·娛樂·迷思——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符號分析”,《當代傳播》2009年第5期。
31.“新聞中的永恆故事:原型對記者視角的框限”,《新聞界》2018年第6期。
32.“數據新聞:社會精英話語權的消解”,《探索與爭鳴》2015年第3期。
33.“中美媒介建構‘2015年中美首腦會晤’框架的符號分析——種跨文化傳播個案的框架分析路徑”,《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
34.“空符號的思考”,《中外文化與文論》,四川大學出版社,2017年。

所獲榮譽

2013教育部第六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14中國傳媒大學第十一屆人文社科優秀科研成果獎(文科著作獎)二等獎;
2012中國傳媒大學第十屆人文社科優秀科研成果獎(文科著作類)二等獎;
2006中國傳媒大學第六屆人文社科優秀科研成果獎(文科著作類)二等獎;
2009中國傳媒大學第5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