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岳(中國四川籍藝術家)

曾岳(中國四川籍藝術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曾岳,1967年生於重慶,四川美院雕塑系教授。俄羅斯蘇里科夫美術學院訪問學者,國立師大碩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全國城雕委委員,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委員,中國雕塑學會理事;重慶美協雕塑藝委會副主任,雕塑學會副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重慶
  • 出生日期:1967年12月
  • 畢業院校:四川美術學院
  • 職業:教師、雕塑家
  • 代表作品:《列國行》雕塑系列
  • 主要成就:抽象雕塑綜合基礎與景觀雕塑設計研究
  • 藝術風格:雕塑
藝術風格,藝術履歷,群體展覽,獲獎經歷,主要作品,公共收藏,人物評價,

藝術風格

專注傳統再認識和雕塑體塊的力象的探索。作品力圖表現那種氣“游心內運”的抽象張力,一種在體塊內的氣行之象。以雕塑肌理帶動結體的方式實現對空間力象的駕馭,使氣顯形,嘗試凝造一種帶有強烈東方意蘊的空間書寫方式。
探索駕馭潛在能量的匯聚、傳遞與顯現,用生動的氣韻組織審美的內在架構,去發現雕塑語言非同尋常的感染力。一氣呵成的形塊,渾然而貫通,疊轉積蓄成厚重連綿的韻體,在氣行舒緩而深遠中探尋雕塑的無窮氣象。
行走的氣象,既是“行”雕塑系列的選題,同時也是將氣的貫穿行動在當下的嘗試。把持精神,以作品印證傳承,以軒昂之氣重塑一種時代氣象。

藝術履歷

群體展覽

藝術家群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1993
威海國際石雕比賽
威海,中國
1996
雕塑與當代文化巡迴展
成都,中國
1998
“平台”雕塑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1999
“漂移的平台”雕塑作品展,江漢號郵輪\永樂畫廊
重慶、上海,中國
荷蘭國際沙雕比賽,希文寧根
荷蘭
2001
第二屆西湖國際雕塑邀請展
杭州,中國
第三屆中國雕塑年度展
深圳,中國
2002
重慶合川釣魚城沙雕展,重慶合川釣魚城
重慶,中國
北京國際城雕藝術展,北京國際雕塑園
北京,中國
西湖國際雕塑邀請展,西溪濕地景區
杭州,中國
2003
公眾語言——2003對公共藝術的觀察,空與間綜合藝術展覽交流中心
北京,中國
“都市平台”展
重慶,中國
2004
中法文化交流作品展
法國
2005
聖彼得堡秋季沙龍
俄羅斯
2006
人文平台展
天津,中國
“緣分彼得堡”雕塑展
俄羅斯
2007
奧林匹克之夢——北京國際城雕展,北京市規劃展覽館
北京,中國
“雕塑與城市”展,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
上海,中國
“純形”展
重慶,中國
2008
“中國姿態”首屆中國雕塑大展
廈門,中國
中國當代雕塑交流邀請展
深圳,中國
2008中國當代雕塑室外邀請展
成都,中國
2008首屆廣東雕塑大展,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
廣州,中國
2009
“德中同行”美術作品展,武漢市美術館
武漢,中國
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關山月美術館
深圳,中國
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長春雕塑館
長春,中國
禮讚生命——中國512大地震抗災主題雕塑展,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10
“紅色巡迴”首屆全國著名留俄畫家重慶邀請展,重慶市規劃展覽館
重慶,中國
清華大學百周年校慶雕塑展,清華大學
北京,中國
2011
中國姿態——第二屆中國雕塑大展
溫州,中國
凝固的旋律——國家大劇院雕塑作品邀請展,國家大劇院
北京,中國
紀念建黨90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雕塑名家邀請展,北京炎黃藝術館
首屆中國國際和平主題雕塑設計大賽
第三屆國際雕塑大會歷屆城雕藝委會委員雕塑邀請展,長春世界雕塑公園
長春,中國
2011年國際雕塑邀請展
韓國
2012
首屆中國當代抽象雕塑展,陝西科技大學
西安,中國
雕塑當代——中國當代雕塑家作品展,青島中國雕塑館
青島,中國
第十三屆中國長春國際雕塑作品邀請展,淨月中央公園
長春,中國
情系白樺林——1990年代後留俄美術家聯展,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11年度全國優秀城市雕塑建設項目
重慶,中國
2012首屆蘇州·金雞湖雙年展——中國當代青年雕塑展,李公堤
蘇州,中國
2013
中央電視台雕塑大賽,中央電視台
北京,中國
精神的對話——中國當代雕塑作品邀請展
北京,中國
“延伸”2013中國·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大同美術館
大同,中國
2014
台灣國際微型雕塑展
台灣,中國
典藏——重慶市雕塑藝術作品邀請展,重慶美術館
重慶,中國
第五屆重慶市美術作品展暨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重慶送選作品展,重慶美術館
重慶,中國
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太原美術館
太原,中國
典藏 雕塑作品邀請展,重慶美術館
重慶,中國
意象坪山——中外雕塑名家作品展,湖北美術館
重慶,中國
2014第二屆蘇州·金雞湖雙年展——中國當代青年雕塑展,李公堤
蘇州,中國
“迴響”重慶美術60年,重慶美術館
重慶,中國
碩果——重慶市美術書法攝影名家精品展,重慶美術館
重慶,中國
青島世園會國際雕塑大賽,青島中國雕塑館
青島,中國
2015
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16
共生共榮2016中國雕塑邀請展
絲路新語·東西部雕塑家作品聯展,青島市雕塑館
青島,中國
第三屆金雞湖雕塑雙年展,李公堤
蘇州,中國
蕪湖劉開渠雕塑大賽,蕪湖市中央公園
蕪湖,中國
2017
中國製造——第二屆全國工業美術作品展,重慶美術館
重慶,中國
首屆全國雕塑藝術大展,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第九屆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
南京,中國
重慶雕塑學會雕塑展
重慶,中國
動·勢 重慶雕塑學會雕塑展,重慶美術館
近觀 新加坡國際微型雕塑展,新加坡文化中心
新加坡
2019
時代經典海瀾邀請展,海瀾美術館
江陰,中國
向祖國獻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第七屆重慶市美術作品展覽暨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重慶選送作品展,重慶美術館
重慶,中國
向人民匯報——重慶美術作品迎春展覽·2019,重慶美術館
民族大團結——全國雕塑藝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10
以廢棄物作為理由——2020年重慶大學城生態藝術季平行展,四川美術學院
重慶,中國
與歷史同行——四川美術學院建校80周年展,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重慶美術館迎春作品展,重慶美術館
2021
第七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 鄭州美術館
鄭州,中國

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獎經歷
年份
獎項
地點
1993
威海國際石雕比賽提名獎
威海,中國
2011
“首屆中國國際和平主題雕塑設計大賽”優秀獎
北京,中國
2012
“2011年度全國優秀城市雕塑建設項目”優秀獎
2014
中央電視台雕塑大賽”學術獎
“品展暨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重慶送選作品展”獎
重慶,中國
2016
“蕪湖渠雕塑大賽”獎
安徽,中國

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作品信息
生態
曾岳(中國四川籍藝術家)
生態
青銅,
高53cm,1998年
對話之國王
曾岳(中國四川籍藝術家)
對話之國王
不鏽鋼,
45*27*37cm, 1998年
起來!
曾岳(中國四川籍藝術家)
起來!
不鏽鋼,
高200cm,2009年
靜默食糧
曾岳(中國四川籍藝術家)
靜默食糧
水泥、玻璃鋼,
110*80*50 cm ,2013年
古往今來
曾岳(中國四川籍藝術家)
古往今來
青銅,
123*86*39cm,2019年
飛雲
曾岳(中國四川籍藝術家)
飛雲
鍛銅、不鏽鋼,
廈門國際機場收藏
高10m,1994年9月
方舟1999
曾岳(中國四川籍藝術家)
方舟1999
不鏽鋼、耐候鋼,
200*200*168cm,2000年8月
水木之夏
曾岳(中國四川籍藝術家)
水木之夏
青銅,
中國美協,清華大學收藏
2010年10月
仁心慧泉
曾岳(中國四川籍藝術家)
仁心慧泉
青銅,
韓國仁川國際雕塑公園收藏,
高3m,2014年
紫氣鴻蒙
曾岳(中國四川籍藝術家)
紫氣鴻蒙
青銅,
“蕪湖劉開渠雕塑大賽” 優秀獎,
高3m,2016年8月

公共收藏

藝術家公共收藏
作品
收藏機構
地點
《紫氣鴻蒙》
海瀾美術館
江蘇,中國
《紫氣鴻蒙》
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龍問九天》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重慶,中國
《紫氣鴻蒙》
蕪湖國際雕塑公園
安徽,中國
《仁心慧泉》
韓國仁川國際雕塑公園
韓國
《嘰嘰喳》
青島世園會
青島
《生命的旋律——秋》
國際雕塑公園
長春,中國
《竹林七賢》
永川區政府
重慶,中國
《水木之夏》
清華大學
北京,中國
《記憶中的風景》
杭州市政府
杭州,中國
《飛雲》
廈門國際機場
廈門,中國
《蕾》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陳列館
重慶,中國

人物評價

在曾岳的作品中,這種對人的生存處境的暗示具有了更為怪誕的符號化形式,他將人體與幾何形和抽象形體拼接,試圖表達一種不可把握的生存宿命,但多少有些令人費解。
青年雕塑家曾岳的作品在視覺與主題上採取了一個奇特的角度,他將抽象的幾何形結構與超現實主義的人形結合在一起,既創造了一種新的形式衝擊力,還表現了一個嚴肅的後現代主義主題。幾何形結構在這兒不止是機器的象徵,而代表了高新技術時代的非人性趨向,人被自己創造的文明吞噬。曾岳的雕塑無論在結構、造型還是材料處理上,都顯示出一種精緻的完美,這似乎象徵了對物質文明的無止境追求,而人的異化也體現在這個過程中。這確實是一種美麗的毀滅。
錢志堅:
曾岳的作品在人體和幾何體之間進行比較,在雕塑的形式上具有一種對於具象和抽象進行對話和溝通的暗示,在觀念上,作者則將它們推及到廣泛的有關各種社會關係的聯想上。
曾岳的作品強調在貌似單純實則複雜的形體結構關係、形式轉換銜接和材料質感的對照中,獲得在視覺上的矛盾統一和在心理上的錯位分離。他將局部的具象與局部的抽象強制性地在作品中聯繫起來,使超現實的真實感和荒誕感更加強烈。物質性關係的既明確又模糊的接觸和轉換,喻含了一切關係之間的關係。作者故意阻斷對形式的明確與不明確的分辨企圖,同時也使對寓意的引申變得更加錯綜複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