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響堂

曹家響堂:湖北襄陽市樊西區王寨鄉喬營村一組。人口約500人,主要姓氏為張、曹、李、甘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家響堂
  • 位置:湖北襄陽市樊西區王寨鄉喬營村 
  • 人口:500人
  • 主要姓氏:張、曹、李、甘 
起源,傳說,

起源

一說:山西大槐樹遷移至此。元末黃河自然災害頻有發生,黃河地區水患尤其嚴重同時統治者的高壓統治,導致紅巾軍起義,戰亂紛爭,民不聊生,人口大量減少。明代時,當時將山西境內的許多移民集中到山西大槐下,再分批遷往其他省份。根據《明史》、《明實錄》等史 書記載,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樂十五年(1417年)近50年內,先後總計從山西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間10次,永樂年間8次。這些移民遷往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陝西甘肅等十餘省,500多個縣市。曹姓前輩們對此深信不疑。
二說:前秦建元十四年(378),晉秦之戰,東晉南朝河南新野曹氏豪門敗落,散於民間,流落至此。研究人口遷移的理論界人士傾向於此。

傳說

相傳,有一曹姓父子走至該地,見一破敗無名祠堂,天晚休息。夜,夢見有金龍伏地,此地化為龍頭,龍身為喬營(即喬營2、3、4、5、6組原址),龍尾至以前的廖家灣(喬營村七組原址)。並伴有仙樂聲聲,很是壯觀。清晨,發現該地出現二口井,與夢中龍眼位置相符,於是便居下來。該祠堂經過修繕更名為曹家祠堂。因每至夜間,常有仙樂聲響起,此地便起名:曹家響堂。此傳說在該地廣泛相傳。
1935年的那場水災,是自明萬曆十年(1582年)以來的又一次特大洪澇災害。襄陽共受災168.34萬人,淹沒農田131.06萬畝,倒塌房屋 127201棟,死亡15.2336萬人,成為襄陽人民心中慘痛的記憶。曹家祠堂也隨之沖毀消失,成為了老人們的記憶。但曹家響堂之名一直流傳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