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世紀:15世紀
公元:1417年
元年:1417元年
平年/閏年:平年(365天)
簡介
世紀: 15世紀 年代: 1400年代 年份: 1417年 傳統紀年:明
成祖
永樂十五年。日本
後小松天皇應永二十四年。
稱光天皇應永二十四年,丁酉年(雞年)。明成祖
永樂皇帝朱棣(1360—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
朱棣,生於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生母為
孝慈高皇后馬氏。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封為
燕王。受教育於宮廷。洪武十三年(1380年)三月赴封國北平,時年21歲。史載,
朱棣智勇有大略,屢次率諸將出征,皆建戰績,頗有威名。
大事記
根據《
太宗實錄》記載,1417年(
朝鮮太宗17年)“按撫使金麟雨,還自
于山島。獻土產大竹、水牛皮、生薴、綿子、檢朴木等物,且率居人三名以來。其島戶凡十五口,男女並八十六,麟雨之往還也,再逢颶風,僅得其生。”
永樂十五年(1417年),朱惠及其二子皆廢為庶人,除其封國。
1417年(
永樂十五年 丁酉) 46歲 鄭和率船隊第五次下西洋。
里厄的羅歇弗爾勳爵(Lord of Rochefort and of Rieux) (1342年—1417年)
永樂十五年(1417年)五月,山西平陽、大同、
蔚州、廣靈等府州,向朝 廷申請到北京、廣平、
清河、正定、
冀州、南宮等府州縣為民,開荒種地。
鄭和於公元1417年,1412年和1431年3次遠航到達非洲的“木骨都束”。
天安門:天安門是皇城正門,原名承天門,建於明
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改名為天安門,是皇帝頒發詔令的地方。
恩里克王子開創了葡萄牙的航海時代,在恩里克王子引領下,葡萄牙成立航海學校,這年是1417年。他是葡萄牙的領航者,是人類歷史的領航者。
明成祖朱棣登上帝位後,為了加強北方的軍事防禦力量,1417年開始營建北京,花了三年多時間完工,公元1421年遷都至北京。
朝鮮太宗李遠芳第三次到朝鮮選妃發生在
永樂十五年,即公元1417年。朝方選出韓氏、黃氏兩位女子,隨行有侍女六人、太監兩人。八月初六啟程,十月初八到京。
朱棣對韓女尤其寵愛,賜韓家父兄大量財物,一直送到
遼東;接著又於十一月初三,向
朝鮮國王發出嘉獎的敕書,並賞賜大量的金銀珠。
出生
1、
項忠生於1417年,在1442年考中進士。1468年,他被成化皇帝朱見 深任命為
陝西提督,率領三萬多官兵平息了甘肅固原的叛亂。
景泰年間任廣東副使,曾鎮壓瑤民起義。天順初年,任
陝西按察使,時值
陝西饑荒,
項忠開倉放糧,賑濟饑民。天順七年(1463年)召為
大理寺卿,因當地人要求他留任而改為右副都御史,仍令巡撫陝西,時
洮河流域的羌族起義,
項忠率軍招撫。
項忠治陝期間,
曾開龍首渠及皂河引水入城,解決西安城內水鹹不能飲用的困難;同時還疏浚
鄭國渠、
白渠,灌溉涇陽、
三原、醴泉、
高陵、臨潼5縣,計田7萬餘頃。民眾自發建生祠以感念
項忠治水的功績。
逝世
1、
藺芳:(公元?~1417年待考),字仲文;
夏縣 人(今山西夏縣)。著名明朝大臣。
事母至孝。明洪武中被推舉為孝廉。累官刑部郎中。
明
永樂中期任吉安知府,寬厚廉潔,百姓頌德。後因事降為辦事官。
後隨從宋禮治理會通河,復任工部都水主事。因
宋禮推薦,升任工部右侍郎。自奉儉約,布衣蔬食。是為良吏。後卒於官。
3、武當派開山祖師
張三豐(是南宋末年的人(生於淳佑七年四月初九,公元1247年5月15日),在元亡時他已一百多歲。到
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170歲仙逝。
歷史記載
永樂十五年(1417)二月初六,谷王朱橞因謀逆罪被削爵為庶人,並革其護衛及長史司等衙門。
朱橞自徙封長沙後,仗恃其開門功,日益驕恣,圖謀不軌。其護衛
張興懼怕禍及自身,便將
朱橞謀反之事密奏北京,成祖不信。當時,蜀王朱椿之子崇寧王悅燇因罪逃到
朱橞王府。
朱橞便對眾人說:建文帝如今在我府中,我將為他伸張大義。蜀王
聞信後告變於朝廷。成祖召
朱橞入朝,出示蜀王奏章,朱橞伏地請罪。於是,
朱橞及其二子皆被廢為庶人,其官屬多誅死,只有
張興因曾經事先告發,得以免罪。
禁兵器販運外國
永樂十五年(1417)五月二十一日,成祖申諭行在兵部臣曰:國家兵器以御外侮之用。近來有小人貪圖貨利,私自將兵器運出境,牟取暴利,卻資助了敵人。如此行為宜嚴加禁止,有違犯者勛戚不宥。
交趾民起事
太監馬騏到
交趾採辦,大索境內珍寶,千萬交趾百姓情緒激憤,於是陸那人阮貞,順州人黎核、
潘強,與土司同知、
判官、千戶等同時而反,順州土官段公丁、陳思齊死難。
交趾總兵官、豐城候李彬率軍前往鎮壓,於
永樂十五年(1417)閏五月十一日上奏,言阮貞已被擒處死,其妻、子送功臣之家為奴。六月十三日,又奏言,在
都督朱廣、交州中衛指揮同知黃振、交州右衛指揮同知譚公政、
順化衛
指揮僉事吳葵、新平衛指揮僉事潘勤等人的合力圍剿下,殺黎核及其屬下五百餘人於陣,生擒
潘強等,餘眾逃跑。成祖令按功進行獎賞。但是,
交趾的起義並沒有被撲滅,此後仍不斷發生。
永樂十四年(1416)十二月,成祖
朱棣命令鄭和第五次出使西洋。十五年五月十六日,鄭和在泉州城外回教先賢墓進香並刻石紀念。同年冬天,鄭和船隊揚帆出海,相繼訪問了占城、
彭亨、爪哇、舊港、
滿剌加等國之後,在蘇門答剌稍作休息,鄭和便派小支船隊西航溜山國(今
馬爾地夫),自己親率大舟宗寶船訪問
南浡里(今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角)、錫蘭(今
斯里蘭卡)、沙里灣泥(今
印度半島南部東海岸),直抵柯枝(今印度柯枝),經古里(今印度的
科澤科德)來到忽魯謨斯(今
波斯灣口一帶)。鄭和在忽魯謨斯立碑紀念,碑文曰:“欽差總兵太監鄭和前往
西洋忽魯謨斯等國公幹,
永樂十五年五月十六日於此行香,望聖靈庇佑,鎮撫蒲和日記立”。由忽魯謨斯沿
阿拉伯海岸南駛
祖法兒(今阿曼的佐法兒)。隨後,訪問了剌撤、阿丹和非常東海岸的木骨都束(今
索馬里的
摩加迪沙)、卜剌哇(今索馬里的布臘瓦)、竹步(今索馬里的準博)、
麻林(今肯亞的
馬林迪)和慢八撤(今肯亞的蒙巴薩)。在鄭和船隊回航時,隨船來訪的有
祖法兒等國的使者,以及各國饋贈和貿易得來的長頸鹿、斑馬、鴕鳥等,於
永樂十七年七月回國。
《神僧傳》輯成
成祖
朱棣曾翻閱佛教著作,采往昔名僧功行超卓者輯為一編,
永樂十五年(1417)正月初六日成,名《神僧傳》,成祖親自作序,共九卷。並付梓以傳。
藺芳 (?-1417),山西夏縣人。洪武年間
舉孝廉,授
刑部員外郎,升郎中。成祖即位,升任吉安知府,有惠政,後因事謫為辦事官。以治河有功,復為
工部主事,屢遷工部右侍郎。永樂十五年(1417)十一月初十日卒。
永樂四年(1406),命泰寧候陳珪董建北京,因其規劃營建井井有條,得到成祖的獎勵器重。永樂十五年(1417)二月十五日,仍命其督理北京營繕之事,安遠候
柳升、成山候
王通為副手。又命吏部為其鑄“繕工之印”,並於吏部設經歷司,置經歷一員,以五品,都事四員,正七品,兼掌行在後府。
禁僧尼私建庵院
永樂十五年(1417)閏五月初八日,成祖以洪武年間天下寺院皆已歸併,近來卻有不務祖風的人,仍於偏僻之處私建庵觀,僧尼混處,屢犯憲章。於是命禮部榜示天下,使之恪守清規,違者必誅。
永樂十五年(1417)六月十五日,成祖派人前往
金鄉衛(今浙江平陽南),慰勞出使
西洋歸來的太監
張謙及指揮、
千戶、百戶、鎮撫、旗軍等,各自升賞有差。當初,
張謙等奉命出使
西洋。歸國途中,在
金鄉衛海上突然與
倭寇相遇,明軍只一百六十餘人,而對方近四千人。經過一番激戰,明軍大勝,俘獲數十人,將其押送京師。成祖命刑部員外郎呂淵等審判斥倭寇後放還,以交換被掠的中國人。
蘇祿國王來朝
永樂十五年(1417)八月初一,蘇祿東國酋長巴都葛叭答剌、蘇祿西國酋長麻哈剌吒葛剌馬丁、故蘇祿峒酋長之妻叭都葛巴剌卜,各率其親屬及隨從頭目,組成多達三百四十餘人的使團,奉金鏤表來朝貢,並獻珍珠、寶石、玳瑁等物。這是對鄭和使團訪問
蘇祿國的回訪,也是繼
渤泥、
滿剌加國王之後,又一個海外國家首領親自率領使團來中國進行訪問。八月初八,明朝政府封巴都葛叭答剌為
蘇祿國東王,麻哈剌吒葛剌馬丁為蘇祿國西王,叭都葛巴剌卜為蘇祿國峒王,並賜誥命及襲衣、冠服、印章、鞍馬、儀仗。其隨從頭目三百餘人,也各賜冠帶、金織文綺、襲衣不等。在京期間,
蘇祿國三王受到最高規格的接待。八月二十七日,三王辭歸,明朝政府對其各賜金相玉帶一條,黃金百兩,白金二千兩,羅錦文綺二百匹,絹三百匹,鈔一萬錠,錢三千貫,金繡蟒龍衣、麒麟衣各一襲。其隨從頭目也分別賞賜文綺、彩絹、錢鈔不等。九月十三日,東
王巴都葛叭答剌在南歸途經德州時,不幸因病去世。成祖命按
王禮祭葬,派禮部郎中
陳士啟前往主持祭禮,賜謚“恭定”。並在德州為其營建了壯觀的陵墓,命其次子安都祿、三子溫哈喇世代留居德州守陵;又留其妃妾、僕從十人守墓,滿三年後才準回國;命其長子都麻含繼承王位,率眾回國。
永樂十六年(1418)九月初一,成祖親自為蘇祿東王墓碑撰寫碑文,對其表示了深切的緬懷與悼念之情。
北京西宮建成
永樂十四年(1416)八月,成祖下令作北京西宮。永樂十五年(1417)四月二十七日,西宮建成。中為奉天殿,殿之側為左右二殿。奉天殿之南為
奉天門,其左右為東西角門。
奉天門之南為午門,午門之南為承天門。奉天殿之北有後殿、涼殿、暖殿及仁壽、
景福、
仁和、
萬春、永壽、長春等宮。共有屋一千六百三十餘楹。
呂淵等出使日本
永樂十五年(1417)十月初三日,成祖派遣刑部
員外郎呂淵等出使日本。當時,捕倭將士擒獲倭寇數十人獻京師,其首領有徵
葛成二郎、五郎等,經審訊,方知他們都是日本人。群臣建方,日本數年不修職貢,實為倭寇所阻,今賊首宜誅之以正其罪。成祖曰:對於遠夷威之以刑不如懷之以德,朕姑宥其罪遣還回國。於是命呂淵等將其送還日本,並剛璽書諭日本國王源義特,申戒其仿效其父,盡心修貢,約束國人,勿擾明邊,否則悔之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