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必有神氣骨肉血

書必有神氣骨肉血,北宋蘇軾提出的關於書法藝術的命題,是儒家美學理論和文藝理論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書必有神氣骨肉血
  • 提出者蘇軾
見其書貼題跋《論書》:“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中國古代素喜以文藝擬人,故多以衡人之語衡文藝。“神”、“氣”為各類文藝普遍通用,大意為精神、氣勢。“骨”、“肉”、“血”多用於書畫,“骨”指筆力,“肉”指筆墨之濃淡、肥瘦,“血”指用墨、用水之技巧。東晉衛夫人的《筆陣圖》說:“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梁武帝蕭衍的《答陶隱居論書》也說:“純骨無媚,純肉無力。”唐代張懷瓘的《書斷》進而提出書“以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蘇軾在書法藝術上反對偏於一端,如嘗云:“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瘠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孫莘老求墨妙亭詩》)故在前人議論的基礎上提出了這種要求五者俱備、全面發展的觀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