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客熱

暴風客熱,中醫病名。又名暴風客熱外障、暴疾風熱外障等,俗稱火眼。暴風客熱是因風熱之邪侵目所致。以白睛猝然紅赤,生眵流淚為主要表現的外障類疾病。本病相當於西醫學所指傳染性不強、細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卡他性結膜炎及過敏性結膜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暴風客熱
  • 發病部位:眼眥
  • 相關西醫疾病:急性卡他性結膜炎、過敏性結膜炎
  • 主要病因:外感風熱
  • 其他名稱:暴風客熱外障、暴疾風熱外障
  • 多發群體:所有人
  • 疾病分類:眼科-白睛病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歷史沿革,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病機,診查要點,診斷依據,病證鑑別,相關檢查,辯證論治,辯證要點,治療原則,證治分類,其他療法,轉歸預後,預防調護,

名詞解釋

本病為外感風熱,猝然發病,且有明顯紅腫熱痛的眼病,故名暴風客熱。最早見於《銀海精微》。本病類似於西醫學的急性結膜炎。

歷史沿革

該病名首載於《銀海精微· 卷之上》,但對本病症狀記載較詳的當是《秘傳眼科龍木論·暴風客熱外障》,書中說:“此眼初患之時,忽然白睛脹起,都覆烏睛和瞳人,或癢或痛,淚出難開。”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所指傳染性不強、細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卡他性結膜炎及過敏性結膜炎。

病因

多因風熱之邪外襲,客於內熱陽盛之人,內外合邪,風熱相搏,上攻於目,故猝然發病。

病機

本證多因風熱毒邪,突從外襲,風熱相搏,交攻於目,猝然而起;如原有肺胃積熱,與風熱之邪交熾於目睛,則症情更重。

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1.驟然發病,胞瞼紅腫,白睛紅赤,甚則白睛赤腫隆起,多眵。治不及時,可致黑睛邊緣生翳。
2.瞼內面紅赤,粟粒叢生。
3.患眼沙澀,灼痛,刺癢,畏光,眵淚膠粘。可伴惡寒發熱,鼻流涕等症。

病證鑑別

1.天行赤眼:以白睛暴發紅赤,相互傳染為特點。發病急但病勢較暴風客熱為緩,眼眵清稀,可引起廣泛流行。
2.瞳神緊小:以瞳神展縮失靈,持續縮小,甚至小如針眼,視力下降為特點,其淚多但無眵,白睛呈抱輪紅狀。
3.綠風內障:以瞳神散大,呈淡綠色,眼壓升高,白睛混赤,黑睛混暗,淚多無眵,頭痛如劈,眼脹欲脫,視力驟降,噁心嘔吐為特點。

相關檢查

1.眼部檢查:胞瞼紅腫,白睛紅赤、浮腫,胞瞼內面紅赤,眵多黏稠。嚴重者可見附有灰白色偽膜,易於擦去,但又復生。
2.實驗室及特殊檢查:發病早期和高峰期眼分泌物塗片及細菌分離培養可發現病原菌;結膜刮片可見多形核白細胞增多。

辯證論治

辯證要點

暴風客熱,症見胞瞼紅腫,白睛暴赤,熱淚如湯,羞明隱澀。如風重於熱,兼頭痛鼻塞,惡寒發熱,脈浮數,舌苔薄白;如熱重於風,則眼珠劇痛,白睛浮壅,高於風輪,眵淚膠粘,口渴煩躁,便秘溺黃,脈象數實,舌苔黃膩。

治療原則

疏風清熱,祛毒明目。

證治分類

(一)風重於熱
症狀:胞瞼腫脹,白睛紅赤,癢痛兼作,粟粒叢生,羞明多淚。全身多伴有頭痛鼻塞,惡風發熱,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等。
治法:疏風解表,兼以清熱。
方藥:羌活勝風湯加減。
常用藥:柴胡、荊芥、防風、前胡、羌活、獨活、薄荷、川芎、白芷、白朮、甘草、枳殼、黃芩、桔梗。
(二)熱重於風
症狀:白睛浮腫,赤痛較重,胞瞼紅腫,眵多膠結,重者可見灰白色偽膜附著,熱淚如湯,怕熱畏光。全身並見口渴溺黃,苔黃脈數等。甚則可有大便秘結,煩躁不寧。
治法:清熱瀉火,兼以疏風。
方藥:瀉肺飲加減。
常用藥:石膏、黃芩、桑白皮、梔子、連翹、木通、甘草、羌活、防風、荊芥、白芷、赤芍、枳殼。
(三)風熱並重
症狀:白睛赤腫,疼痛而癢,惡熱畏光,淚多眵結。全身症有頭痛鼻塞,惡寒發熱,便秘溲赤,口渴思飲,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
治法:祛風清熱,表里雙解。
方藥:防風通聖散加減。
常用藥:荊芥、防風、薄荷、麻黃、大黃、芒硝、滑石、甘草、梔子、黃芩、連翹、石膏、桔梗、當歸、白芍、川芎、白朮。

其他療法

1.黃連西瓜霜眼藥水、熊膽眼藥水或10%-50%千里光眼藥水滴眼。
2.膽汁二連膏塗眼。
3.針刺療法:可針刺合谷、曲池、攢竹、絲竹空、睛明等穴。點刺眉弓、眉尖、耳尖、太陽放血。

轉歸預後

本病多為雙眼患病,突然發生,一般在發病後3-4天達到高潮,以後逐漸減輕,1-2周痊癒,預後良好。若失於調治,則病情遷延,可演變成慢性。

預防調護

1.注意個人衛生,不用髒手、髒毛巾揉擦眼部。
2.急性期的病人其手帕、毛巾、臉盆以及其他生活用品應注意消毒,防止傳染。如一眼患病,另一眼更需防護,以防患眼分泌物及眼藥水流入健眼。
3.禁止包紮患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