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

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

暖帶季風氣候位於最大的大陸亞洲大陸與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間,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夏季亞歐大陸低壓連成一片,海洋上副熱帶高壓西伸北進,從北太副高散發出來的東南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冬季強大的蒙古高壓散發出來的西北季風影響本地。因風向切變符合季風要求,故為季風氣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
  • 外文名:Warm temperate humid monsoon climate
  • 北緯:32°30'~42°30'
  • 東經: 105°30'~124°30'
  • 類型:季風氣候
氣候分類,劃分及其分布,暖溫帶的植被,溫帶季風氣候,

氣候分類

國際上,通用的都是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
在中國,國內自己通用的五種劃分方式: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是根據積溫來劃分的。
積溫,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地表直接接受太陽輻射的能量而產生的溫度累計起來的數值。積溫大於8000的為熱帶,5600-8000的為亞熱帶,3400-4500的為暖溫帶,2300-3400的為中溫帶,小於2300的為寒溫帶。另外一些特殊地區如青藏高原都是另行考慮的。
溫度帶的劃分基本是按照積溫的高低來劃分的
暖溫帶積溫3400~4500℃,≥10℃的持續期171~218天,1月平均氣溫-12~-6℃至0℃,生長期5.5~7.5個月。
中溫帶積溫1600~3400℃,≥10℃的持續期100~171天,1月平均氣溫-30℃~-12℃至-6℃,生長期3.5~5.5個月。
寒溫帶積溫低於1600℃,≥10℃持續期不足100天,1月平均氣溫-30℃以下,夏溫不高,7月平均氣溫16~18℃,無霜期約3個月。

劃分及其分布

我國根據≥10℃積溫自北向南劃分五個溫度帶,即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同時另有一個獨特的青藏高原氣候區。
溫度帶範圍≥1000℃積溫作物熟制
熱帶瓊全部和台南部、粵南部(雷州半島)、滇南部(西雙版納)>8000℃一年三熟,我國熱帶作物和熱帶經濟林的重要產區
亞熱帶秦淮一線以南的大部分地區,青藏高原以東4500-8000℃一年兩熟到三熟。稻麥兩熟或雙季稻。雙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麥。我國水稻、油菜及亞熱帶水果、經濟林的重要產區。
暖溫帶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即魯全部和陝、晉、冀大部分和南疆3400-4500℃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我國冬小麥、玉米、穀子及溫帶水果(蘋果、梨、葡萄等)的主產區。
中溫帶吉全部和黑、遼、內蒙古大部,北疆1600-3400℃一年一熟。春小麥、大豆、甜菜、玉米、穀子、高粱,寒溫帶黑、內蒙古的最北部<1600℃一年一熟。生長期較短的早熟作物為主:春小麥、大麥、馬鈴薯等。
高原氣候區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2000℃一年一熟。青稞等。

暖溫帶的植被

中國暖溫帶大約位於北緯32°30'~42°30',東經 105°30'~124°30',由於地域廣袤,地形變化複雜,以及人類活動的長期影響,植被類型具有較高的多樣性。根據植物群落的種類組成,外貌和結構,將暖溫帶中部山地森林區主要植被類型劃分為落葉闊葉林、竹叢、針葉林、灌叢、亞高山灌叢和亞高山草甸6個植被型及50餘個群系。
中國暖溫帶落叫闊葉林區域大約位於北緯32°3 '~42°30',東經105°30'~124° 30',北與東北的丹東,內蒙古高原相連,南以我國南北氣候的天然分水嶺秦嶺-伏牛山-淮河一線為界,東達膠東,遼東兩半島及蘇北的連雲港,西抵陝甘兩省邊界,中部為華北,淮北兩大平原(黃淮海平原),地跨河北(包括北京、天津)山東、山西、遼寧的東南部,陝西、河南、安徽和江蘇四省的北部,以及甘肅的南部等地區,總面積約700 000 ㎞2,主要有華北平原、淮北平原、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山西高原的東部組成。
暖溫帶是我國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生物資源開發歷史悠久。暖溫帶中部是我國山地比較集中的地區之一,隨著近代人口激增,糧食短缺,工業化速度加快,環境污染等問題的日益加劇,山區自然植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導致了本區域生物多樣性減低,生物資源匱乏。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及有關大專院校等一批學者自20世紀50年代起就致力於這一地區植被的考察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和大批科研成果。通過近期對暖溫帶自然植被類型 的補充調查,為了更全面地反映本區域自然植被,並為該地區農林牧業的管理和規劃及退化森林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等科學研究提供基礎。
暖溫帶地帶性森林植被是落葉闊葉林,主要建群種多以落葉的櫟類(Quercus spp.)為主,其他落葉樹種有槭(Acer spp.),椴(Tilia spp.),楊(Populus spp.),鵝耳櫟(Carpinus spp.),櫻(Prunus spp.),花楸(Sorbus spp.)等樹種,但通常散生於林中,很少為優勢樹種。與闊葉樹相比,針葉樹種類雖然不多,但針葉林卻比較常見,其中,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在暖溫帶天然林已不多見,一般為人工林;在低海拔分布的有側柏(Platycladusorientalis)林和白皮松(Pinus bungeana)林等。
除側柏在暖溫帶分布較廣,常在乾旱的山坡上形成純林或成為群落單優種外,白皮松只出現黃土高原區的低中山及低山區域,多與栓皮櫟或側柏混交;中山、亞高山分布的針葉樹種較多,有華山松(Pinus armandi)、華北落葉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太白紅杉(L.chinensis)、巴山冷(Abiesfargesii)、臭冷杉(A.nephrolepis)、青桿(Picea wilsonii)、白桿(P.meyeri)等。
秦嶺、伏牛山等暖溫帶南部山區是華山松主要分布區,受亂砍濫伐的影響,華山松林鬱閉度較低,常混生有樺木或山楊(Populus davidiana)。華北落葉松林則出現於樺木林之上,往往能形成大面積的 純林,但也常有樺木、山楊混生。雲、冷杉林分布在更高的地帶,常達亞高山草甸和亞高山灌叢的邊緣。在暖溫帶中部的小五台山和東靈山等山區,楓樺、華北落葉松林等樹種也能分布到山頂附近,與亞高山草甸和亞高山灌叢鄰接。櫟林或亞高山針葉林被破壞後,喜光的樺木和山楊常常首先侵入,形成樺木林,山楊林或楊樺林。
亞高山灌叢一般分布在山脊兩側及山頂附近,常與草甸交替鑲嵌,種類以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銀露梅(P.glabra)、鬼箭錦雞兒(Caragana jubata)最為常見,灌叢小斑塊狀分布,密集成半圓球形。秦嶺和黃土高原則出現頭狀杜鵑(Rhododendron)、杯腺柳(Salix cupularis)、高山繡線菊(Spiraea alpina)等種類。亞高山草甸種類較豐富,但多以禾本科、莎草科、菊科、蓼屬(Polygonum)、龍膽科、百合科的一些種類為主,很少有單優群落。

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35°—55°N左右的東亞地區。冬季受溫帶大陸氣團控制,寒冷乾燥,且南北氣溫差別大;夏季受溫帶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暖熱多雨,且南北氣溫差別小。此外,四季分明、天氣的非周期性變化顯著,也是溫帶季風氣候的主要特點。由於上述幾種溫帶氣候類型的氣候特徵主要表現為濕潤(中國的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為半濕潤),因此較普遍的發育了溫帶闊葉林景觀(中國的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為森林草原景觀)。
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四季分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