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痣(離心性後天性白斑)

暈痣(離心性後天性白斑),暈痣在醫學上稱為離心性後天性白斑,1874年一個叫做Hebra的醫生首先記載了以色痣為中心的白斑,直到1916年才對本病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目前多認為暈痣是白癜風的一種,有時和白癜風同時發生。

病症簡介,拼音,疾病別名,疾病分類,疾病概述,疾病描述,

病症簡介

暈痣可發生於老人,也可發生於小兒。它好發於軀幹部,特別是背部,偶爾見於頭面部,發生於上肢者極罕見。其皮疹特點是以斑點狀色痣為中心的圓形、橢圓形色素減退斑,大小不一。白暈顏色均勻一致,可逐漸增大到硬幣大小。白暈的邊緣不象白癜風那樣有色素加深的表現。中央的痣可以退色,看起來僅是一個淡紅色小丘疹,最後變平甚至消失。其消失時間大約在數月到2~3年之間,隨後白暈也漸漸消退。
暈痣大部分是以色痣為中心,偶爾是毛痣、藍痣、纖維瘤、神經纖維瘤或惡性黑素瘤等。
暈痣並不少見。有人長期觀察14名患者,結果有半數其暈痣由少數發展為多數;有半數患者的中心痣自然消退,時間為5個月~8年不等,隨後一些白暈也消退。但一些患者的中心痣除去,並未引起周圍白斑的色素恢復。
若是白癜風偶然波及到痣周圍,稱為痣周圍白癜風,其形態與暈痣酷似;但痣周圍白癜風是偶然發生,且白斑周圍有色素加深現象,應將二者區分開來。

拼音

lí xīn xìng hòu tiān xìng bái bān

疾病別名

又稱暈痣,Sutto痣

疾病分類

皮膚性病科

疾病概述

離心性後天性白斑又稱暈痣,Sutto痣。其特點是中心部位有一個色素痣,周圍環繞著色素減退斑。白斑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邊緣清楚,皮損多為單發,少數病人可多發,一般好發於軀幹部位,多無自覺症狀。
本病患者老少皆有。本病與白癜風有一定的關係,部分患者同時患有白癜風,國內有一組資料,31例暈痣患者中,伴發白癜風的有14例(45.1%),所以有學者認為離心性後天白斑可能是白癜 風的一種特型。

疾病描述

本病可能是白癜風的一型,有時(約1/5)和一般白癜風同時發生。此類白斑往往呈圓形或卵圓形,中央有一小色痣或其它痣,因此也稱暈痣。Sutton(1916)首先報告此病,所以又稱Sutton白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