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基督教

智利基督教各派的統稱。智利總人口約1521.1萬(2000年)。基督徒約1356.2萬,約占總人口89.16%,其中新教有宗派39個,約51.2萬人,獨立宗派有1192個,約217.7萬人,聖公會有宗派1個,約1.2萬人,天主教有宗派1個,約1110萬人,東正教有宗派5個,約2.4萬人,新興宗派有3個,約58.5萬人。有2種語言的足本《聖經》譯本,2種語言的《新約聖經》譯本,1種語言的非足本《聖經》譯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利基督教
  • 外文名:Christianity in Chile
天主教,新教,

天主教

1535年,西班牙入侵。1541年,智利成為西班牙殖民地,第一位天主教傳教士到達。1547年,天主教會在阿拉烏卡建立第一座教堂。1550—1557年,方濟各會多明我會耶穌會相繼至智利。1561年前,智利天主教會由秘魯的庫斯科主教區管轄。1561年,聖地亞哥主教區建立。16世紀最後30年,天主教會開始在智利創辦學校,校址分設於男、女修道院中,又創2所神學院和2所獲得教宗大學稱號的學校。17世紀,聖地亞哥教會發展迅速,教堂林立,有“西印度的羅馬”之稱。至17世紀晚期,智利全國皈依基督教。1810—1817年獨立戰爭期間,教會受到一定的衝擊。1811年,智利召開第一屆國民大會,決定關閉設在智利的宗教裁判所,取締過去交納給神父的洗禮費等。1818年,智利共和國正式宣布獨立。1833年,智利憲法宣布天主教為國教。1840年後,天主教在智利成立聖地亞哥大主教區、拉塞雷納安庫德主教區。這一時期,政府與教會保持良好關係。1861—1891年自由黨人執政期間,曾先後限制天主教會的權力;1878—1884年開展世俗化運動,總統頒布法令禁止建立私人宗教性墓地,承認非宗教儀式婚姻等。1918年,智利再次宣布天主教為國教。1925年,憲法規定政教分離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則,撤銷天主教為國教。1974年陸軍中將皮諾切特(Pinochet)發動政變執政,政教關係逐步惡化;1977年以來,關係有所好轉。1990年,試圖立法規定宗教平等,受到天主教的反對而失敗。天主教設立聖地亞哥、拉薩瑞那等4個大主教區,有25個主教區,671個堂區,800多座教堂,紅衣主教1人,主教26人,神父約2000多人,修女約4900餘人。全國主教會議為教會最高權力機構。有7名代表出席1979年第三屆拉美主教會議。羅馬教廷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設有大使館。

新教

19世紀時,歐洲移民傳入新教。1821年,英國聖公會在智利建立最早的傳教組織。其時信徒主要為智利的歐洲移民,當地土著居民只有少數皈依基督教,教會組織由歐洲移民建立,其中德國移民創立路德教會,西班牙移民創立衛理公會。至20世紀初,大批智利居民信教,祝聖本地牧師。20世紀60年代,五旬節派教會迅速增長。至20世紀70年代,智利為拉丁美洲國家中新教教徒人數比例最高者;極少數人如同其南歐祖先一樣,在出生後即成為新教教徒。新教主要分布在聖地亞哥、康塞普西翁瓦爾迪維亞和托法加斯塔地區;主要教派有五旬節派教會、路德會長老會、衛理公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英國國教會神召會、神的教會(克利夫蘭)、浸信會聯會、宣道會等;獨立教會有五旬節派循道會、福音派五旬節宗、智利福音軍等,其他還有摩門教耶和華見證會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