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陽崗龍山文化城址

景陽崗龍山文化城址

景陽崗龍山文化城址位於魯西北黃河沖積平原陽穀縣張秋鎮景陽崗村,西北距陽穀縣城17公里,南距黃河約4公里。1994年普探資料表明,該城址為東---西南向,方向43о,城牆寛20-25米,東牆中段因村莊所壓,無法詳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景陽崗龍山文化城址
  • 地理位置:陽穀縣
  • 總面積:38萬平方米
  • 形狀:長方形
地理環境,歷史,

地理環境

城址平面略呈圓角長方形,長約1150、寬300米。包括城牆在內,總面積38萬平方米。由於地下水位較高,是否有城壕尚不清楚。城牆頂部寬10.5-12.5米、下部寬19-20.5米、殘高2-3米。在城內發現大、小台基2座。大台基位於城址南部,平面略呈長方形,方向與城牆一致。南北長約520、兩端寬175米,面積9萬餘平方米。現存部分高出周圍地面約2-25米。據推測,大台基系利用原自然沙丘,在其上部經加工而成。小台基位於大台基北面,平面略呈方形。面積約在1萬平方米以上。有人工堆築跡象。所見夯土夯層分明,夯窩清晰,夯土堅實,厚5-10厘米。夯窩為圓形圜底,直徑3-7厘米,深1厘米以上,以單棍夯為主,有的地方可見似用鵝卵石夯築的痕跡,夯窩直徑約10厘米。
景陽崗龍山文化城址位於陽穀縣東南18公里張秋鎮景陽岡村周圍。

歷史

1994年11月,有關文物部門配合陽穀縣景陽岡公園工程進行鑽探。城平面近似橢圓形,兩端較窄,中部孤形凸出,南北長約1150米,北端寬約230米,南端寬約330米,中部最寬處約400米,面積約35萬平方米。地面已無城垣遺蹟,地下城垣保存完整。城址東北角現有南北向水渠穿過,從水渠西壁可見耕土下即有岳石文化城垣殘基,其外側被東周城垣殘基打破。岳石文化殘垣下壓龍山文化城垣。其頂部到水渠底高1米餘,渠底已見水,無法鑽探,估計渠底以下還會有數米以上城垣。水渠壁上暴露的龍山城垣內側夯層向里傾斜,夯層較厚,不規整,城垣外壁陡直。內側城垣的灰坑,屬於龍山文化中晚期。在南、西、北三面城垣的中部,均有一缺口,可能是城門。城內中部有大小兩個夯築台址。大台呈圓角扁長方形,方向與城平行,南北長約520米,兩端寬175米左右,台址面積約9萬餘平方米,原由西南向東北斜,西南部最高處高出地面約3米,即俗傳武松打虎的景陽岡。
1969~1975年,逐漸由東向西取土,村子隨著向西推進。
1976年,大規模挖土填溝,台址地表以上部分基本上被削平。今仍保留著原高度的殘台址的地方,只有中部武松廟基處和村西南的一部分。原台址高約5~6米,似有多層台面,估計台址是逐步加高的。此台址基本上用生黃面沙土築成,在台址西南部前沿的夯土中,可見龍山文化遺物,知台基經過擴建。小台在大台東北15米處。呈東西向的圓角長方形,東西長約130米,南北寬約60米,面積約8000平方米,原來和大台一樣高出地表,1976年與大台同時削平。在台址與城垣之間,有豐富的文化堆積,基本上都在地表以下2米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