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冢龍山城址

皇姑冢龍山城址

位於今陽穀縣十五里元鎮葉街村村東,東北距景陽岡龍山城址8公里。1973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曾在城內高堌堆處作過試掘,發現有後崗一期遺物(大汶口文化、河南龍山文化器物)。目前暴露的堆積,主要屬龍山文化時期。出土文物主要有:祭祀用的陶製器皿,簡易手工工具。1994年,山東省考古所再次對皇姑冢遺址進行勘探,發現該遺址呈東北—西南向的扁長方形,南北長400餘米,東西寬150米,面積約6萬平方米。確定為—龍山文化城遺址,且城中有傳說中的古冢,地下文化層早於景陽岡龍山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皇姑冢龍山城址
  • 外文名稱:Longshan huanggu mound
  • 地理位置:今陽穀縣十五里元鎮葉街村村東
  • 景點級別:4
基礎信息,勘探結果,相關問題,遺址性質,下層文化與後岡一期,城垣,中心固堆性質,

基礎信息

文物部門自上個世紀70年代至今,先後對皇姑冢進行過三次考古調查。
皇姑冢龍山城址
197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在遺址中心即皇姑冢遺址中心高台北端發掘了一條探溝,獲得了一批陶片和一些骨、石器。
1994年冬,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勘探隊探出景陽崗龍山文化城址後,引起省、國家考古和歷史學界的關注,山東省考古所所長、考古學家張學海先生帶領考古勘探隊員進行了不足1天的工作,發現了部分城垣。
2006年7月16日-23日,陽穀縣文化局為了解遺址基本面貌,邀市文物局考古勘探隊三名同志進行了勘探,繪製了遺址平面圖。

勘探結果

本次對皇姑冢考古勘探,第一是確定形狀和面積,第二是確定城垣的存在、走向、結構,第三是確定遺址中心凸出6—7米的土固堆的性質,針對以上三點,分敘如下:
1、城址:西南、東北走向,中間寬,兩端窄,並略呈圓角,整個整址如舟形,與景陽崗龍山文化城址形狀基本相似,顯然是因地勢和自然環境圍遺址而修築。西南—東北長約400米,東西(遺址中間)寬約160米,遺址兩端約50米。
2、城垣:城垣修築在遺址的邊沿。遺址中心高,四周低,高低差在10米以上,如現存中心台高出地面約7米,而遺址南部保存城垣頂在地表以下1.9—2.3米,城垣高度雖然不詳,殘垣也應高出原地表數米,可知遺址高低落差是相當大。勘探結果說明,遺址南部城垣保存尚好,城垣頂寬約6米,由於地下水位較高,無法探知城垣高度,估計保留3米以上高度是沒什麼問題。就整個城垣而言,遺址東北部城垣保存不好,沒有勘探出來完整垣址。
3、遺址中心土固堆,現存地表以上東西長50米,南北寬46米,高4.1米,地表以下3.5米,總計7.6米高。上層為漢代文化層,中下層文化堆積保存很好,約4米左右,含有龍山時期的陶片,下層為大汶口文化(也稱後崗一期文化)。
皇姑冢龍山城址

相關問題


皇姑冢的三次考古調查,是由國家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山東省考古研究所、聊城市文物考古勘探隊進行的。以上工作對了解皇姑冢遺址有了初步認識,但是還不能說對遺址性質有了準確的認識,對其文化面貌有了一定了解,而對其文化內涵了解甚少,這就為我們對其定性增加了難度,由此產生了多種對皇姑冢遺址的說法,同時說明考古工作做的還不夠深入。三次考古調查都沒有對遺址進行全面勘探,也沒有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對城垣也沒有解剖。雖然有待深入考古的諸多問題,但根據以上三次考古所獲得資料(1973年社科院考古資料沒有發表,我們也沒能見到標本,聽參加這項工作的同志說到),我們對遺址文化性質有了初步了解,皇姑冢下層文化與後岡一期關係也有新的認識,城垣存在也是無疑的,遺址中心土固堆文化層是可以確定的。
皇姑冢龍山城址

遺址性質

這處遺址包含著兩個大時代的文化,即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主要是龍山文化,龍山時代是這個遺址最輝煌的時期。在大汶口文化時期,人們在這裡居住,使用炊器器皿有紅頂缽、黑頂缽,距2014年約6000年,生活了一千餘年進入到龍山時代,這時人口眾多,為了某種需要(如防止水浸、防衛外部侵略),他們修築了許多相關工程,燒制了大批生活用具,製作了一些生產工具。

下層文化與後岡一期

我們認為,後岡一期見於河南東北部、河北南部。分布範圍近與魯西居住相近,文化犬齒相交也是理所當然的,即便在陽穀一帶發現河南文化性質的器物也正常,主要還是看大多數器物的特點,大汶口早期的紅、黑頂缽也很多,陽穀、東阿四個遺址都有發現。就皇姑冢而言,還應是大汶口文化,不是河南的仰韶類型。

城垣

城垣是一個城的主要標誌之一。皇姑冢的城垣是存在的,兩次文物勘探都證實了這一點,奇怪的是,僅存在遺址的西南部,中、北部沒有發現,是何原因,由環境地勢觀察,遺址的西南部很低,目前我們沒有用等高線測繪遺址,不知準確的差距高度,目測中、北部比南端城垣頂高出7米以上,因此南部當時低,由黃河多次決口淤於地下,保存尚好,中北部較高,沒有被黃河淤土湮沒,而被後人逐步破壞的可能性很大。如進行城垣解剖,深入工作,完全可以解決上述問題。

中心固堆性質

固堆位於遺址中心,凸出、高亢,現存直徑約50米,經勘測文化層面已很清晰,可以肯定,在大汶口文化後期(交叉後崗一期)至龍山文化時期至漢時,先民們在這裡生活的時間是漫長的。張學海先生在1994年考察景陽崗、皇姑冢等黃河兩岸龍山城址後,曾撰文推測古濟水兩側,今東平、東阿、陽穀、梁山等縣一帶,即陽穀史前古文化中心,曾是蚩尤東夷部落的中心活動地區,這次進一步的勘測和分析也可證明,皇姑冢是這箇中心地區較早的城池之一。
皇姑冢考古工作進行的不夠深入,獲得資料有限,限制了我們對它的全面認識、確切定位,相信隨著大家的研究深入,必將得出符合客觀實際的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