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毅

景毅

景毅,字文堅,東漢後期梓潼人,生卒年不詳。從孝廉開始,管至益州郡太守、騎都尉。景毅為官勤政廉潔、政務通達且為人正直,幾度辭官而又被啟用。

基本介紹

  • 本名:景毅
  • 別稱:文堅
  • 所處時代:東漢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梓潼
人物生平,歷史記載,

人物生平

景毅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德才兼優,被太守丁羽推舉為孝廉。東漢司徒(丞相)看重他擅能“治劇”(有能力處理特別棘手的事務),先後委任作瀏陽侯相、高陵縣令。他在任職期間重視文化教育,以禮義教化百姓,政績顯著。後遷侍御史(中央的監察官)。
當時朝廷宦官專權,以李膺為首的正直的士大夫起而抨擊。景毅對李膺十分敬佩,把自己的兒子景顧送到李膺門下當學生。宦官大興“黨錮之禍”,殘酷迫害以李膺為首的“黨人”,李膺被誅,其門生故吏親屬都受牽連,禁錮終身,不得為官。宦官掌握的李膺門生故吏名單,漏掉了景顧的名字,故景毅未受牽連,但景毅說:“我本來就是仰慕李膺的賢名,才送兒子拜他為師,豈可因漏掉名字而苟安。”於是自己上表要求免官,回歸故鄉。他的行為得到正直的士人的稱讚。
後來,他又被起用,任命為武都縣(今甘肅省境內)令,為官清正廉明,深得百姓愛戴,在他升遷為益州郡太守離開武都時,無數百姓痛哭流涕,依依不捨,史載有七百餘人送他至沮(今陝西略陽東),還有300人一直送到白水(今四川青川縣白水鎮)才揮淚告別。當時益州郡(今雲南省)社會秩序混亂,經濟凋敝,物價高漲,斗米值千錢。景毅在治理益州期間,減輕百姓負擔,恢復生產,安定社會秩序,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在他離任時一斗米價降至八錢。三府接連上表,推薦他擔任議郎,但他看到朝廷宦官專政,腐敗至極,不願再到京城作官,便再次要求免官回歸故里。
益州牧劉焉上表拜其為騎都尉。景毅為人廉潔正直,厭惡淫祠,於是遺命子孫:“我別無所求,只要求你們勤修善事作為禱告,心懷仁義作為祈福就行了。”年八十一歲病逝。

歷史記載

1.《後漢書李膺傳》:時,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顧為膺門徒,而未有錄牒,故不及於譴。毅乃慨然曰:「本謂膺賢,遣子師之,豈可以漏奪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歸,時人義之。
2.《華陽國志》:景毅,字文堅,梓潼人也。太守丁羽察舉孝廉,司徒舉治劇,為沇陽侯相,高陵令。立文學,以禮讓化民。遷侍御史。吏民守闕請之,三年不絕。(《太平御覽》二百六十四作“遷侍御史,吏民守闕請之”。)以子顧師事少府李膺,膺誅,自免。久之,拜武都令,遷益州太守。民涕泣送之。至沮者七百人,白水縣者三百人。值益州亂後,米千錢。毅至,恩化暢洽。比去,米八錢。鳩鳥巢其聽事,孕育而去。三府表薦,征拜議郎,自免歸。州牧劉焉表拜都尉。為人廉正,疾淫祠,敕子孫:“惟脩善為禱,仁義為福。”年八十一而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