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菲力歐斯

普菲力歐斯

普菲力歐斯(西元233年-309年)是腓尼基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家和數學家。普菲力歐斯,也有音譯為波菲利、普菲流斯、泰爾的波菲力奧;英文Porphyry,Porphyry of Tyre,Porphyry Malchus of Tyre,希臘文Πορφύριος [Porphyrios]。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菲力歐斯
  • 國籍:羅馬帝國
  • 民族:腓尼基人
  • 出生地:雅典
  • 出生日期西元233年
  • 逝世日期:309年
  • 職業:腓尼基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家和數學家
  • 信仰:新柏拉圖主義,反基督教
  • 代表作品:《亞里士多德範疇篇導論》
簡介,歷史地位,駁基督思想,主要著作,《導論》及其影響,駁基督論著,

簡介

普菲力歐斯(西元233年-309年)是腓尼基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家和數學家。普菲力歐斯的父母是泰爾的腓尼基人,姓氏為馬爾竺斯(Malchus, 意為“國王”)。普菲力歐斯的名字是他的外號,是他的雅典老師卡西歐·隆琪諾(Kassios Longinos)取的,在希臘文里的意思就是“紫色的(Porphyry)”,暗指國王的長袍。隆琪諾教授了普費里歐斯修辭學和語法。西元262年普菲力歐斯前往羅馬,師從仰慕的普羅提諾(Πλωτίνος/Plotinos)學習了六年新柏拉圖主義。普羅提諾死後,普菲力里歐斯編撰整理了老師的著作並為普羅提諾寫了傳記。

歷史地位

他在數學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因為他的希臘文著作《畢達哥拉斯一生》和對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的評論。而他所著的《亞里士多德範疇篇導論》,原來的題目《導論(Isagoge)》在他死後千年里一直作為邏輯學的標準教材。他提出的“屬、種、固有性、特異性、偶然性”,稱為“五全稱命題”(TheFiveUniversals)或“五稱(TheFivePredicables)。“普菲力歐斯之樹”對中世紀和阿拉伯邏輯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阿拉伯邏輯學者還運用普菲力歐斯的“外延法”(extensive)來研究項間的關係。

駁基督思想

在駁斥基督教教義以前,普菲力歐斯首先對基督教傳教士和使徒的人格和智商進行了攻擊,也斥責了基督信仰。接下來他分別對舊約和新約的耶穌語錄進行了駁斥。同時他也對基督教神學進行了反駁。
而普菲力歐斯對新約的反駁是非常有說服力的。.對於馬克福音16章18節, 普菲里歐斯寫到:“有一個章節耶穌說:‘信的人必有神跡隨著他們……手能拿蛇,若喝了什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那么,上述過程應該用作那些立志成為神父、主教或教會工作人員的資格考試。喝下毒物還沒有死的人應該在教會獲得升遷。如果這些人拒絕參加考試,他們就是承認了並不相信耶穌所說的話。因為如果基督教信仰的教條認為人中毒了還死不了或者隨心所欲治癒病人,那么信徒不照做的話,要么不相信這種事,要么就是半信半疑乃至不信。”對於馬太福音17章20節,普菲里歐斯也用了類似的方法駁斥。
普菲力歐斯認為耶穌語錄是完全愚蠢的,他指出一句耶穌語錄“你們如果信摩西,就必信我;因為他書上有關於我的話(約翰福音5:46)。”他寫到“同樣摩西的著作根本沒有流傳下來。因為他寫的所有東西都隨著神廟一起被燒毀了。所有以摩西名義的作品都是1180年以後以斯拉和他同時代的人寫的。同時即便退一步說經書(譯者註:指摩西五經)是摩西寫的,也沒有顯示耶穌被稱為神或造物主。”
在耶穌身世的問題,普菲里歐斯與科爾蘇斯一致。他也寫到:“猶太傳統上和後來異教評論人深信耶穌是一個叫瑪麗安或瑪麗安娜的女人與一個羅馬士兵通姦生下的孩子。而那個羅馬士兵的名字就是《塔木德》和《米德拉什》里常見的潘得拉(Panthera)。若非耶穌是私生子,“單親”傳統在最早的馬可福音里也很明顯(馬可6:3),是以消除耶穌家庭背景的污點(馬可3:33-4)。”
除此以外,普菲力歐斯很清楚的指出耶經內部自相矛盾之處,“以色列人最初的神的概念是多神論的(出埃及記20:3)。神的力量是有限的(出埃及記4:24)並且就有地方性(出埃及記18:5,33:3,14-16)。亞萎(yahweh,即耶和華)最多曾是一個從鄰人和鄰人的神那裡保護他的人民的地方神。他的神龕在高山上;風暴和火山現象被當作是他在顯靈(出埃及記19:16-19;33.9f;40:34-38)。”
同時,普菲里歐斯在第12冊寫到《但以理書》的作者是敘利亞國王安條克四世(前215年-前164年)時代的人,名字叫做以皮菲涅。而且《但以理書》最初是用希臘文寫的,而非希伯來文,因為其語法是希臘文的。而安條克四世正是猶太教一直被當作敵基督。有趣的是現代耶經學者們都認為《但以理書》的確是西元前2世紀中期才寫成的作品,而並非基督教會所堅持的西元前6世紀,《但以理書》中並沒有“預言”,而是對已發生歷史的記載。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包括《亞里士多德範疇篇導論》、《來自神諭的哲學》和《駁基督徒》等。

《導論》及其影響

《亞里士多德範疇篇導論》(簡稱《導論》)是西元268年至270年間普菲力歐斯在西西里治療自殺抑鬱症的時候寫給學生克里紗留斯關於亞里士多德範疇論的簡要說明,是抽象概念是如何分類的說明。普菲力歐斯在《導論》的前言寫到:“克里紗留斯,知道屬,種之間的區別,種,排他性以及偶然性的區別對於理解亞里士多德關於範疇的理論是必要的。關於進行定義以及分類和證明的問題,我會給你一個簡明的解釋,我會用導論的方式簡要的闡述先哲的思想,避開更深奧的問題,而僅僅對簡單問題做出一些合理的推斷。
我不會對種屬是否實在或者只是概念;以及如果種屬是實體,兩者是實在的還是唯名的,是離開具象物單獨的存在還是內在的問題做出回答。因為這些問題非常深奧,需要更廣泛的研究。但是我會向你展示先哲,特別是亞里士多德學派對種屬的合理理論。”在正文內容里,普菲力歐斯講了16個問題,分別是:種屬的性質、種屬的區別、屬性、偶然性、五稱的共性和特性、屬和特異性的共通性和特徵、種屬的共通性和區分、屬和屬性的共通性和區分、屬和偶然性的共通性和區分、種和特異性的共通性和區分、屬性和特異性的共通性和區分、偶然性和特異性的共通性和區分、種和屬性的共通性和特異性、種和偶然性的共通性和特異性,最後是屬性和偶然性的共通性和特異性。
《導論》在中世紀非常的流行,基督教神學家阿奎那的等級本體論“普菲力歐斯之樹”就來自《導論》,也深受亞里士多德學派的影響。幾世紀以來《導論》都被奉為權威。中世紀唯名論者與實在者關於共相問題的爭論所基於的基本哲學框架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形上學思想,不過,真正把共相是否在實在上存在作為一個確定的形上學問題提出來,則源於普菲力歐斯在《亞里士多德<範疇篇>導論》(Isagoge)(Introduction to Aristotle’s Categories)中對種屬共相的實在性的追問:“種屬是實在的(real),還是僅僅寓於單純思想之中(situated in bare thought alone)?” 這就是所謂著名的“普菲力歐斯問題”(Porphyry’s Problem)。普菲力歐斯在《導論》中前言裡就說他不打算來回答這個“高深的問題”,他實際上所作的評論主要限於對亞里士多德的《範疇篇》中各個範疇、特別是五謂詞及其關係作了清晰的解釋。6世紀羅馬哲學家波埃修(Boethius)將普菲力歐斯的《導論》翻譯成拉丁文,並對之作了評註,完成《〈普菲力歐斯的亞里士多德〈範疇篇〉導論〉評註》(A Commentary on Porphyry’s Isagoge)。在《評註》中,波埃修首先轉了亞里士多德的溫和的實在論的複雜性,而對這種複雜性的進一步解析構成了中世紀唯名論與實在論之間爭論的基本問題域。亞里士多德認為,共相存在於個別述了普菲力歐斯問題,並詳細討論了三種可能解決問題的途徑,最終他沒有提出肯定的結論。然而,有人認為,正是波埃修對普菲力歐斯問題的詳細討論揭示出之中;波埃修沒有斷然拒絕這種共相理論,但是他發現在如何理解共相存在於個別之中這個問題時存在著難以克服的困難。首先,種屬共相是屬於該種屬的許多個別所共有的,這裡“種屬對多個個別的共同性”意味著,當種屬存在於個別之中時,它們本身作為整體、而不是某一部分必須同時在所有這些個別之中,並構成它們的本質。波埃修說:“種應當在這樣的方式上是共同的:不僅它的全部是在所有單個物之中,並是同時在所有單個物之中,而且它能夠構成並形成那些共有它的東西的實體。” 然而,如果種以這種方式在多個個別之中,那么種就不能是數目上的一,因為它在數目上為多的個別之中;而如果種不是一,它也就失去了它對所有個別的共同性 。包括屬在內的其他共相亦復如此。這就是亞里士多德的溫和實在論的困難所在。顯而易見,種屬共相存在於個別之中這個斷言的之所以存在困難,是因為種共相只有全部同時存在於所有個別之中,它才具有對屬於它的所有個別的共同性,並且由於在個別之中而具有實在性;然而,如果它存在於數目上為多的個別之中,那么,在數目上為多的個別之中的共相就不可能具數目的同一性。
普菲力歐斯的《亞里士多德範疇篇導論》、闡述新柏拉圖主義 流溢說的哲學著作《亞里士多德神學》和《原因篇》也被譯為阿拉伯文,在各地流傳。與此同時,阿拉伯東方的伊斯蘭文化和希臘哲學科學著作阿拉伯文譯本,已在阿拉伯後伍麥葉王朝統治下的西班牙也得到廣泛傳播和發展,科爾多瓦已成為伊斯蘭第二個學術文化中心,使西班牙出現了文化繁榮的新局面。翻譯運動所譯註的大量外來著作,把阿拉伯哲學和科學研究推向了高潮,古希臘的哲學和科學思想,給阿拉伯思想界以深刻的影響,為阿拉伯哲學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料。

駁基督論著

除了《導論》一書外,普菲里歐斯也是著名的基督教反對者和異教(除了亞伯拉罕三大宗教的其他宗教)的護教者。這方面的著作主要是《來自神諭的哲學》和《駁基督徒》。
《來自神諭的哲學》這部著作因為在當時比較有名,以至於不少基督徒假冒普費里歐斯的名義以基督徒的語氣把《來自神諭的哲學》篡改成了支持基督教。
而《駁基督徒κατά χριστιανός(拉丁文Adversus Christianos)》寫於西元280年,共15冊,系統的駁斥了基督教神學,是一部極為有力度且成功的著作,充分展現了希臘哲學家和邏輯學家的力量。正是這原因,羅馬教會在西元448年把《駁基督徒》列為禁書並焚毀了該著作。迪節施(Digeser 1998:130)也發現失傳原因為“康斯坦丁和後來的君主下令禁止並燒毀了普菲里歐斯的著作。”因而《駁基督徒》只有幾句話通過反駁者的引用而被流傳下來,特別是奧古斯丁和馬加留的引用。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就是:“神宣稱基督是最虔誠的,然而基督徒本身是沒有邏輯的以及邪惡的。”從被流傳下來的《駁基督教徒》內容上看,該書分為五個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