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瑞斯納

波蘭電影配樂大師普瑞斯納(Zbigniew Preisner)出生於波蘭的Bielsko-Biaka,第一部電影配樂是在1978年,由Antoni Krauze導演的《The Weather Forecast》。從此,普瑞斯納與電影配樂結下不解之緣,尤其是與波蘭大導演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合作,更讓普瑞斯納一躍而成國際知名配樂大師。1980年畢業於Krakow的Jabielonian大學的普瑞斯納,是一位學習力相當強的人,他認為“每件事都可能被學習”。中學時代玩搖滾樂並在小酒館駐唱,大學時代則決定要當作曲家,因此開始看著交響曲的總譜分析樂曲,並從室內樂創作開始著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瑞斯納
  • 外文名:Zbigniew Preisner
  • 職業:波蘭的Bielsko-Biaka
  • 性別:男
與奇士勞斯基的互動,著名作品,其它作品,所獲榮耀獎項,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死,社會評價,

與奇士勞斯基的互動

奇士勞斯基是一位對於電影中的音樂相當講究的導演,他認為音樂是電影的精靈魂魄,甚至曾經說過:“音樂是我的Cast”。在他的電影中音樂經常比畫面占有更重要的角色,甚至扮演著“填補鏡頭無法傳達的意境”的工作。普瑞斯納與奇士勞斯基合作過八部電影,兩人的理念或許不那樣一致(在音樂觀念上,奇士勞斯基保守、普瑞斯納前衛),但是兩人溝通順暢。談起奇士勞斯基,普瑞斯納認為,“奇士勞斯基雖然不懂創作的技巧,但卻相當了解音樂在電影中的功用,我們很少談論實際配樂該如何的問題,反而較常討論哲學性的概念,例如音樂在電影中該扮演的角色。”從兩人合作的電影中,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彼此的互補性所激盪出的藝術性。奇士勞斯基的影像如果少了普瑞斯納的音樂,就像是失去靈魂的血肉般地不完整,同時普萊斯納能精準地掌握奇士勞斯基影片中的意境。
他與奇士勞斯基合作的影片包括早期的《無止無休》(No End)、《十誡》(The Declogue),以及《十誡》中單獨拿出來拍成電影的兩段《殺人影片》(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愛情影片》(A Short Film About Love),《雙面維若妮卡》(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ca)、還有顏色三部曲《紅色情深》(Rouge)、《白色情迷》(Blanc)、《藍色情挑》(Bleu)等。有趣的是,奇士勞斯基與普瑞斯納兩人一起塑造了一個虛構的作曲家,十九世紀末的荷蘭作曲家梵德布登梅爾(Van der Budenmajer),事實上梵德布登梅爾就是普瑞斯納,但是普瑞斯納還是煞有其事地將自己過去的作品分類,說是梵德布登梅爾所寫,甚至還捏造了梵德布登梅爾的出生、死亡日期。在《十誡》、《雙面維若妮卡》、甚至是顏色三部曲中都提到取材梵德布登梅爾的音樂。
奇士勞斯基在《雙面維若妮卡》的劇本中,清楚地描寫下他所需要的音樂感覺,何時要有音樂出現,傳達何種情緒。而這些描述性的文字,透過普瑞斯納的天賦,全都化成了深邃的音符。普瑞斯納是那種從電影開始構思就參與工作的配樂家,因此他能夠以巨觀的角度思索音樂在影片中的戲劇性,而不僅只是填補空缺的綠葉角色。在《雙面維若妮卡》中,普瑞斯納建議奇士勞斯基使用與電影主題無關的但丁詩句,透過古義大利文的吟唱給了普瑞斯納極大的靈感,甚至營造出意想不到戲劇效果。

著名作品

《紅色情深》、《白色情迷》、《藍色情挑》三部曲中,主要傳達奇士勞斯基的“宿命”基調。在配器上,普瑞斯納以單簧管、鋼琴的獨白傳達影片中人類內心的孤獨疏離;以女高音搭配管弦樂團傳達出空靈神秘的氛圍,描繪無常卻充滿神秘的人生,節奏上《白色情迷》多用探戈、《紅色情深》則用波烈露,但是《藍色情挑》則是他認為影片搭配音樂緊密度最高的一部,更勝《雙面維若妮卡》。

其它作品

除了基耶斯洛夫斯基之外,普瑞斯納與導演阿茲尼卡賀蘭德(Agnieszka Holland)也有三部電影的合作,包括《歐洲,歐洲》(Europa Europa)、《Olivier Olivier》、《秘密花園》(The Secret Garden)。與其它導演合作的作品則有,赫達巴比高(Hector Babenco)的《在上帝賜予的土地上遊玩》(At Play in the Fields of the Lord)、路易馬盧(Louis Malle)的《烈火情挑》(Damage)、路易曼多奇(Luis Mandoki)的《當男人愛上女人》(When a Man Loves a Woman)、查爾斯史瑞吉(Charles Sturridge)的《神仙故事》(Fairytale:A True Story)。
而較新的幾個作品則包括,青年導演艾多拉多龐提(Edoardo Ponti)的短片《LIV》,赫達巴比高的新片《愚蠢的心》(Foolish Heart);相當仰慕奇士勞斯基的導演黛博拉華納(Deborah Warner)執導,改編自伊莉莎白鮑溫(Elizabeth Bowen)的小說《去年九月》(The Last September);還有北歐導演漢斯彼得莫蘭(Hans Peter Moland)執導的《亞伯丁》(Aberdeen)。在電視方面,除了影集《十誡》之外,普瑞斯納受託為英國國家廣播電台與波士頓WGBH合作的,26段二十世紀人類歷史的節目”人類的世紀”配樂,該影集在三十多個國家播出。這些較新的普瑞斯納作品,過去在國內並不容易聽見,但是《十誡》、《去年九月》、《亞伯丁》目前在台北可以見到蹤跡。

所獲榮耀獎項

1997年柏林影展銀熊獎;1996年尚貝克(Jean Becker)導演的《愛麗莎的情人》(Elisa),以及1995年《紅色情深》兩片讓他獲得兩次法國影藝學院凱薩獎;1995年獲得波蘭錄音工業獎;1994年獲得The Mayor of Krakow's Medal終生成就獎;1991年、1992年、1993年三度獲得洛杉磯評論協會年度最傑出電影配樂獎;1992年、1993年兩度獲得金球獎;1992年因為向海外介紹波蘭文化的傑出成就,獲得最佳外交總理獎等等,目前普瑞斯納是法國影藝學院會員。
在電影原聲帶的銷售成績上,《雙面維若妮卡》原聲帶自1991年發行後,至今全球銷售超過三十萬張,1992年獲得法國金唱片。紅白藍三部曲全球銷售超過七十萬套;另外《普瑞斯納的音樂》(Preisner's Music)專輯收錄近十年來他的電影音樂創作,在波蘭銷售超過六萬張成為白金唱片。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死

1996年3月13日,基耶斯洛夫斯基這位波蘭“第四代電影領導人”因心臟病過世,為了紀念這位長期的工作夥伴,普瑞斯納普譜寫的生平第一出大型管弦樂作品《亡友安魂曲》(Requiem for my Friend),1998年10月1日在華沙首演,錄音由Erato發行,演唱的女高音是他讚譽有加的老搭檔Elzbieta Towarnicka,該片目前全球銷售15萬張。此曲雖然龐大,但是普瑞斯納卻僅以短短三天的時間完成,他與另一位長期與基耶斯洛夫斯基合作的律師暨編劇Krzysztof Piesiewicz,討論出一種與眾不同的音樂會形式,以介於古典音樂與電影配樂間的風格,呈現出一種”沉靜、和平”的氛圍。普瑞斯納2000年的最新專輯《十首鋼琴小品》由EMI發行,波蘭鋼琴家Leszek Mozdzer擔任演奏,是純粹的器樂作品。
基耶斯洛夫斯基過世之後,普瑞斯納幾乎整整半年無法正常工作,他說”感覺好像自己內心的某個部分跟著他一起死去般”。儘管普瑞斯納的音樂不全然屬於基耶斯洛夫斯基,但是不可否認他們倆人影音心靈契合的程度,已經達到一種不可言喻的境界。然而,抽離影像單獨品嘗普瑞斯納的音樂,依然可以感受到他音樂中那股濃郁的人文氣息,透過持續不斷的弦樂張力演奏出綿延的樂句,仿佛訴說一樁樁的心靈塵事,以充滿哲理的方式理性制約地表達著。

社會評價

從《烈火情人》的暗潮洶湧、《愛麗莎的情人》的豐富多元、《十誡》的隱喻警世、《雙面維若妮卡》的神秘精準、《秘密花園》的異國情調、《當男人愛上女人》的浪漫深情、《紅白藍三部曲》的高度藝術性、《去年九月》的矛盾衝突、到《亞伯丁》的心靈釋放,普瑞斯納有別於好萊塢電影配樂家的“唯物”手法,以“唯心真誠”擄獲愛樂者的耳朵,彰顯了純粹地欣賞電影音樂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