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寺(昆明市晉寧縣城昆陽西部佛教聖地)

普照寺(昆明市晉寧縣城昆陽西部佛教聖地)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古剎普照寺,掩映於長松山松柏交森,四時蔥鬱的古樹叢中,為滇中佛教聖地之一。長松山位於昆明市晉寧縣城西面,南連白虎山,北臨青龍山,東與文蜂塔遙相對峙,群木蒼翠,濃蔭蔽日,森林茂密,景色宜人。六百多年來,歷經滄桑,幾毀幾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照寺
  • 地理位置:昆明市晉寧縣城昆陽西部
  • 氣候條件:晉寧區屬低緯度高原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乾濕季分明。春冬有時乾旱,稍有低溫;夏秋潮濕,無高溫酷熱現象。
  • 門票價格:免費
發展歷史,地理環境,主要景點,旅遊信息,

發展歷史

元代郡牧高阿泥在此建避暑山莊,明代狀元楊升庵曾到此,寓居普照,題誦碑版。詩云“木客園林傳地籟,金仙樓殿接兜羅。人間塵土山中少。天際風煙海上多。西崦亭亭懸落日,東流渺渺送微渡。他鄉良會真難得,不惜樽前聽醉歌。”大航海家鄭和、大旅行家徐霞客、明末總兵官鄧凱、建文帝朱允炆等歷史人物先後到過長松山普照寺。元代盤龍祖師崇照來此修持,拜普照寺長老雲峰和尚為師,賜法名崇照,學佛三年後到盤龍寺落錫。據傳,此寺夜發祥光,光芒四射,佛光普照,故圓照大師將此寺命名為普照寺。元大德十一年(1307),大休禪師募化到此,稱讚此山為風水寶地。次年秋,邑人楊璉發起,知州高壽領頭,在此初建廟宇,取名為普照寺。
長松山有一泉,其味甘冽。泉水是從普照寺北山谷中湧出,故有“普照靈泉”之稱,是昆陽八景之一。
古剎普照寺,掩映於松柏交森,四時蔥鬱的古樹叢中,與昆明圓照、玉溪靈照為雲南“三照”名寺,滇中佛教聖地之一。六百多年來,歷經滄桑,幾毀幾建。明洪武年間,守寺官李慶及嘉慶年間孫勝、曾孫昂、僧真圓等人,相繼捐資重建。康熙二十五年(1686),僧如綸復修。不幸又毀於鹹、同兵患。光緒初,邑人沈善、楊先、李文元創修後層側殿三楹,後來又有遲樂道,李和武等人捐資新建三楹及南廂房三間,賀州牧宋章又捐俸添建北廂房三間。民國初,邑人吳汝霖、馮克家等人主持建樓房、修月台、塑佛像。經多次修建,禪宗寺院已具規模,環境幽靜,古木參天。每逢塑望或農閒節假,善男信女,居士遊客,焚香禮佛,絡繹不絕。
1957年普照寺改作火藥廠,1958年舊曆五月初五發生火藥爆炸,普照寺毀於一旦,一切碑記、經文、佛像、文物古蹟化為一片灰燼。

地理環境

普照寺

主要景點

為開發我縣旅遊事業,恢復滇中名寺,保護風景名勝古蹟,使普照古剎重放光輝。1993年6月17日恢復普照寺。在各單位及廣大民眾的鼎力相助下,幾年中籌集資金約數百萬元,現已建普照寺第一道山門(牌坊)、財神殿、地藏殿、睡佛殿、天王殿、觀音殿、觀音池、齋堂、龍王廟及大雄寶殿。塑有彌勒佛、二十四臂觀音、韋馱、玉佛及泥塑四大天王、五百羅漢、月下老人等神像。投資120多萬元修建了聯接縣城的瀝青路,使原來的土路變通途。
普照寺經過短短几年的修復和建設,舊貌變新顏。樓台亭閣,星羅棋布,廟宇殿坊,金碧輝煌。牆壁屋柱懸掛匾額楹聯。顯得十分典雅。僧人早晚臨壇誦經拜佛,晨鐘暮鼓,莊嚴肅穆,殿宇雄偉,環境清幽,迎來了詩人韻士到此詩酬唱和。
除恢復佛教聖地普照寺以外,進一步開發長松山,現已建森林遊樂園(有緣谷),幽谷深處建有十里長亭、鴛鴦樓、鸞鳳樓、鵲橋、孔雀凳、蝴蝶椅、八仙桌、同心桌及吊床、鞦韆等遊樂項目,幾百米長的林蔭小道貫穿全景。洞天樂園內遊人可嘗含苞怒放的山茶、杜鵑、含笑、火把果和蕨類植物。夏季還能拾到各種美昧的蕈子。進入深谷,林木蒼翠,鳥語花香,長住喧鬧城市者到此一游,真有超凡脫俗之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