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貫徹落實《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雲政辦發〔2020〕2號)精神,推動流通創新發展,最佳化消費環境,促進城鄉商業繁榮,釋放消費潛力,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促進全市經濟平穩發展,結合普洱實際,制定如下方案:
一、創新消費模式
(一)培育新興消費業態
加快推進城鄉商業業態發展,大力發展鄉村(社區)便利店(網點)、直銷店等建設,改造提升一批農貿市場。擴大智慧型家居、新能源汽車等商品消費,增加家政、體育、養老等服務消費。大力實施新消費戰略,整合和最佳化大型消費綜合體的業態模式,適當增加功能體驗服務項目,打造一站式消費。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推動“傳統交易市場+直播平台”等新產業新業態健康有序發展。(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數字經濟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二)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加快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建設,完善電子商務服務和物流配送體系,著力培育公共品牌。深入推進“網際網路+實體”行動,推動電子商務與工業、農業、現代服務業等資源整合利用。鼓勵和引導企業依託各類電商平台,擴大線上銷售,增強發展動力。強化農產品電商供應鏈創新基地和各縣(區)電商服務中心運營管理平台建設,形成電商產業聚集效應。(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二、提升品質消費
(三)推動傳統商貿轉型升級
鼓勵百貨、超市、餐飲、專業專賣店等傳統商貿流通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支持購物中心、商場等向場景化、體驗式、綜合型消費場所轉型。正確引導商業綜合體和大型零售企業由老城區向新城區沿線拓展業務。支持大型超市零售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開展各類促銷活動。鼓勵經營困難的體育場館、老舊廠區等改造為健身休閒娛樂、運動俱樂部、文創中心等場所。鼓勵符合條件的商業用房改造為電子商務用房、創客空間等。對傳統流通企業改擴建涉及新增建設用地的,在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下達、用地審批、城市規劃調整、公共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給予支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教育體育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四)擴大本土品牌內銷渠道
推動全市地理標誌產品、老字號企業入駐知名電子商務平台,鼓勵企業爭創中華老字號、雲南老字號、星級飯店(四星以上)、綠色飯店(三葉以上)、使用地理標誌等區域品牌;深度挖掘本土質量保證的農特產品和工業品進入本地採購市場,並結合消費扶貧工作,擴大本市本省的內銷渠道。(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扶貧辦、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五)改造提升商業步行街
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和有關管理規定,結合城市形象、民族特色和資源稟賦,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縣(區)新建、改造提升一批富有普洱民族特色、業態層次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的商業步行街和餐飲美食街區(城)。在符合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具備條件的商業街區開展戶外行銷。(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三、促進城市消費
(六)擴充社區便民服務功能
積極探索“網際網路+社區”公共服務,完善社區教育、文化、醫療、養老、育幼、家政、體育等生活服務功能,發展24小時社區便利店、社區配送和無人超市,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鼓勵有條件的縣(區)將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納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範圍,給予財政支持並按照規定享受有關稅費優惠政策。(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體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稅務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七)加快發展連鎖經營
鼓勵有實力的零售、住宿、餐飲行業的連鎖經營企業在縣(區)設立網點,加快全市連鎖經營模式的發展。(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菸草專賣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八)大力發展夜間消費
鼓勵夜間經濟業態向多元化發展,依託各縣(區)已經開發和正在開發的各類古城、商貿街區、商業廣場等大型項目,力爭打造一批具有民族風情、普洱特色和影響力的現代服務業街區,為城區居民打造集零售、餐飲、娛樂、休閒、購物為一體的夜間商圈。(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四、挖掘農村消費
(九)健全農村流通基礎設施
加快提升和拓展縣域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鄉(鎮)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站點功能。支持鄉村新型商業中心、城鄉農貿市場和社區集貿市場建設改造。推動農產品流通企業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合作體系,支持企業在東部地區設立本地農特產品線下體驗店、展示店,促進消費扶貧。加快推進冷鏈物流園建設,布局建設一批城鄉冷鏈物流配送設施,完善城鄉物流配送體系,整合農村物流資源,降低農村物流成本。(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扶貧辦、市郵政管理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十)建設農產品現貨交易中心
按照“成熟一個,設立一個,做好一個”的原則,結合本市的農特產品資源優勢,逐步推進茶葉、咖啡、蔬菜、水果、中藥材、堅果等農產品現貨交易中心建設。打造集咖啡、茶葉現貨交易、電子交易、公共信息、倉儲、物流、結算等服務功能於一體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林草局、市金融辦、人行普洱市中心支行、普洱銀保監分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十一)擴大特色農產品流通
以打造“綠色食品牌”為抓手,完善農產品供應鏈,有效推進農產品上行。推薦一批有質量認證,獲得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的優質農產品參加雲南綠色食品全國行巡展和產銷對接活動,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展洽活動,增強普洱市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五、培育綠色消費
(十二)擴大綠色智慧型產品銷售
鼓勵企業進一步擴大新型綠色智慧型化家電產品銷售。支持開展家電“以舊換新”活動,折價置換超高畫質電視、節能冰櫃、洗衣機、空調、智慧型手機等綠色、智慧型電子電器產品。積極探索建設家電回收體系和信息平台。(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十三)大力促進旅遊消費
加大全市旅遊景區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投入,結合全市生態、宜居的氣候區位資源優勢,深度挖掘茶馬古道文化、多民族風情、綠色生態、特色產業等潛力,促進餐飲、住宿與旅遊、文化和康養深度融合。培育一批美麗休閒鄉村、重點特色文旅項目,增加參與式、體驗式消費項目。著力開發自駕、森林、康養、體育旅遊等產品。支持紅色旅遊創新、融合發展,打造一批高品位休閒街區和度假產品。充分利用加油站便利店銷售網路,擴大普洱特色商品銷售。(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十四)著力提振汽車消費
進一步落實好國家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拓展汽車流通銷售渠道。落實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購置補貼等財稅優惠政策,引導重點車企(經銷商)和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商開展新能源汽車體驗活動,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採用新能源車輛。落實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除國家要求淘汰的黃標車以外,鼓勵符合用車排放標準的二手車在本市內交易流通。支持構建城鄉汽車銷售和售後服務體系,支持舉辦形式多樣的汽車促銷節、展會活動。深入開展二手車誠信經營體系建設,逐步推廣套用二手車流通業務信息平台,規範交易市場和經營主體行為。(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六、暢通流通渠道
(十五)抓好成品油流通管理
承接好成品油零售經營資格審批工作,科學合理規劃成品油零售經營加油站(點)布局,加強成品油經營資格審批事中事後監管。落實安全保障措施,對鄉(鎮)以下具備條件的地區建設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等,按規定申請使用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十六)推進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
積極爭取供應鏈創新與套用試點示範建設,探索打造重點產業供應鏈協同集成平台,培育一批現代供應鏈綜合服務企業,融入國家、省級供應鏈體系。鼓勵企業套用現代技術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數字經濟局、市郵政管理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十七)完善城鄉配送體系
選取試點城市和示範企業組織實施城鄉高效配送重點工程,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推動解決“最後一公里”的難點問題,暢通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物流渠道。推進電子商務和物流快遞協同發展,加強縣與縣之間、城鄉之間網路銜接,促進城鄉雙向流通。(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七、最佳化消費環境
(十八)建設商務誠信體系
深入開展商務行業領域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活動。加強對雲南省商貿流通領域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的套用,努力實現各類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系統的互聯互通,推進商務信用信息公開共享。探索開展電子商務信用評價。(市發展改革委、人行普洱市中心支行、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十九)建立重要產品追溯體系
建設全市重要產品追溯管理平台,實現與國家重要產品追溯管理平台、有關部門追溯管理平台互聯互通,培育追溯體系建設企業主體。(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二十)加強消費市場秩序監管
加快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進跨部門聯合監管和“網際網路+監管”,做到“一次檢查、全面體檢”;開展市場主體放心消費創建活動,推進消費者維權機制改革,加快投訴舉報平台和熱線整合建設,開展消費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提高消費維權工作效能,促進消費提升。加強消費知識宣傳和維權教育引導,增強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八、完善保障措施
(二十一)降低成本費用
落實連鎖企業依法申請和享受總分機構匯總納稅政策。嚴格落實工商業用電價格政策。壓減電力增容成本,推動實行“一戶一表”,加強對轉供電主體電價行為的監督管控,切實降低經營企業電費負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稅務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二十二)鼓勵創新套用
認真貫徹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各項政策措施,提高產業創新的積極性,提高創新的能力和水平。落實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支持物流技術、運營管理模式和裝備創新套用,加強物流機器人、自動分揀設備等智慧型物流裝備推廣套用。(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稅務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二十三)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
統籌用好中央服務業發展資金和省市級商務項目資金,對創新發展流通、促進擴大消費的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重點活動給予支持,各縣(區)要加強創新發展流通、促進擴大消費的財政支持。(市財政局、市商務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二十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和服務,推動專業化消費金融組織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對居民購買新能源汽車、智慧型家電及家居、節水器具等產品提供信貸支持。完善消費金融布局,支持教育、育幼、養老、醫療、旅遊、體育、家政等重點消費領域。(市金融辦、人行普洱市中心支行、普洱銀保監分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各縣(區)人民政府要結合實際,認真抓好組織實施。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創新發展流通促進擴大消費的重要意義,根據職責分工,強化協調聯動,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解讀
為幫助大家了解《普洱市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內容,現將《方案》解讀如下:
一、背景依據
為貫徹落實《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雲政辦發〔2020〕2號)精神,為加快全市經濟平穩發展,推動流通創新發展,最佳化消費環境,促進城鄉商業繁榮,釋放消費潛力,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普洱市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實施方案》。
二、主要內容
《普洱市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實施方案》是參照《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的內容結合普洱市的實際制定。《實施方案》的內容共分為創新消費模式、提升品質消費、促進城市消費、挖掘農村消費、培育綠色消費、暢通流通渠道、最佳化消費環境、完善保障措施8個部分共24條具體措施。
三、需要重點說明的事項
一是在創新消費模式上。大力實施新消費戰略,整合和最佳化大型消費綜合體的業態模式,適當增加功能體驗服務項目,打造一站式消費。加快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建設,完善電子商務服務和物流配送體系,著力培育公共品牌。
二是在提升品質消費上。鼓勵傳統商貿流通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新建、改造提升一批富有普洱民族特色、業態層次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的商業步行街和餐飲美食街區。
三是在促進城市消費上。積極探索“網際網路+社區”公共服務,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鼓勵夜間經濟業態向多元化發展,打造集零售、餐飲、娛樂、休閒、購物為一體的夜間商圈。
四是在挖掘農村消費上。完善城鄉物流配送體系,整合農村物流資源,降低農村物流成本。逐步推進茶葉、咖啡、蔬菜、水果、中藥材、堅果等農產品現貨交易中心建設。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展洽活動,增強普洱市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五是在培育綠色消費上。鼓勵企業進一步擴大新型綠色智慧型化家電產品銷售。深度挖掘茶馬古道文化、多民族風情、綠色生態、特色產業等潛力,促進餐飲、住宿與旅遊、文化和康養深度融合。深入開展二手車誠信經營體系建設,逐步推廣套用二手車流通業務信息平台,規範交易市場和經營主體行為。
六是在暢通流通渠道上。科學合理規劃成品油零售經營加油站(點)布局。積極爭取供應鏈創新與套用試點示範建設,探索打造重點產業供應鏈協同集成平台。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暢通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物流渠道。
七是在最佳化消費環境上。深入開展商務行業領域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活動。建設全市重要產品追溯管理平台。推進跨部門聯合監管和“網際網路+監管”,維護好消費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