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寧(廣西容縣古稱)

普寧(廣西容縣古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普寧縣,廣西容縣舊稱。

隋開皇十九年 (599) 改奉化縣置,屬藤州。治所即今廣西容縣大業初屬永平郡。唐屬容州,元和中為容州治。元為容州路治,後為容州治。明洪武十年 (1377) 併入容州,復改容州為容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寧縣
  • 外文名:Puning County
  • 別名:容縣
  • 地理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
  • 設立時期:隋開皇十九年(599)
  • 廢止時期:明洪武十年(1377)
西晉晉武帝時期的太康、太熙年間(280-290年),將合浦縣東北部分置盪昌縣,盪昌縣治所設在今容縣城區。南朝梁改盪昌縣為陰石縣。隋初改陰石縣為奉化縣。
咟喥咟萪
隋開皇十九年(599),將奉化縣改名普寧縣,屬藤州,大業初屬揚州永平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合浦郡之北流縣和永平郡之普寧縣置銅州(貞觀改容州),從普寧縣分置渭龍縣(治所在今廣西容縣西南十六里大位坡)。北流縣分置宕昌縣,建治不久便析入普寧縣和渭龍縣。貞觀十一年(637年),將新安縣劃歸渭龍縣和普寧縣。歷史上有名的楊貴妃楊玉環即是唐容州普寧縣人。《御批通鑑綱目》載:“楊太真,按許子真記,太真容州普寧縣雲陵里人,父維、母葉氏,生妃有異質。都部署楊康求為女,時楊琰為長史,又從康求為女,攜歸京後進入壽王宮,玄宗召為貴妃”。開元中(713-741年)移郭下北流縣於西南六十里,又自州治移普寧縣於郭下。天寶元年 (742) 改容州為普寧郡,郡治普寧縣。轄普寧、賀川、渭龍、欣道、北流、陸川、陵城、隨安、羅豆(羅竇)、宕昌,總計十縣地。乾元元年 (758) 復改為容州。元和年間(806-820年),容州治所和普寧郡治所由北流縣遷至普寧縣,這是今容縣成為州治之始,遂成為中國南疆政治、軍事重鎮,屬嶺南道。乾寧四年(897)升寧遠軍節度使。
五代初,普寧縣屬湖南,後屬南漢。宋屬廣南西路容州普寧郡。宋太祖開寶五年(972),廢欣道縣、渭龍縣,其地併入普寧縣。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二月十七日,容州普寧縣百姓李雲等嘯聚,在藤州界縱火殺略居民。詔札下廣西經略安撫、提刑、轉運司,疾速措置招捕。已而,廣西運判鄭安恭言:“李雲部(令)[領]千餘人去容州二十餘里,實時差官兵拒敵,生擒賊首李雲等八名,餘黨潰散。” 元屬容州路,泰定五年(1328)丙寅,廣西普寧縣僧陳慶安作亂,僭建國,改元。
明太祖洪武元年五月甲午,明軍參政朱亮祖引兵至容州,容州同知明普化及普寧縣達魯花赤間買等迎降。洪武十年(1377),省普寧縣入容州,復改容州為容縣,屬梧州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