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寺(福建廈門市境內寺院)

普光寺(福建廈門市境內寺院)

普光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禾山蓮見西林村,古稱“金雞亭”。明初為郊野古道旁一避雨亭,後有僧於亭立觀音龕,嗣經明清兩代的多次改建。在洪濟山下的洪山柄山坡上,舊為通往同安內陸的五通路口的驛鋪,道側有一塊天然怪石,狀如金雞獨立,石旁有里人所建的一間避雨路亭,以供路人休憩,曉起行人經此駐足,可聞四郊村居雞啼之聲,此起彼落,頗有“村雞茅店月”,引以行旅深思之情景,故有“金雞曉唱”,列為“廈門八景”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光寺
  • 位於:福建省廈門市禾山蓮見西林村
  • 古稱:金雞亭
  • 方位:坐北朝南
簡介,主要景觀,大山門與二山門,哼哈二將,

簡介

普光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禾山蓮見西林村,古稱“金雞亭”。明初為郊野古道旁一避雨亭,後有僧於亭立觀音龕,嗣經明清兩代的多次改建。在洪濟山下的洪山柄山坡上,舊為通往同安內陸的五通路口的驛鋪,道側有一塊天然怪石,狀如金雞獨立,石旁有里人所建的一間避雨路亭,以供路人休憩,曉起行人經此駐足,可聞四郊村居雞啼之聲,此起彼落,頗有“村雞茅店月”,引以行旅深思之情景,故有“金雞曉唱”,列為“廈門八景”之一。
後有附近僧人在亭中供奉觀世音菩薩,故又稱“觀音亭”。明萬曆年間(一五七三年至一六二○年),蓮溪蔡錦文捐資修葺。清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年),河北人劉國柱因海難死裡逃生,留宿於寺,見佛燈晃耀,認定佛力扶持,感恩戴德,即日聚金,重新修葺。嘉慶道光初(一八一七年至一八二四年),寺復傾頹,里人捐資興修。同治年間(一八六二年至一八七四年)天界寺僧心奉法師就亭擴建殿堂住修。光緒二十九年(一九○三年),董事葉大年募資修建。光緒三十三年(一九○七年),轉道和尚一度在此主持。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廈港商人蔣以德居士捐獻巨資,翻修殿宇,擴建兩廂僧舍寮房,並改稱普光寺。
一九一四年,住持瑞枝法師向廈港大善士蔣以德募集巨資翻建殿宇,增建兩廂僧舍樓房。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寺院擁有許多園地,由地方政府登記在冊的即有近八千平方米,寺僧侶四人、常住居士七人。釋廣樹為瑞枝和尚門徒,一九三七年接任住持。除日常修持外,每天率眾耕作田地,堅持農禪生活。寺內設有漢藥局,以專治內外跌打傷痛著名。一九四六年,釋廣樹南渡新加坡,寺務交由釋傳遠主持。
寺原建於禾山蓮見西林村荒坡上,寺前有一大片荒地,住持廣樹法師率領僧眾開墾為田園耕地,僧眾即以農耕自食,一九五八年,寺一度為駐事借住。一九七七年,部隊撤出,附近村民乘隙占用。
一九八三年,廈門市佛教協會接管回收,暫由菜姑白招治管理。一九八六年,廈門市人民政府批撥原寺址和周圍雜地總面積四千三百平方米。由馬來西亞檳城妙香林寺住持廣余法師(原為該寺住持),捐獻缽資數百萬,由新加坡華僧廣淨法師帶回廈門,委託南普陀寺方丈妙湛和尚代為謀劃,重建梵宇殿堂。從一九八七年起,重建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兩廂僧舍、瑞枝老法師紀念塔及山門圍牆等。
一九九三年,經瑞苗法師推薦,妙湛和尚和廣余法師商定,由南普陀副寺安景法師作為廣余法師法子,賜法名傳欣,並委派為普光寺監院。傳欣法師駐錫普光寺後,又增建集善樓和外山門,修繕圍牆,改建齋堂,以及建廣余法師紀念塔等。歷經十年,於一九九七年圓滿完成,舉行盛大落成暨開光慶典,成為廈門島內第二大佛教寺院。總投資一千餘萬,建築總面積達四千八百平方米,占地面積約一萬平方米。如今廈門市區建設不斷發展,寺周圍樓房林立,道路縱橫。從蓮阪通往國際會展中心及機場的康莊大道途徑寺旁。寺圍高建牆垣,綠化有規。山門內廣庭上下欄楯,遍植花果寶樹,賞心悅目,似雲中樓閣,如臨聖境。
現住僧眾二十餘人,由安景法師弟子道林法師主持。
寺址:福建省廈門市發開區東隅馬山麓

主要景觀

大山門與二山門

遊覽普光寺,第一景便是大山門與二山門。“山門”,本來是對佛教寺廟建築中一般殿堂的稱呼。我國佛教寺廟的規模因各地情況不同,故大小不一,其布局也不盡相同:有一門一殿的,有三門一殿的,也有四進七殿的,還有入門見殿的。普光寺則是三門三殿,即:空門、天相門與天作門、大雄寶殿、羅漢殿與觀音殿。因普光寺廟建在僻靜的牡羊山,所以“三門”又稱“山門”。
據考證,原來的“三門”有的已不存在。這山門座北朝南,前對天門仙山,後倚福德山(又名“子五台”),前面還有廣場,視野開闊,站在山門前面,可以遠眺天門山與仙山溪、崇山等許多景觀,永定城的崇文寶塔、東正街也一覽無餘。大山門正上方有“普光禪寺”4個金色的大字,兩扇大門為木質厚板拼釘結構,朱漆紅色,顯得氣宇非凡,古色古香。

哼哈二將

進入大山門,面對大雄寶殿,在山門內的兩邊可以看到兩尊大菩薩,它們就是佛教里最著名的哼哈二將,這兩位大將,他們睜眼鼓鼻,上身裸露,體魄健壯,手持武器,為大力士與大武士模樣。其神態威嚴,怒視凡間,膽小的見了還真有些害怕哩! 提起哼哈二將,他們的來歷是這樣的:他們兩位原來都是佛國里的金剛力士。據<大寶積經>記載,哼哈二將手拿金剛杵(是一種十分堅固而又鋒利的古代作戰武器),本是保衛佛國的夜叉神,用今天的中國話講,就是把守山門的兩位警衛大神,或者叫兩位把門將軍。
他們原來都是有名有姓的:哼將,原名鄭倫,原是商紂王的大將,是度厄真人的弟子,他拜度厄真人為師。由於鄭倫虔誠拜師,認真學法,因此深得度厄真人的鐘愛,於是度厄真人很快授他一種法術,這就是“竅中二氣”。他在“警衛”中如遇盜賊,只要鼻子一哼,就會響如洪鐘,並隨響聲噴出二道白光,可吸敵人魂魄,所以,任何敵人在他面前都會失敗。哈將,名叫陳奇,他腹內有一道黃氣,如果遇到敵人,只要張口哈出一口黃氣,同樣可以吸敵人的魂魄,使敵人呆若木雞,舉手就擒,置敵人於死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