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介紹
長安縣太乙宮東隅蛟峪山上,有古剎一天池寺,東距
嘉午台約十五里,西距
翠花山約十里,南有峻峰矗立,危崖崢嶸,伸接秦岑,北府
潏河迂曲西去,神禾少陵兩原有百頃浪涌,風景迷人,景色幽靜。
天池寺又稱普光寺,由於地處汪汪方池名日“仰天”,俗日“天池”,該寺在
隋代時稱
龍池寺,
唐初改為普光寺,明成化二十三年,嘉靖二十九年重修。
隋文帝昔日龍潛之際,尚未發跡,有梵僧以舍利授之。因此隋興後欽隆佛法,勤崇釋教。仁壽元至四年,則令各州名山營建舍利靈塔,
龍池寺地處天都畿輔,應詔建塔,五長字三大隋(南台聖壽寺磚塔,
西安城西南莊嚴寺木塔)之一,後經風雨剝蝕,此塔不知毀歿何時。
唐太宗登基後也篤信釋教,
貞觀六年(630)親詔華嚴初祖杜順進宮,賜號“帝心”修建茲德弘福,
龍池諸寺,龍池寺命名“普光”並在方園十城立標明界,可知當時寺址之大。明
洪武初秦愍王朱爽親寺督修,開拓御道分為上下兩寺(兩院)。上院(今天池寺)有殿宇、僧舍百間,資金千卷,良田百畝。下寺(今崔家何與沙場村之間)有寺廟五座,殿宇堂祠,房舍六十餘間,這裡有歷代王侯貴戚的“私篇”、“宮館”、“花苑”、“魚池”,有“
塔院”“亭台”以供朝山參佛時下榻憩息。普光寺規模相當宏偉,一時聲著遐邇,名冠長安,諺云:“上有天池,下有普光”,“修好天池寺,吃倒翠花山”。
明洪武年,有印度僧人駐寺。朱元璋之子朱(木爽)坐鎮西安修葺。改名普光寺。分上下兩院。山下五里的下寺金碧輝煌,門內有十數畝的大蓮花池。池內小島上建立
藏經閣,二寺間山道均有石板石級。當時普光寺為長安諸寺之冠。清代稱“普光吉祥禪寺”,後改為天池寺。
現存文物
寺內現存宋代曇遠禪師
舍利磚塔一座(注),六面七層,高約13米。上有1米高的鑄鐵尖頂,每層皆有拱形佛龕,內置佛像,中存清代五開間大雄寶殿和後面的法堂,側面有幾間僧房,其他無存。”
相關傳說
傳說唐初,從
西域游來一位高僧,慧目明察,看出此地及佛光福地,就想定居
龍池寺。因禪院破陋,寺廟狹小難以崇隆佛法,就把一個鼓一樣大
木魚架到山頂古
槐樹上,晝夜地坐在古槐樹上敲,聲音響亮激越,波及百里外,震得長安城
金鑾殿上
唐太宗李世民坐臥不寧,即命大將尉遲敬德前往觀察,敬德順
木魚聲尋到
龍池寺見一
和尚端坐在古槐上,口中念念有詞的敲著木魚,其聲震耳欲聾,敬德喊到:“你是那裡來的和尚,因何坐在古槐上敲木魚,日夜不止?”那和尚旁若無人,一動不動,微閉雙眼,不緊不慢敲著木魚。敬德急了,歷聲喝問:“
和尚你日夜敲
木魚,驚了聖駕,你可知罪?”和尚仍閉雙眼,紋絲未動,全然不理。敬德暴躁起來,如震嘯獅吼,搶起鋼鋼鞭朝
和尚打去,唯見一道白光閃過,那樹上和尚依然微閉雙目敲
木魚,安然無恙。然而,尉遲敬德的那根鋼鞭卻猝然間脫手騰空,迅即落地,竟然入士三尺。敬德才知
和尚歷害,忙磕頭,謝罪告饒。但聽高僧言道:“你速回去稟報
李世民,讓他親自前來,貧僧在此恭候”,翌日李世民帶領隨從,敬德引路,到
龍池寺那高僧發坐古槐敲
木魚,太宗問:“敢問這位高僧停止手中木魚”。從容言道:“貧僧來到
西域,法號無懷尊者,因欲在此崇隆佛法,及無立錐之地,故而坐古槐敲
木魚,請你前來”。太宗問道:“不知尊者需要多少地方”,無懷尊者宛如一片樹葉,輕輕飄落下來。直言道:“我僅需一袖之地”。太宗不解其意,無懷尊者便將袖子在空中一揚,其陰影竟遮住了高茲山一帶
四十八村。尊者言道:“貧僧衣袖所遮之處,請賜歸寺院所屬”?太宗點頭道:“就依尊者所言”。無懷尊者又言道:“地方雖有了,但貧僧手無分文,無力修建,也是枉然”。太宗即命敬德監修
龍池寺。這個故事雖是傳說,但
李世民登龍池寺遇無懷尊者有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