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馬克思恩格斯交往觀研究

晚年馬克思恩格斯交往觀研究

《晚年馬克思恩格斯交往觀研究》是李百玲創作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首次出版於2009年6月。

該書立足文本來挖掘馬克思恩格斯晚年著作中對交往主體、交往活動、交往關係、交往規範等的理論發展以及對於社會歷史發展的重要動力作用的實現機制的考察;在當代共同的交往語境下,尋求馬克思主義哲學同西方哲學以及當代新思潮、新發展觀、新社會理論的內在貫通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晚年馬克思恩格斯交往觀研究
  • 作者:李百玲
  • 首版時間:2009年6月
  • 字數:22萬字
  • 類別: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共七章。第一章集中對馬克思晚年筆記中的四組進行交往觀的解讀;第二章探討了馬克思《給維·伊·查蘇利奇的覆信》及四篇草稿中的交往思想;第三章對《歷史學筆記》中馬克思關於交往思想的闡發進行提煉;第四章是對恩格斯兩篇文章中交往思想的考察;第五章從理論上概括了馬克思恩格斯早期、中期交往觀的歷史沿革,以及晚年馬克思恩格斯交往觀的基本要點;第六章通過與哈貝馬斯雅斯貝爾斯的交往理論以及當代交往新形態——網路交往進行比較研究,從當代的視角闡發了馬克思恩格斯交往觀的現時代意義與價值;第七章從社會發展的視角對交往與和諧社會以及和諧世界的建構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入闡析。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國家與文明起源筆記”中的交往思想
第一節 交往是國家與文明起源的動力之一——《路易斯·亨·摩爾根 (古代社會)一書摘要》中的交往觀
(一)古代社會歷史分期中的交往尺度
(二)生存的技術:生產方式與交往手段的相互作用
(三)家庭內部依附型的交往:家庭形式與親屬制度的變遷
(四)獨立型交往主體的萌芽:個體身份的確立與財產觀念的發展
(五)交往的社會化與社會組織的初步形成
(六)交往的制度化與政治組織的形成
第二節 法律是文明社會交往的強制規範——《亨利·薩姆納·梅恩 (古代法制史講演錄)一書摘要》中的交往觀
(一)古代法律關係形成的社會基礎
(二)古代法律關係演進的社會動力
(三)古代法律關係確立的社會後果
第三節 原始狀態下人的交往關係——《約·拉伯克 (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狀態)一書摘要》中的交往觀
(一)批判拉伯克在原始婚姻家庭關係上的錯誤看法,指出原始家庭成員的交往關係和地位
(二)批判拉伯克在宗教問題上的錯誤觀點,提出宗教與文明發展的關係
第四節 殖民交往對傳統地域交往的兩重性作用——《馬·柯瓦列夫斯基 (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體的原因、進程和結果)一書摘要》中的交往觀
(一)美洲紅種人的土地所有制與社會交往關係
(二)英屬東印度的土地所有制與社會交往關係
(三)阿爾及利亞的土地所有制與社會交往關係
第二章 《給維·伊·查蘇利奇的覆信》中的交往思想
第三章 《歷史學筆記》中的交往思想
第一節 交往思想是“跨越論”的理論前提
(一)外部交往與內部交往促進俄國社會的現代化
(二)“跨越論”的重要前提是與資本主義文明成果的充分交往
第二節 交往是實現俄國社會跨越發展的途徑
(一)交往活動打破農業公社孤立性,為“跨越”提供了必要條件
(二)俄國革命引起的內部與外部交往是實現“跨越”的現實條件
第一節 交往是世界歷史發展的重要線索
(一)《歷史學筆記》的主要內容
(二)《歷史學筆記》與馬克思的研究計畫
第二節 兩大新的交往形式:國際戰爭與國際貿易
(一)交往主體的歷史變遷
(二)交往形態的擴展
第三節 由交往而形成的國際關係體系
(一)交往與古代國際關係的形成
(二)交往與近代國際關係體系的形成
(三)交往與世界歷史的生成
第四章 恩格斯晚年的交往思想
第五章 馬克思恩格斯晚年交往觀的基本要點
第一節 勞動實踐與語言交往是人類和文化起源的兩大動力——《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中的交往觀
(一)勞動是人類交往的前提
(二)語言的產生表明了人類交往的迫切性
(三)社會的形成體現了人類交往的固定化
第二節 勞動與交往是國家與文明起源的兩個基本動力——《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的交往觀
(一)交往與家庭的起源
(二)交往與私有制的起源
(三)交往與國家的起源
第一節 馬克思恩格斯交往觀的歷史沿革
(一)早期交往思想
(二)中期交往理論
第二節 馬克思恩格斯早期、中期交往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交往”範疇
(二)主要內容
(三)交往的發展階段
第三節 交往主體的歷史演變
(一)人類群體意識與依附型交往主體
(二)個體的自我確認與獨立型交往主體
(三)社會化的複雜交往主體
第四節 交往形態的歷史發展
(一)人類社會早期原始自發的交往
(二)文明時代的交往形態
第五節 交往規範的形成與變遷
(一)原始自發調節 的交往規範
(二)文明社會法律規範的強制調節
第六節 交往的歷史作用
(一)交往活動與歷史發展
(二)交往活動與人的發展
第六章 馬克思恩格斯交往觀的當代價值——與當代思潮的比較研究
第七章 馬克思恩格斯交往觀的當代意義——構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
第一節 馬克思與哈貝馬斯交往理論之比較
(一)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理論
(二)哈貝馬斯與馬克思理論的傳承與關聯
(三)哈貝馬斯與馬克思交往理論的差異
第二節 馬克思與雅斯貝爾斯交往理論之比較
(一)雅斯貝爾斯的交往三形態論與馬克思的三形態理論之異同
(二)交往的最終目標:“生存”共同體與馬克思真正的人的聯合體
(三)“交往”在二者理論中的地位
第三節 網路交往理論對馬克思交往理論的發展
(一)網路交往產生的歷史與物質技術基礎
(二)網路交往的基本內容及其特徵
(三)網路交往對馬克思交往觀的多重發展
(四)網路交往異化及其克服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理論視域中的和諧交往
(一)和諧交往的內涵
(二)馬克思交往理論的和諧維度
第二節 和諧交往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
(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
(二)如何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三節 和諧交往與構建和諧世界
(一)“和諧世界”理念的提出及內涵
(二)建構和諧世界的主要途徑

創作背景

現代社會的交往早已由古代的原始、自發、狹隘的聯繫,發展為範圍涵蓋全球、跨越時空間隔的各種類型的經濟交往、政治交往、精神文化交往、網上交往等全球網路的深入發展。在人類的交往活動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從類型到內容都呈現普遍發展的現代,回溯馬克思、恩格斯的交往理論,具有重要的意義。基於此,《晚年馬克思恩格斯交往觀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第一,該書在文本開掘上重點研究馬克思晚年筆記的交往觀。作者在肯定馬克思、恩格斯交往思想的獨立地位與價值的基礎上,立足於馬克思、恩格斯晚年文本,梳理、概括出馬克思、恩格斯散布於晚年一系列著作(“晚年筆記”“歷史學筆記”、《給維·伊·查蘇利奇的覆信》《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中的交往思想,並將它們作為一個交往觀的文本群加以系統解讀。在對馬克思、恩格斯早期、中期交往觀沿革的歷史考察的基礎上,對交往的發生、交往主體、交往形態、交往結構、交往方式、交往規則和交往的運行機理及演變機制等問題進行理論上的梳理和概括。
第二,該書加強了馬克思主義交往觀與西方其他交往理論的比較研究。該書對哈貝馬斯、雅斯貝爾斯的交往理論與馬克思交往觀進行對話和比較,認為其交往思想有相通之處。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理論,雅斯貝爾斯的交往哲學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馬克思哲學的啟發,而他們著重從某一個角度和側面發展了交往理論。所以,深化對馬克思交往理論的研究,將為進一步彰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意義提供一條積極的思路,進而從當代的視角闡發了馬克思、恩格斯交往觀的當代價值,昭示了馬克思交往理論的深刻內涵。
第三,該書從交往的視角對中國社會的現實問題作了切近性的研究。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建構是當代中國重要的社會發展理念。在全球化時代,世界交往已成為普遍的事實,中國只有積極參與世界交往,才能廣泛吸收全人類文明成果,實現中華民族的發展。中國提出的建構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已經成為中國國內社會建設、國際社會治理的重要理念、目標和方法,該書通過重新解讀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原始文本,對“交往”範疇進行當代定位,以使其成為體察世界歷史進程、把握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視角。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晚年馬克思恩格斯交往觀研究》
2009年6月
中央編譯出版社
978-7-80211-976-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