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馬克思恩格斯交往觀研究》是李百玲創作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首次出版於2009年6月。
該書立足文本來挖掘馬克思恩格斯晚年著作中對交往主體、交往活動、交往關係、交往規範等的理論發展以及對於社會歷史發展的重要動力作用的實現機制的考察;在當代共同的交往語境下,尋求馬克思主義哲學同西方哲學以及當代新思潮、新發展觀、新社會理論的內在貫通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晚年馬克思恩格斯交往觀研究
- 作者:李百玲
- 首版時間:2009年6月
- 字數:22萬字
- 類別: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
內容簡介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國家與文明起源筆記”中的交往思想 | |
---|---|
第一節 交往是國家與文明起源的動力之一——《路易斯·亨·摩爾根 (古代社會)一書摘要》中的交往觀 (一)古代社會歷史分期中的交往尺度 (二)生存的技術:生產方式與交往手段的相互作用 (三)家庭內部依附型的交往:家庭形式與親屬制度的變遷 (四)獨立型交往主體的萌芽:個體身份的確立與財產觀念的發展 (五)交往的社會化與社會組織的初步形成 (六)交往的制度化與政治組織的形成 第二節 法律是文明社會交往的強制規範——《亨利·薩姆納·梅恩 (古代法制史講演錄)一書摘要》中的交往觀 (一)古代法律關係形成的社會基礎 (二)古代法律關係演進的社會動力 (三)古代法律關係確立的社會後果 | 第三節 原始狀態下人的交往關係——《約·拉伯克 (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狀態)一書摘要》中的交往觀 (一)批判拉伯克在原始婚姻家庭關係上的錯誤看法,指出原始家庭成員的交往關係和地位 (二)批判拉伯克在宗教問題上的錯誤觀點,提出宗教與文明發展的關係 第四節 殖民交往對傳統地域交往的兩重性作用——《馬·柯瓦列夫斯基 (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體的原因、進程和結果)一書摘要》中的交往觀 (一)美洲紅種人的土地所有制與社會交往關係 (二)英屬東印度的土地所有制與社會交往關係 (三)阿爾及利亞的土地所有制與社會交往關係 |
第二章 《給維·伊·查蘇利奇的覆信》中的交往思想 | 第三章 《歷史學筆記》中的交往思想 |
---|---|
第一節 交往思想是“跨越論”的理論前提 (一)外部交往與內部交往促進俄國社會的現代化 (二)“跨越論”的重要前提是與資本主義文明成果的充分交往 第二節 交往是實現俄國社會跨越發展的途徑 (一)交往活動打破農業公社孤立性,為“跨越”提供了必要條件 (二)俄國革命引起的內部與外部交往是實現“跨越”的現實條件 | 第一節 交往是世界歷史發展的重要線索 (一)《歷史學筆記》的主要內容 (二)《歷史學筆記》與馬克思的研究計畫 第二節 兩大新的交往形式:國際戰爭與國際貿易 (一)交往主體的歷史變遷 (二)交往形態的擴展 第三節 由交往而形成的國際關係體系 (一)交往與古代國際關係的形成 (二)交往與近代國際關係體系的形成 (三)交往與世界歷史的生成 |
第四章 恩格斯晚年的交往思想 | 第五章 馬克思恩格斯晚年交往觀的基本要點 |
---|---|
第一節 勞動實踐與語言交往是人類和文化起源的兩大動力——《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中的交往觀 (一)勞動是人類交往的前提 (二)語言的產生表明了人類交往的迫切性 (三)社會的形成體現了人類交往的固定化 第二節 勞動與交往是國家與文明起源的兩個基本動力——《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的交往觀 (一)交往與家庭的起源 (二)交往與私有制的起源 (三)交往與國家的起源 | 第一節 馬克思恩格斯交往觀的歷史沿革 (一)早期交往思想 (二)中期交往理論 第二節 馬克思恩格斯早期、中期交往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交往”範疇 (二)主要內容 (三)交往的發展階段 第三節 交往主體的歷史演變 (一)人類群體意識與依附型交往主體 (二)個體的自我確認與獨立型交往主體 (三)社會化的複雜交往主體 第四節 交往形態的歷史發展 (一)人類社會早期原始自發的交往 (二)文明時代的交往形態 第五節 交往規範的形成與變遷 (一)原始自發調節 的交往規範 (二)文明社會法律規範的強制調節 第六節 交往的歷史作用 (一)交往活動與歷史發展 (二)交往活動與人的發展 |
第六章 馬克思恩格斯交往觀的當代價值——與當代思潮的比較研究 | 第七章 馬克思恩格斯交往觀的當代意義——構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 |
---|---|
第一節 馬克思與哈貝馬斯交往理論之比較 (一)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理論 (二)哈貝馬斯與馬克思理論的傳承與關聯 (三)哈貝馬斯與馬克思交往理論的差異 第二節 馬克思與雅斯貝爾斯交往理論之比較 (一)雅斯貝爾斯的交往三形態論與馬克思的三形態理論之異同 (二)交往的最終目標:“生存”共同體與馬克思真正的人的聯合體 (三)“交往”在二者理論中的地位 第三節 網路交往理論對馬克思交往理論的發展 (一)網路交往產生的歷史與物質技術基礎 (二)網路交往的基本內容及其特徵 (三)網路交往對馬克思交往觀的多重發展 (四)網路交往異化及其克服 |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理論視域中的和諧交往 (一)和諧交往的內涵 (二)馬克思交往理論的和諧維度 第二節 和諧交往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 (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 (二)如何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三節 和諧交往與構建和諧世界 (一)“和諧世界”理念的提出及內涵 (二)建構和諧世界的主要途徑 |
創作背景
作品思想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晚年馬克思恩格斯交往觀研究》 | 2009年6月 | 中央編譯出版社 | 978-7-80211-97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