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隋之際佛教戒律的兩次變革》是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德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晉隋之際佛教戒律的兩次變革
- 作者:夏德美
- 出版時間:2015年10月1日
- ISBN:9787516170007
《晉隋之際佛教戒律的兩次變革》是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德美。
《晉隋之際佛教戒律的兩次變革》是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德美。內容簡介本書從通覽中國佛教戒律發展總趨勢的視角,做出了晉隋之際佛教戒律經歷兩次重大變革的論斷,由此探索了佛教戒律中國化在特定歷史階段的...
佛教戒律書。又稱《薩婆多部十誦律》。後秦弗若多羅和鳩摩羅什等譯。61卷。相傳律文原有八十誦,大迦葉傳承以後至第五師優波掘多始刪為十誦。簡介 【十誦律(Sarvāstivāda-vinaya)】Shisonglu 此律初誦至三誦,含有四波羅夷、十三僧殘、二不定、三十尼薩耆、九十波逸提、四波羅提提舍尼、一百〇七眾學、七滅...
與佛教戒律相比,唐朝《道僧格》對僧人行為的管束面範圍更廣,處罰也更為嚴厲。佛教戒律中,很重視僧人的自身懺悔,沒有世俗法律中肉刑之類的刑罰,也沒有規定違反戒律的僧人要送交官府治罪。唐高宗尊崇玄奘法師 武則天借佛篡位 唐高宗在作太子時,即優禮玄奘法師。唐太宗為玄奘法師的唯識經典作序,大讚玄奘法師:...
二 僧尼作為法律主體,其法律義務是嚴守佛教戒律 三 僧團在法律上被比附為世俗家族,以適應唐律的親等制度 四 寺院成員的尊卑等級被強化,以適應唐律同罪異罰的等級制度 第三節 隋唐時期出現專門適用於僧尼的宗教法 一 《眾經法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宗教法典 二 貞觀十年頒布的《道僧格》是約束佛道二教的唐代...
第六章 漢魏兩晉南北朝的三教關係與兩次毀佛運動 第一節 晉宋之際的因果報應之爭 第二節 晉宋齊梁時期的形神之爭 第三節 佛道二教的夷夏之爭 第四節 沙門不敬王者之爭 第五節 《老子化胡經》與佛道之爭 (三)佛教方面的回應 第六節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滅佛與佛道之爭 第七節 佛道交融與玄佛合流 ...
主要從事中國佛教史、佛教菩薩戒研究。出版《南朝僧尼與佛教中國化》《晉隋之際佛教戒律的兩次變革》《世界佛教通史》(第14卷)等專著,在權威、核心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參與完成的研究項目曾獲國*級圖書獎和省部級優秀專著特等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型科研項目《中華思想通史》子項目《中華宗教思想通史》核心...
夏德美,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魏晉南北朝佛教史、戒律史。獨著有《南朝僧尼與佛教中國化》《晉隋之際佛教戒律的兩次變革》《世界佛教通史》(第14卷),合著有《世界佛教通史》(第5卷),在《中國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學...
第四節 佛教戒律的基本精神 一、重視自省 二、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 第二章 律學的種子:漢魏三國時戒律的傳入 第一節 漢魏佛教戒律的一般特徵 第二節 東漢時的重要戒律學譯述 一、《法鏡經》的律學思想 二、《拔陂菩薩經》和《受十善戒經》的在家菩薩戒思想 三、《四十二章經》的律學思想 第三節 ...
一、原始佛教 約為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佛陀說教最初是口傳,為便於記憶,採取偈頌的形式。佛陀入滅後不久,以摩訶迦葉為首的五百弟子在王舍城外的七葉窟,將佛所說的言教結集起來,以傳後世。當時由阿難誦出佛所說的經,由優波離誦出佛所制的僧團戒律,由摩訶迦葉誦出後又補充結集關於教理和研究的論著...
根據佛教戒律的規定,出家人不再禮敬在家的俗人,上至國王,概莫例外。《大般涅盤經》云:“出家人不應禮敬在家人也。”“然佛法中年少幼少應當恭敬耆舊長宿,以是長宿先受具戒,成就威儀,是故應當供養恭敬。” 《四分律》云:“佛令諸比丘長幼相次禮拜,不應禮拜一切白衣。” 僧團內部雖然確立了長幼次序...
心性”在朝在野兩種玄學互動作用下的晉代士風 東吳政權中後期會稽地區民間謠言的傳播、示意及控制 神仙觀念與東漢宗教思想 東晉至宋佛教戒律的發展與特點 原理、思辨與勢——《隋唐帝國形成史論》讀後 《隋唐帝國形成史論》的視野:相互聯繫中的民眾與國家 “社會與國家關係視野下的漢唐歷史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
三武一宗滅佛對於當代僧團建設具有很大啟示作用,當代佛教要順應國家政治體制,服從政府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加強僧團的規範化建設,維護佛教的純潔性;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恪守佛教戒律;秉持兼容並蓄的人文理念,理性對待文化差異。事件起因 必然性 滅佛是佛教發展到一定程度,中國封建統治必然會採取的措施。首先,...
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人文學院副院長,中國唐代史學會理事、上海市史學會理事、出版《佛教戒律與中國社會》、《江南佛教史》、《漢傳密教》、《北魏前期政治制度》等專著多部,其中《佛教戒律與中國社會》、《江南佛教史》、《漢傳密教》獲上海市哲社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學術成果 另發表《麴氏高昌王國寺院...
所謂“新佛”,就是指將要從兜率天宮下降塵世的彌勒佛,而舊佛當然是指釋迦佛和當時流行的佛教。在他們看來,除魔乃是最好的修行。本來,佛教戒律森嚴,尤戒殺生。而法慶等人則歪曲佛教的教義,以殺人為度人,殺人越多越好。法慶起義的意義在於,借用佛教異端學說為叛亂工具,對後世以彌勒信仰為核心的秘密教門及...
已出版著作有《北魏前期政治制度》、《中國宗教與生存哲學》、《漢傳密教》、《江南佛教史》(修訂本改名《中國東南佛教史》)、《佛教與三至十三世紀中國史》、《佛教戒律與中國社會》、《兩晉南北朝史》、《魏晉南北朝史考論》、《巨觀與微觀視野里的中國宗教》、《晉唐文史論稿》、《華梵雜學集》、《中國...
洪遵,相州人,俗姓時。他八歲到少林寺出家,跟從師父資雲。後被北齊朝庭封為斷事沙門,負責處理僧人違反佛教戒律之事。隋時,文帝也封洪遵為官,但他仍住在少林寺內。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洪遵被舉召赴京,與印度僧人一起譯經。慧安 荊州支江人,俗姓李(一說姓衛)。隋開皇十七年(597年)搜勘...
嚴耀中,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人文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中國佛教社會史史、宗教學等。曾出版《佛教戒律與中國社會》、《江南佛教史》、《漢傳密教》、《北魏前期政治制度》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圖書目錄 序:略說“婆羅門教”第一章 緒論:關於宗教與宗教文化的傳播 第二章 ...
《中古佛教戒律與家庭倫理》,收入《家庭史研究的新視野》,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4月;《理論與方法:歷史學與社會科學關係略說》(於沛、王子今、張國剛、楊念群、楊奎松、沈志華、羅志田、茅海建、趙世瑜、徐藍、桑兵、閻步克、彭小瑜、葛兆光、虞和平),《歷史研究》2004年第4期;《歐洲的中國觀:一個...
直到894年由菅原道真建議廢止後再沒有繼續。中間時間長達200多年。使唐文化及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廣泛傳播作出重大貢獻。歷史背景 公元589年,隋朝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自東漢末年以來中國近四個世紀的分裂動亂,社會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當時日本正是聖德太子攝政,他勵精圖治,銳意改革。為了直接吸取中國的先進文化,而向...
一、印度佛教的政治倫理觀念 印度佛教有著濃厚的出世主義傳統。原始佛教從“人生皆苦”基本價值判斷出發,認為超世脫俗,了斷生死,消除煩惱,才能走向涅盤解脫之道,因而視富貴如浮雲,目權位如糞土,出家僧人對於世俗政治採取遠離的態度。根據佛教戒律的規定,出家人不再禮敬在家的俗人,上至國王,概莫例外。《大般...
《十誦律》是法鼓文化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優波離 內容簡介 佛教戒律書。又稱《薩婆多部十誦律》。後秦弗若多羅和鳩摩羅什等譯。61卷。相傳律文原有八十誦,大迦葉傳承以後至第五師優波掘多始刪為十誦。 此律初誦至三誦,含有四波羅夷、十三僧殘、二不定、三十尼薩耆、九十波逸提、四波羅提提舍尼、一百〇七...
三、略講宗教文獻研究的意義 2 中國宗教文獻的形成與現狀 一、傳統文獻中的宗教成分 二、佛教文獻 三、道教文獻 四、其他宗教文獻 五、民間宗教文獻 3 宗教文獻的學術研究之路 一、傳統學術中的宗教文獻研究 二、20世紀以來宗教文獻研究 三、若干典型研究方法介紹 4 代表性論著簡介 附錄 進一步研讀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