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精華:《金剛經》、《心經》、《寶積經》、《勝鬘經》。。全面開啟人類心靈智慧的不滅明燈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本書目錄,小貼士,
內容簡介
般若精華:《金剛經》、《心經》、《寶積經》、《勝鬘經》。般若為諸佛之母,理解了般若,理解了般若無住的妙用,便掌握了佛教智慧,便可以徹底解放心靈。全面解釋佛教智慧真理,深入開啟我們的心靈本性,拔除迷障,重新認識世間人生。
本書目錄
金剛經
心經
寶積級
勝鬘經
序言
小貼士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於公元前5世紀發源於古印度,其創始人原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現在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與我國孔子大致為同一時代的人,後世尊稱為釋迦牟尼。在漢晉之際,佛教傳入中國。經過二千年來的廣泛傳播,對我國社會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印度佛教的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歷史階段。
一、原始佛教
約為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佛陀說教最初是口傳,為便於記憶,採取偈頌的形式。佛陀入滅後不久,以摩訶迦葉為首的五百弟子在王舍城外的七葉窟,將佛所說的言教結集起來,以傳後世。當時由阿難誦出佛所說的經,由優波離誦出佛所制的僧團戒律,由摩訶迦葉誦出後又補充結集關於教理和研究的論著,即經、律、論三藏。這次結集稱為第一次結集。第一次結集的經典名“阿含”(即聖教的意思),“阿含部”的佛經就是原始佛教的經典。
二、部派佛教
佛陀入滅百年以後,佛教教內出現了明顯的分裂,形成了許多部派,進入到部派佛教時期,總共約五百年的時間。這一時期的佛學可以稱之為部派佛學。最初分裂的部派主要是大眾部和上座部兩派,此後,大眾部分為九部,上座部分為十一部,形成了二十個枝末部派。二十派中,唯有上座部系的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的遺產最豐富,大眾部雖有本未九部,但論書極少。分裂的原因是基於對佛教戒律和教義的不同理解,產生了不同的主張。
部派佛學是對佛學的發展,是從原始佛學到大乘佛學的過渡,其中大眾部的思想就是大乘佛學的先驅。部派佛教後來向大乘發展,從大眾部向中觀派(空宗)發展,從上座部向經量部發展,進而向瑜珈行派(有宗)發展。
三、大乘佛教
公元1世紀,在印度南部從大眾部系統中產生了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把以往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稱為“小乘”。
印度佛教傳入到中國後形成為三大系,即漢地佛教(漢語系)、藏傳佛教(藏語系)和雲南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系)。一般來說,中國佛教主要指漢地佛教。
佛教傳入漢地後,一直流傳發展,其發展歷史可以大體分為三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為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歷經五百年。這是佛教傳入中國的初步發展時期。
第二階段是隋唐五代時期,約五百年。這是中國佛教臻於鼎盛的時期。
第三階段是宋元明清時期,歷時千餘年。這是中國佛教持續發展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