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概念化及其語言表征研究》是2019年06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肖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間的概念化及其語言表征研究
- 作者:肖燕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06
- 頁數:218 頁
- 定價:88 元
- 開本:B5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30613905
《時間的概念化及其語言表征研究》是2019年06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肖燕。
《時間的概念化及其語言表征研究》是2019年06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肖燕。內容簡介本書根據哲學和認知心理學等相關領域的時間概念闡釋,在認知語言學的概念隱喻、概念轉喻和隱轉喻所建構的理論框架內,對時間的概念...
《認知時間詞義學》是一本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肖燕。內容簡介 本書對時間的辭彙語義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探討。在理論淵源上,依據認知語言學的意象圖式和概念化理論,建構了認知語言學的時間詞義學研究架構。在方法上,使用了描述性研究方法和基於語料庫研究方法。在語料的選擇上,選用權威語料庫如...
雙語者語言表征及加工的心理學研究 《雙語者語言表征及加工的心理學研究》是一篇張積家指導的論文,作者是郭智穎。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郭智穎著 導師 張積家指導 學科專業 學位級別 博士 學位授予單位 華南師範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12 關鍵字 第二語言 語言表達 語言加工 認知 心理分析 館藏號 ...
表征是“一種能把某些實體或某類信息表達清楚的形式化系統,以及說明該系統如何行使其職能的若干規則”。表征類型 認知地圖:一種對綜合環境經驗的心理表征,即包括事件的簡單順序,也包括方向、距離,甚至時間關係的信息。表象:當我們在想像某個人或某個東西時,我們的心中就會出現相關的形象。心理學把這種出現於我們...
《語義學與認知研究》述介 認知語義學研究的新視角——《走近認知語義學》述介 L.TalHly的認知語義觀評述——二兼與Langacker和Lakof哩論的比較 《英語介詞的語義學:空間場景、體驗哲學與認知》評介 《時間的結構:語言、意義和時間認知》評介 Marmaridou《語用意義與認知》評介 再評關聯理論——從“後敘”看...
語篇視角語言表征的認知研究——指稱在意識流語篇中的視角標記作用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Discourse Perspective Representation—Reference as Perspective Marker in Stream-of-consciousness Discourse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學術專著系列 趙秀鳳 著 科學出版社 2009年4月出版 定價:38.00 語種:英文 標...
《漢英雙語者語言表征及代碼切換的認知神經機制研究》是依託北京師範大學,由彭聃齡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採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和事件相關電位技術,對漢英雙語者的語言表征、代碼切換及翻譯的認知神經機制進行系統考察,並對跨通道的語言加工工機制進行比較。同時考察不同英語熟練程度和英語獲得年齡對雙語者...
《認知語言學》是長銷多年的語言學經典著作,詳細闡述了語言與大腦認知加工之間的關係。作者首先解釋了概念結構和語言表征的認知過程,進而探討了辭彙語義的認知路向及句法表征,並強調認知語法和構式語法之間的密切關係。本書結構清晰、觀點獨到、論述新穎、易讀性強,既可用作認知語言學教材,也可為語言學研究者提供...
本書是一部系統的元哲學、哲學方法論專著,並涉及了形上學、知識論、語言哲學、倫理學、實用主義等論題內容的討論。該著作聚焦於當代哲學前沿研究“概念工程”(conceptual engineering),並提出了自己的系統看法。概念工程主張哲學的主要任務是修正、改良、刪汰、創發概念(語言表征)。該書圍繞人類和哲學家如何與“...
《詞概念框架元素的語言形式表征研究》選擇豬、狗、鷹、雞和蠅這五個動物詞作為對象代表,依靠所擬構的框架,以其最初的施指為起點,通過“五個結合”,揭示後入框架概念的產生及其形式表征的規律、框架內形式單位參與命名框架外客體的規律、框架內語言.單位消失的表現形式和動因及其對語言體系的影響。其間補充轉喻...
一、網路暴力的概念界定 二、青少年網路暴力的研究方法 三、青少年網路暴力的研究發現及其分析 四、對青少年網路暴力成因的多維討論 五、結論 青年亞文化研究工作坊 《COSPLAY:戲劇化青春》的寫作過程 一、寫作緣起 二、走近研究對象 三、線上研究 ACG部落的尋訪之旅——“御宅文化”研究手記 一、研究對象的概念化:...
4.2 事件結構的表征、概念化 4.2.1 事件結構的語義表征 4.2.2 事件的概念化 4.3 事件複雜性的界定 4.3.1 簡單事件與複雜事件 4.3.2 事件界定的意義 4.4 事件結構與構式 4.4.1 動詞特定構式和動詞類別特定構式 4.4.2 動詞特定構式與事件結構 4.5 動詞與構式的組合限制條件 4.5....
5.重慶市研究生教育優質課程“外語教學基本原理”,2015-2017(主持)。6.《時間的概念化及其語言表征研究》科學出版社,2019(學術專著)。7.時間概念化的轉喻實現方式,《外國語》2012年第3期(CSSCI期刊論文)。8.語言認知與民族身份構建,《外語研究》2016年第4期,(CSSCI期刊論文,中國社會科學網全文轉載)...
研究方向主要為二語習得、認知語言學。研究領域包括學術論文寫作、主觀性與互動主觀性等。教研項目 (1)參與2007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改課題“研究生英語分級教學模式探索”(項目編號:2007021,第五參與人);(2)參與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於語料庫的時間概念化表征研究”(項目編號:12BYY125,...
19. 時間概念化的轉喻實現方式(合作),《外國語》2012年第3期。20. 認知識解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套用認知語言學探索之一,《當代外語研究》2012 年第2期。21. 《去語法化》評介(合作),《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年第3期。22. “形容詞+點”祈使結構的語法轉喻闡釋(合作),《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87、《人工智慧時代的時間概念》 《廣東社會科學》2022.3 86、《毛澤東“極”性辯證法的“氣度”》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1.3 85、《“理解為一種自然史的過程”的人工智慧》,《中州學刊》2020.10 84、《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哲學思維》,《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0.6 83、《第七感:人工...
布魯納認為,人類世界是由大量可辨別的不同物體、事件和人物組成的。據估計,光是可分辨的顏色,就不下700多萬種。沒有兩個人看上去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我們看到的同一物體,也是隨時間、地點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在他看來,人類是出於具有歸類力,才不被周圍環境的複雜性所壓垮的。概念獲得及其策略理論 布魯納認為...
這一研究策略也受到了之前人類學家的影響,包括斯賓塞(Spencer, Herbert)、愛德華·泰勒(Tylor, Herbert)和摩爾根(Morgan, Lewis Henry)——摩爾根是十九世紀第一個提出文化是隨著時間從簡單形態進化到複雜形態的人。懷特(White, Leslie)和斯圖爾德(Steward, Julian)的文化進化論和文化生態主義理論也促進了進化論...
論套用翻譯理論範疇建構及其概念化表征——從旅遊翻譯理論研究的可描述性、可證性與可操作性談起 “英譯漢化”:對外旅遊景介翻譯之大敵 影視譯製的理念——對我國譯製產業發展的思考 旅遊翻譯專業化與職業化道路的有益探索——首屆全國旅遊暨文化創意產業(多語種)翻譯研討會述要 變譯理論在旅遊翻譯中的套用 英語...
(2001)為題概括了“現代哲學的革命”、“當代哲學主流”和“當代哲學趨向”,表征了我們時代的時代精神,並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哲學的歷史與邏輯》為題總結了當代中國哲學的發展歷程和時代使命。教書育人 孫正聿教授在自己的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中,最為看重三個東西:一是思想,二是邏輯,三是語言。他說:所謂“思想...
在這個意義上,認知語言學理論在語篇的創作和理解之間搭建了橋樑。具體來說,研究主要運用以話語場景為基礎的認知構建模式。場景(ground)主要包括言語事件、參與者(說者和聽者,包括他們的共享知識)、以及直接環境(尤其是時間和地點)。在敘事語篇中,通常敘事者構成默認場景的中心,人物的體驗情景構成替代場景(surrogate ...
論套用翻譯理論範疇建構及其概念化表征——從旅遊指南翻譯理論研究的可描述性、可證性與可操作性談起/曾利沙 翻譯規範的歷史運作及其啟示——中國歷史上三次翻譯高潮管窺/朱琳 從一則調查談英語學習以及衡量漢譯英質量的標準/王宏 China English in Intercultural Translation/Jin Huikang ●摘要精選● 多元文化語境下的...
3.2.2 語言單位的圖式與例示 3.2.3 語言單位表征的涉身認知基礎與網路式表征 3.3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翻譯對和翻譯單位 3.3.工 翻譯對中原文單位和譯文單位之間的圖式一例示關係 3.3.2 對翻譯單位及其與翻譯對關係的重新認識 3.4 創造性翻譯中基於互通概念圖式的多樣化例示:從單位到話語的跨越 3。5 本...
5.1 態度的概念 5.2 態度研究的演變 5.3 態度的測量 5.4 態度與行為的關係 5.5 態度的形成與改變 參考文獻 第6章 刻板印象 6.1 刻板印象的基本概念 6.2 各種刻板印象研究 6.3 文藝作品與大眾傳媒在刻板印象形成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7章 隱喻 7.1 隱喻的語言和認知功能 7.2 隱喻理解的機制和作用...
5.2.3 中心語概念在某些結構中的不適用性 5.2.4 構式語法對中心語地位的質疑 5.2.5 結語及討論 5.3 語法及辭彙系統對概念的構建:最簡方案和認知語義學的分歧與合作 5.3.1 概述 5.3.2 語言共性與個性研究的認知及生成語言學觀點 5.3.3 概念化中的封閉與開放系統及其對最簡方案理論的補充...
為了闡述數位訊號處理中的重要概念,本書採用了一些其他教材中未採用的術語和方法。例如,離散時間傅立葉變換、採樣序列的等價序列、符幅特性、在無窮遠鄰域的收斂性、離散最小二乘設計法等。書中也有一些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內容。比如,信號流圖的解析形式及MATLAB解、信號流圖與狀態空間法的轉換和MATLAB解、係數向量...
以上活動的進行空間是在室內完成,具有嚴格的時間規定性和空間制約性,一般情況下不允許有任何的隨意行為。這一層面是該教學模式的基礎部分和主導環節,對其他兩個層面具有直接的統領、指導和制約作用。第二層面:由課堂閱讀、課堂討論、作業練習(包括論文寫作訓練)、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及查閱課外參考資料等環節組成。...
他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將伊拉克戰爭期間的情報概念化,描繪戰爭策劃者希望看到的現實場景,從而為軍隊部署和鎮壓叛亂形成知識框架。在五角大樓工作的兩年時間里,他設計出一切有關伊拉克戰爭的抽象概念,甚至把這場戰爭上升到了藝術的高度。在他眼中,發動一場殘酷的戰爭如同創作一首“三行俳句”,其本身已無任何真實性可...
因此,需要使用文化心理的“時間”概念。媒介形象的價值,表現為分散的時間片段(閒暇的時間片段)的高度集中化。非生產性的“時間”向生產性的“時間”轉化,閒暇向消費的轉化,決定了媒介形象的價值的“時間刻度”。可以說,媒介形象的價值,既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集合(就其生產過程來說),更是“社會非必要勞動時間...
初步的觀察發現,轉喻思維、表現方式、外在表征又分別對應於語言深層、語言淺層和語言表層。就名動轉類而言,它所體現的轉喻過程表現為:從深層來說,人們通過對名詞所表征的事物的外延、內涵內容及其傳承的把握,領悟其中隱含的動作概念。在認識上以對指稱的認識轉指對關係的認識,以事物轉指動作,這是一種轉喻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