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形式勞動量度量法

不同形式的勞動量到底如何統一度量,是關係到勞動價值論是否成立的大問題。要對勞動量進行統一度量,就必須找到勞動的共同屬性(或通約性),然而,人類的一般勞動過程存在若干通約性,究竟應該採用哪一種通約性來作為勞動量統一度量的基本尺度才是最佳的,長期以來存在著激烈的爭論。馬克思主義採用時間形式來度量勞動量和勞動價值量

基本思路,優點,缺點,歷史前提,

基本思路

勞動過程的第一個通約性,那就是所有勞動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李嘉圖提出用最不熟練程度的勞動者在最劣等條件下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度量勞動量,按照這種方法所得出的商品價值量是一個隨機的、不可確定的量,它會隨著不同“最不熟練勞動者”的勞動耗時的變化而變化,也會隨著不同“最劣等生產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馬克思提出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度量商品價值量,即“平均熟練程度的勞動者在社會現有的標準生產條件下,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度量勞動量”。

優點

1、簡便易行。馬克思將一個“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含有的勞動量定義為1,從而避開了複雜的勞動價值計算問題。這種方法只要先確定一個標準狀態的勞動量,再根據幾個折算法則將其他非標準狀態的勞動量折算成標準狀態的勞動量,就可以定性分析任一生產和勞動狀態下的勞動量支出情況。這幾個折算法則就是:複雜勞動折算成加倍的簡單勞動;高勞動強度折算成加倍的低勞動強度;高勞動熟練度折算成加倍的低勞動熟練度;惡劣勞動條件下的勞動折算成加倍的優越勞動條件下的勞動。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社會,體力勞動占較大比例,勞動時間與非勞動時間的區分較為容易,勞動強度、勞動複雜度和勞動熟練度的比較也較為容易,採用時間形式度量勞動量的方法就顯得簡便易行。
2、定性分析直觀明了。採用時間形式度量勞動量的方法可以直觀地描述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情況;還可用以說明,只有直接的、“活”的勞動才能創造新的價值,而任何貨幣與資本只是間接的、“死”的勞動,不能創造新的價值,只能在生產過程中進行價值的轉移。

缺點

1、定量性較差。採用時間形式度量方法無法建立勞動(價值)量與勞動強度、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複雜度等變數的量化關係。
2、適應性差。採用這種度量方法很難區分勞動時間與非勞動時間,很難區分勞動強度、勞動複雜度和勞動熟練度的大小,在對分散的勞動時間、多變的勞動強度、勞動熟練度和勞動複雜度的勞動進行度量時,則表現出較差的適應性。
3、不穩定性高。任何一門科學均要求其度量單位所代表的實際內涵具有較高的穩定性,不能因地域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價值理論的基本度量單位所代表的實際內涵也應具有較高的穩定性。然而,單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代表的實際勞動量會隨著社會區域和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變化而變化,是一個極不穩定的值。例如,某種形式的手工勞動條件在不已開發國家屬於正常的勞動條件,而在已開發國家可能屬於惡劣的勞動條件;某一雜技演員所進行的勞動屬於熟練勞動,但在雜技之鄉可能只算作非熟練勞動;某一腦力勞動在過去屬於複雜勞動,但到今天可能只算作簡單勞動。採用時間度量方法與採用貨幣度量方法一樣,只能求出勞動量的相對值,而不能求出其絕對值。因此不同時空範圍內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價值內涵之間難以進行相互換算,難以進行空間上的橫向比較和時間上的縱向比較,從而表現出極大的時空局限性。

歷史前提

由於馬克思當時所處的社會生產力狀態屬於大機器生產,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機器是主要的生產資料;②勞動方式和勞動條件都基本相似;③勞動時間與非勞動時間的區分較為明顯;④勞動強度、勞動複雜度和勞動熟練度的定性區分也較為容易;⑤信息勞動無論是在人數上還是在產值上都只占很小的比重。此時,採用時間形式度量勞動量倒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但是,隨著社會向資訊時代的發展,這種度量方法越來越暴露其弱點:無法對複雜的社會現象、社會趨勢和社會變數進行定量描述;無法圓滿解釋許多新的社會現象。因此,除了政治經濟學,再沒有其他社會科學採用這種度量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