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銅矛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秋銅矛
- 館藏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 所屬年代:春秋
- 類別:武器
- 材質:銅
- 質量範圍:0.01-1kg
- 規格尺寸:長17.8cm
- 藏品編號:15033
- 文物級別:一般
- 文物來源:接受捐贈
- 完殘程度:基本完整
- 入藏時間:1949年10月1日-1965年
春秋銅矛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春秋銅矛 春秋銅矛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這件夔龍紋青銅矛通長31.4厘米,矛身長19.4厘米,兩刃寬3.5厘米,矛身有四條突起的脊,前聚成鋒。銎部長12厘米,圓銎中空,銎徑為2.4厘米,圓銎飾有夔龍紋,銎口部飾有重環紋。銎上有兩個穿。矛上有明顯的鑄綠。藏品簡介 藏品名稱:春秋夔龍紋青銅矛頭 收藏者:姜威 藏品來歷:“這件藏品是我2003年...
春秋晚期銅矛 春秋晚期銅矛是一件春秋晚期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春秋晚期銅矛殘長27.4厘米,刃寬0.7厘米。
春秋雙系銅矛 春秋雙系銅矛是春秋時期的文物。
戰國青銅矛 戰國青銅矛是春秋戰國時期文物,2014年徵集於寧夏固原市原州區,現收藏於寧夏固原博物館 。文物歷史 2014年徵集於寧夏固原市原州區,現收藏於寧夏固原博物館 。文物特徵 戰國青銅矛長32厘米,刃寬4.5厘米,骸呈銎狀,兩側附圓形系,柳葉狀長葉,銎漸細,延伸葉身呈脊,葉兩側刃向前收攏成尖狀鋒。
鄅君銅矛 鄅君銅矛,春秋晚期兵器。臨沂市相公鄉王黑墩村鳳凰嶺人殉墓出土。矛兩刃中腰內弧,棱形脊,橢圓銎,後有半圓雙尾叉。通體飾菱形“壓卯暗紋”。通長30.7厘米。紋飾處理與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劍飾相同,似為吳越產品。矛所出墓有認為是之墓。
矛的基本形制有狹葉、闊葉、長葉、葉刃帶系和凹口骹式等。 主要功能是刺擊,由矛頭,柄和柄末端的激組成,它與戈、戟、殳、弓、矢並列為“五兵”。春秋時期的矛,按其用途分為酋矛和夷矛兩種。《周禮》考工記對其規格的記述,步兵用的酋矛為4.5米,戰車士兵用的九矛為5.4米。但是,當柄長超過使者身長的...
那種扁菱形狀骹部、葉作柳葉形的短骹矛,還有那種半環形雙系的特短骹矛均不見於北方地區,其上嵌綠松石的幾何魚紋更突顯出其獨特的地方色彩,那種異形稜錐體的矛,更是大洋洲所獨有,因為該型青銅矛在北方地區要晚到春秋戰國時期才開始流行。儘管大洋洲部分青銅矛與北方地區相同,但大多數具有自己的特點。其既...
兵器置於棺槨之間東北和西北部,有銅戈、銅矛、銅鏃、甲冑等,車馬器棺槨之間東、西、北三面均有放置,有車轄、軎、馬銜鑣。玉石器有石圭、玉圭、玉玦等。特別在墓室西北角“集束”放置29件石圭,最長者約25厘米,很是搶眼。棺蓋板上放置有2組4件銅霎,另有成組的棺串飾。《春秋公羊傳》桓公二年,何休注:...
上述兵器雖然都是銅制的,但在形制上有很大創新,表現了青銅武器的高度發展。例如,殷周以來的矛頭多為柳葉形或長三角形,有較長的簡形附以環紐,而出土的秦矛則刃體趨向寬而直,變短並附孔以固膠,通體長度穩定在15厘米左右。據《考工記》所載,最長的夷矛不過三尋,約合今5.54米。春秋時代的劍,一般長...
西周末到春秋時流行圭鋒的中胡二穿戈,以上村嶺虢國墓地出土的“虢太子之徒戈”為代表。戰國時戈均為長鬍多穿,援較瘦長,援與的夾角更大。商周戈的長短,與使用的不同有關,一般說來,戰車上用的戈較長,步戰用的戈較短,例如湖南長沙瀏城橋東周墓出土的銅戈,長的全長達314厘米,短的僅長140厘米。③...
春秋 銅矛 戰國 鳳鳥蓋銅瓠壺 戰國 嵌錯龍鳳紋銅壺 戰國 蔡侯產銅戈 戰國 銅劍 戰國 銅劍 戰國 複合銅劍 西漢 船紋雙耳銅提筒 戰國 羽狀地紋鏡 西漢 四葉龍紋鏡 東漢 龍虎瑞獸畫像鏡 東漢 重列神人車馬畫像鏡 東漢 神人禽獸畫像鏡 東漢 半圓方枚神獸鏡 東漢 李氏龍虎鏡 東漢 李氏龍虎鏡 三國 重列神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