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晚期銅矛是一件春秋晚期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春秋晚期銅矛殘長27.4厘米,刃寬0.7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秋晚期銅矛
- 館藏地點:南京博物院
- 所屬年代:春秋晚期
- 刃寬:0.7厘米
春秋晚期銅矛是一件春秋晚期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春秋晚期銅矛殘長27.4厘米,刃寬0.7厘米。
春秋晚期銅矛 春秋晚期銅矛是一件春秋晚期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春秋晚期銅矛殘長27.4厘米,刃寬0.7厘米。
鄅君銅矛 鄅君銅矛,春秋晚期兵器。臨沂市相公鄉王黑墩村鳳凰嶺人殉墓出土。矛兩刃中腰內弧,棱形脊,橢圓銎,後有半圓雙尾叉。通體飾菱形“壓卯暗紋”。通長30.7厘米。紋飾處理與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劍飾相同,似為吳越產品。矛所出墓有認為是之墓。
這件青銅矛呢,我們認為應該是在春秋的中期,通常呢,這個矛都是兩邊有刃,這個呢四邊都有刃,這個是它最突出的一個特點;第二個特點呢是它的這個紋飾,像夔龍夔鳳似的這樣的紋飾,這個在一般的矛裡邊是絕對沒有的,所以我認為這個矛是矛裡邊一個精品。丁孟:矛呢在青銅時代一直是主要的兵器,這件青銅矛上邊...
春秋雙系銅矛 春秋雙系銅矛是春秋時期的文物。
矛桿長度一般為270-290厘米.l971年長沙春秋晚期楚墓中出土的兩支帶柄之矛,一支柄長297厘米,木質;另一支柄長280厘米,“積竹”柄。春秋後期,公元前484年(周敬王三十六年、魯哀公十一年),齊軍侵魯,魯季孫氏家臣冉求帥三百徒卒參加戰鬥,“用矛於齊師,故能入其軍”。可見矛已是步兵同車兵戰鬥的有效...
楚王孫(漁)之用銅矛 楚王孫(漁)之用銅矛是一件青銅器文物,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通長27,寬4.7,葉長19,銎徑3.3×2.3,00 出土環境 荊門左冢M3:29
那種扁菱形狀骹部、葉作柳葉形的短骹矛,還有那種半環形雙系的特短骹矛均不見於北方地區,其上嵌綠松石的幾何魚紋更突顯出其獨特的地方色彩,那種異形稜錐體的矛,更是大洋洲所獨有,因為該型青銅矛在北方地區要晚到春秋戰國時期才開始流行。儘管大洋洲部分青銅矛與北方地區相同,但大多數具有自己的特點。其既...
兵器置於棺槨之間東北和西北部,有銅戈、銅矛、銅鏃、甲冑等,車馬器棺槨之間東、西、北三面均有放置,有車轄、軎、馬銜鑣。玉石器有石圭、玉圭、玉玦等。特別在墓室西北角“集束”放置29件石圭,最長者約25厘米,很是搶眼。棺蓋板上放置有2組4件銅霎,另有成組的棺串飾。《春秋公羊傳》桓公二年,何休注:...
鋼鐵兵器出現於東周時期,所知最早的標本是湖南長沙出土的春秋晚期鋼劍,是由含碳量為0.5%左右的中碳鋼反覆鍛打而成,長僅38.4厘米。戰國晚期鋼鐵兵器始廣泛裝備部隊,鋼鐵兵器都是用塊煉鐵滲碳製成,有的刃部經過淬火,主要器形有戟、矛、劍。鐵戟與青銅戟不同,前有尖刺,一側垂直旁伸刺狀戟枝,形似“卜”...
上述兵器雖然都是銅制的,但在形制上有很大創新,表現了青銅武器的高度發展。例如,殷周以來的矛頭多為柳葉形或長三角形,有較長的簡形附以環紐,而出土的秦矛則刃體趨向寬而直,變短並附孔以固膠,通體長度穩定在15厘米左右。據《考工記》所載,最長的夷矛不過三尋,約合今5.54米。春秋時代的劍,一般長...
矛的基本形制有狹葉、闊葉、長葉、葉刃帶系和凹口骹式等。 主要功能是刺擊,由矛頭,柄和柄末端的激組成,它與戈、戟、殳、弓、矢並列為“五兵”。春秋時期的矛,按其用途分為酋矛和夷矛兩種。《周禮》考工記對其規格的記述,步兵用的酋矛為4.5米(其實是常旗的2.8米加四尺夏尺0.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