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晉文公

春秋五霸之晉文公

晉文公,生於公元前697年或前671年,崩於公元前628年。公元前 632 年,晉國聯合了秦、齊、宋等國,出動兵車七百乘,與楚國大戰於城濮(今山東濮縣),楚人戰敗。晉文公和齊、魯、宋、衛等七國的君主會盟於踐土(今河南滎澤),並得到周王的策命。這年冬天,晉國又會諸侯於溫(今河南溫縣),周王也被召赴會,晉國由於勝楚國而躍升為中原的霸主

基本介紹

  • 本名:重耳
  • 別稱:晉文公、公子重耳
  • 所處時代:春秋
  • 民族族群:華夏人
  • 出生地曲沃(今山西聞喜縣)
  • 出生時間:公元前697年或公元前671年
  • 去世時間:公元前628年
  • 主要成就: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霸業之前,霸業初成,晉楚爭霸,

霸業之前

晉國在春秋初年是很小的。晉國建都於翼(今山西翼城),它的疆域包括今天晉南和汾、澮流域一帶。晉國西面有呂梁山,東面、南面有太行山中條山,這樣的地理環境,對於晉國和中原的交往是大有妨礙的。
晉國在春秋初期的幾十年間,內亂一直未停息。到公元前 678 年,晉武公才結束了長期的分裂狀態而把晉國統一起來。到獻公時,他把原來晉國的一軍改為二軍以擴大兵力。隨後消滅掉了耿(今山西河津)、霍(今山西霍縣)、魏(今山西芮城)三個小國,接著又消滅了虢(今河南陝縣)、虞(今山西平陸)兩國,晉國的疆土開始從黃河北岸伸展到南岸。另外又占領了黃河以西的一些地方。晉國開始強大起來。
晉獻公死,諸子因爭王位而釀成內亂,相繼在位的是碌碌無能的晉惠公和晉懷公,晉國一直處於動盪不安的狀態。

霸業初成

公元前 636 年,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晉國公子重耳,在秦國的援助下而回國繼位,這就是有名的晉文公。《左傳》說他備嘗“險阻艱難”,所以即位後能任用有才幹的趙衰、狐偃等人,並注意發展農業、手工業生產。經過晉文公的整頓,晉國政權得到了鞏固,並出現“政平民阜,財用不匱”的局面。
公元前 635 年,周王室發生了王子帶之亂,周襄王到鄭國避難。晉文公出兵殺了王子帶,護送周襄王回國。周襄王為了酬謝晉文公的功勞,把陽樊、溫、原和欑茅之田(今河南濟源、武陟一帶)賜給晉國。晉文公興兵勤王所得到的好處,不僅獲得了土地,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晉國在中原諸侯中的威望。

晉楚爭霸

自從齊國霸業中衰以後,楚國又成為中原局勢的支配力量,不僅魯、鄭等國都屈服於楚國,甚至像齊這樣的大國也受到楚國的威脅。野心勃勃的晉文公,為了要稱霸於中原,就必須先把打擊的矛頭指向於楚國。
公元前 633 年,楚國圍攻宋國,宋國告急於晉國。晉人先去侵伐曹國和衛國,並將侵占到的曹、衛之田送給宋國。楚國遣使至晉國,表示願解宋國之圍,但交換條件是晉國也必須從曹、衛撤兵。而晉人私許曹、衛撤兵,使曹、衛背叛楚國而服從晉國,晉國又拘禁楚國使者以激怒楚國。公元前 632 年,晉國聯合了秦、齊、宋等國,出動兵車七百乘,與楚國大戰於城濮(今山東濮縣),楚人戰敗。晉文公和齊、魯、宋、衛等七國之君主會盟於踐土(今河南滎澤),並得到周王的策命。這年冬天,晉國又會諸侯於溫(今河南溫縣),周王也被召赴會,晉由於戰勝楚國而躍升為中原的霸主。
晉文公死,晉襄公繼位。晉襄公依靠的是晉文公手下的一批老臣,晉國並沒有因為晉文公死而中斷其霸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