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灣鎮

春灣鎮

春灣鎮位於陽春市北部,漠陽江上游,全鎮總面積352平方公里,鎮區規劃面積38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3.5平方公里,轄25個村和1個社區,春灣鎮轄區總人口接近8.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占4萬。居民使用白話涯話

春灣鎮為全國1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之一、廣東省省級中心鎮、廣東省26個綜合改革試點鎮之一。春灣鎮是陽春市的糧、蔗、菜、果主產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春灣鎮
  • 外文名稱:Chunwan Town
  • 別名:黃泥灣
  • 行政區類別:城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陽江市陽春市
  • 下轄地區:轄25個村和1個社區
  • 電話區號:0662
  • 郵政區碼:529616
  • 地理位置:陽春市北部,漠陽江上游
  • 面積:352平方公里
  • 人口:8.9萬人
  • 方言:白話,涯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龍宮岩,石林,通天蠟燭,通真岩,蟾蜍石,劉三姐歌台等
  • 火車站:春灣站
  • 車牌代碼:粵Q
  • 行政代碼:441781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地理環境,自然資源,水能資源,礦產資源,經濟概況,綜述,商貿重鎮,工業園區,特色農業,社會事業,城鎮建設,養老保險,社會保障,計畫生育,交通,旅遊概況,風景名勝,名勝古蹟,特產,歷史文化,

地理環境

春灣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明顯,乾濕分明,年平均22度,年降雨量2400毫米,年日照對數1700小時,具有水、熱、光同季特徵,氣候宜人。

自然資源

水能資源

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漠陽江及其支流貫通全鎮,還有中、小型水庫、陂頭等水利工程達60多宗。

礦產資源

礦藏主要有金,磷,煤,大理石,花崗岩,石灰石等,其中大理石已被國家建村部定為“406”“407”號優質資源。

經濟概況

綜述

2003年全鎮社會總產值7.18億元,工農業總產值5.76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62億元,農業總產值4.14億元,第三產業1.1億元,一、二、三產業比例為6:2.4:1.6。2003年全鎮財政總收入104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890元。
2014年,全鎮預計實現社會生產總值26億元,增長11.4%。
其中農業總產值預計實現7.8億元,增長9.2%;工業總產值預計實現12億元,增長10.4%;第三產業預計實現6.2億元,增長16.3%。
2014年春灣鎮稅收收入任務2161.68萬元。其中:國稅收入任務256.68萬元;地稅收入任務1905萬元。1—10月份稅收入庫實績1671.19萬元,完成年度收入任務的77.31%。其中:國稅收入224.17萬元,地稅收入1447.02萬元。

商貿重鎮

春灣鎮向來是粵西著名的商貿重鎮,商品意識較強,市場體系較為完善,素有“小廣州”之稱。由於市場繁榮,流通興旺,吸引很多商人在春灣投資辦實業。
2001年以來,潤華、佳惠、真實惠、萬家福、好鄰居等幾個大型超市相繼開張,給春灣商貿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場的繁榮,帶動了商業、運輸業、飲食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春灣商貿呈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經濟的發展,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春灣成為遠近聞名的商貿重鎮,周邊鄉鎮和鄰近市縣的人都習慣到春灣置業、購物和娛樂消費。
在該鎮落戶的針織廠有33家、五金電子、塑膠製品、冶煉等企業10多家,小水電企業30多家,吸納了城鎮和農村富餘勞動力15000多人,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有效增長。2003年,鄉鎮企業總產值2.9億元,實現利潤1998萬元。
多年前的春灣多年前的春灣

工業園區

春北工業園區選址於陽春市北部、漠陽江上游的春灣鎮,全鎮總面積352平方公里,鎮區規劃面積38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3.5平方公里,轄25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8.9萬人,其中在城鎮居住人口3萬人。春灣鎮是粵西著名的商貿重鎮,是廣東省的省級中心鎮,是陽春市北部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擁有優越的地緣、資源優越和便捷的交通條件以及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特別在地理位置相當優越,三茂、春羅鐵路在此交匯,兩條省道S113、S369貫穿東西與南北,區域中心位置尤顯突出。
擬開發的春北工業園區位於春灣鎮西面,崆松線與春羅公路交匯處,距春灣火車站約2公里,離珠三角恩平約60公里,有省道S369線通過,交通便利,是建立工業園區的理想之地。該工業園區設計總面積5000畝,工程分二期完成,開發總成本約14313萬元,園區以山坡地、旱地為主。附近有自然村5條,人口約600人,搬遷費用較小。園區東邊有變電站一個,西南有清水塘大沖塘供水工程,為園區用水、用電提供保障。園區離漠陽江約1000米,排污方便。
春灣鎮春灣鎮

特色農業

一、糧食作物。一九九九年,全鎮糧食作物8.9萬畝,其中水稻面積6萬畝,總產3.6萬噸;玉米1.6萬畝,總產4000噸。二、林業生產。鎮實行林果並舉,規劃高山遠山造林,25坡度以下的山地種果。經濟林以松、杉、桉等為主,今後,將對其進行結構調整,低效益林木將逐步減少,改種高產值的如馬占相思等品種。除了鼓勵私人承包開發外,還規劃5萬畝高山地招商引資開發。
三、畜牧業的發展。鎮的畜牧業以雞、豬為主要項目。溫氏漢集團公司下屬的陽春市哼盛養殖有限公司每年可向市場提供150萬隻肉雞。與此同時,鎮還大力發展山地雞,農民專營或在果場兼養的優質山地雞,每年可提供100萬隻以上。以種養大戶嚴顯湖的立體養殖場為示範點推廣瘦肉型豬的生豬品改工作推動了全鎮生豬生產,逐漸淘汰不適應市場的品種,提高豬的產值。
99年統計,生豬飼養量達12萬頭,其中75%為瘦肉型豬。出欄肉豬3萬頭,外銷豬苗約5萬頭,形成了旺盛的豬市場。另外,山塘、水庫也成了鎮農民致富的另一條路子,在山塘、水庫養鴨,既利於鴨的生長,又充分利用了鴨糞餵魚。全年鴨飼養量達60萬隻,是鎮畜牧產業的第三大支柱。在搞好支柱產業的同時,鎮還鼓勵農民發展養兔、養羊,已建立了場、羊場各一個,豐富了我鎮畜牧業的種類,也推動了畜牧業生產的發展。
四、水產養殖的發展。鎮對漁業一向比較重視。結合市場的供求情況,引導養殖戶養殖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種,並改進養殖方法,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產量產值。鎮年產商品魚1800多噸,除了常見的四大家魚外,鯪魚淡水白鯧、單性羅非魚、本地塘虱等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其中鯪魚已成為我鎮重點養殖品種,並成為了全市的鯪魚養殖基地。
五、蔬菜生產。蔬菜是鎮農業收入的重要支柱,全鎮80%的農民都有專門的蔬菜地。,全鎮常年種菜面積8400多畝,複種面積3.3萬畝,隨著品種不斷最佳化,技術不斷提高,年總產量達6.6萬噸,總產量可達3000多萬元。因此,蔬菜生產成為鎮家業的龍頭產業。
六、水果生產。鎮在貫徹省市山區開發會議精神中,結合實際情況,規劃好25坡度以下的山坡地,進入大規模開發,形成鎮水果生產的基本架構。在種植品種方面,淘汰了不適應市場的老品種,種上新的名優水果,力爭幾年內水果生產上到一個新的台階。,已種上優質的龍眼、荔枝、李子等3萬多畝,其中2萬多畝已有收穫,99年總產量已達7000噸。預計五年後水果可達1.2萬噸。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全鎮通信、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鎮內建有大小酒店旅館30多家,其中高檔的有好時光酒店、龍宮酒店、新楓林等7家有500多張床位的酒店;建有日產7500噸自來水廠和11萬伏變電站;
建設了三大綠化花壇和二大綠化廣場以及街道綠化帶;開發了春光花園、三街朗開發區、站前開發區、汶東花園等9個商住小區和新建了大型的春湖苑商住樓等,總開發面積46萬平方米,已吸引5000名本鎮農民和外鎮民眾在鎮區定居;
投資2800萬元建設排水溝總長22.8公里;投資4000萬元建設了春灣大道、青雲路、迎賓大道、蓮花路等主次幹道19條,總長達18.6公里,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城市架構。隨著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吸引了大批資源型企業到本鎮落戶創業。
街道街道

養老保險

2013年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的基礎上,至2014年11月,2014年已完成擴面參保295人,完成擴面參保任務的275.7%。2014年春灣鎮應續繳費人數35635人,至2014年11月已完成續繳費22963人。

社會保障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強農村、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戶的動態管理,嚴格審批程式,至2014年10月底共發放各項優撫優待、救助等資金1028.2萬元。其中,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75.6萬元;發放五保供養資金287.2萬元;發放救災救濟資金73.3萬元;發放醫療救助金22.1萬元;發放各類優撫對象優撫優待等資金共270萬元。

計畫生育

強化計生責任與經常性工作,鎮委出台《春灣鎮2014年人口與計畫生育層級動態管理責任制》,調整獎勵金額並抓好落實,2014年完成四術1604例,其中上環669例,補救措施142例,結紮793例(其中純二女扎23例)。
為了進一步掃清“四術”庫存,積極開展計生服務月集中活動,抓好流動人口信息平台的信息交換和反饋工作,堅持抓宣傳教育,加強社會撫養費的徵收力度,至2014年11月,已徵收社會撫養費360萬元。

交通

春灣鎮地理位置優越,地處省道新高線S113和聖貴線S369的交匯處,三茂鐵路、貫穿南北,春羅鐵路可直達桂林,廣東至廣西和三茂鐵路在此中轉,成為大西南的鐵路中轉站,是粵西新興的交通樞紐,區域中心位置日顯突出。

旅遊概況

春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自然風光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俱全,細分有:地質奇觀、森林、河流、溫泉、古建築、地方文化等。
春灣旅遊以石林、龍宮岩通天蠟燭等景點發展觀光旅遊;以春灣影視外景拍攝基地、春灣影視城影視展影中心、春灣騎樓等為特色,拓展文化特色旅遊;以觀光農業、生態農業、一河兩岸等為特色,拓展生態度假旅遊;以“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等為新亮點,推廣科考旅遊。

風景名勝

春灣主要景區有:石林景區、那烏景區、百富景區、生態農業觀光區,其中石林景區是春灣鎮主要旅遊觀光和科考景區,也是春灣影視文化旅遊的品牌。景區面積336.66公頃,設主次兩個入口,三個功能區。
(1)風景名勝區:以石林、龍宮岩為主,包括景區內百頁劍門、龍宮寶窟、通天蠟燭、石林遠眺、青雲古寺、慈雲普渡、銅石蟬林、狹谷幽地八大景點。
(2)科考文化遊覽區:以地質博物館、影視城影視展影中心為主,包括地質科學影視文化兩部分。利用申報地質公園的契機,可設定地質科學博覽廳,讓遊客領略自然風光的同時,了解一些神秘的地質科學、以及相關的宇宙科學等。可通過圖片展覽、電影放映等形式引導遊客參與。

(3)水上活動區:通過湖化石林景區,開闢水上遊覽為主。石林景區有山、林、洞、寺,但水景尚不夠,規劃構想從東面引水入景區,婉蜒曲折,時而涓涓,時而廣闊,並增設遊船碼頭,為遊客開闢水上遊玩和遊覽線路。

名勝古蹟

通真岩(又名銅石寺),留有宋代以來的名人墨跡,有明清時期譽為陽春八景之一的“銅石禪林”還有慈雲岩,青雲寺,瑞馨書室,通天蠟燭龍宮岩,蓮花垌石林等。
通天蠟燭通天蠟燭

特產

春砂仁赤小豆,香芋,三黃雞享有盛譽。

歷史文化

春灣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以中國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列入國家地質公園。鎮內現存有春州治、勤州治等兩個唐、宋古城遺址。歷宋、元、明、清至民國,春灣為鹽業集散地。抗日戰爭時期,廣東國民大學、省人民銀行曾移遷春灣,時稱“小廣州”。解放後,春灣以鎮建制,60年代列入中國百大名鎮。
春灣位於漠陽江上游與西江之間,古代是中原文化進入西江以南高涼地區的主要通道。至隋唐期間,其因地理顯要,時隸新興,屬廣州轄地;時隸陽春,屬冼馮勢力的控制範圍。
春灣古代為中原移民區,漢、俚、僚民族雜居,抗日戰爭時期又是廣州的移民區。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形成一種富有活力和富有彈性的文化,頗具開放精神。
春灣是古高涼縣地,古稱那烏(六烏),宋代稱黃泥灣。那烏,古越語,南越人稻作的地方。越人為中國南方各少數民族的總稱。六烏即上古的駱越秦漢史稱:“北方胡,南方越”,至西漢有南越、閩越東甌西甌等越族,在東漢稱為烏滸、夷僚,六朝後以俚僚並稱,今發展為瑤、畲、苗、亻良、壯、黎、侗、白、水、布依、毛南、么佬、仡佬等多個民族。
春灣包括陽春其他地區的俚僚民族在明代末期已經基本漢化,後有趙、麥、盤等三姓瑤族陸續回遷陽春。無論瑤族、漢族、還是其他移遷而來居留的少數民族的陽春人,大都信奉盤王。凡有村落的地方都立有盤王神祉,其供奉的盤王神像是個狗頭人身的圖騰,盤王即盤瓠,是狗王神。高涼地區的名稱源於“狗狼”諧音,自古相傳陽春先民是盤王的嗣裔,盤王曾在陽春這片古海隅的岩山地帶開天劈地。
經考古還發現,春灣在舊石器晚期已有人類居住,在眾多岩群洞穴里發現有豐富的古文化層,已出土有各類的動物化石,發掘出西漢印紋陶器和繩紋板瓦等文物。通真岩也出土有劍齒象牙齒及骨骼的化石,其屬舊石器時期洞穴遺存物。
春灣漢代遺址古舊塘村,出土有建築材料板瓦、筒瓦和日用陶罐以及鐵鉞農具等遺留物幾千件。陶罐胎的斷面處呈青灰色,質地堅硬,火候較高。胎表面附有黃綠、黃褐和近灰色的一層極薄釉,這是在吸收了原始陶器表著釉的經驗基礎上,又創燒了以銅為呈色劑的低溫鉛釉的一項工藝技術。它表明春灣地區當時已具有與中原漢代同期陶器燒制水平,以及上古狗狼文化與中原文化同具文明。特別是鐵鉞農具的出土,體現今春灣在漢以前已將鐵器套用在農業生產上。春灣古代各種文化包括陶器文化創造者應是漠陽江古代的先人,其舊石器時期穴居先民應與陽春後來古代俚僚民族有直接淵源。這為探討狗狼民族起源、發展及其與漢族融合的過程,提供了直接的物證。
漢古舊塘村遺址出土遺存物中發現有鋪地磚。鋪地磚,呈正方形,長寬均約20厘米,厚2.5厘米。磚面花紋裝飾有兩種:一種花飾四葉紋,四葉中間有一個棱格紋,線條凸起,圖形規則工整,均為模製;另一種為圓圈紋,由五個圓圈組成圖案,中間稍大,四角的較小,圈的線條是凹下去的,由兩條線組成。中間大圈線條,為輪制,深淺一樣,小圈由三條線組成,線條是用手工刻劃的,線條有深有淺,也不夠圓,磚面四圈1.5厘米,刻劃欖角紋。胎質呈青灰色,火候較高,質地堅硬。此物為全省首次發現。
古舊塘村遺址位於漠陽江邊,南向有個大池塘,四周有人工壘築的四個哨崗的土丘。遺址發現5000多件陶器殘片,還有鋪地磚。這種鋪地磚在秦漢時期已屬豪華的侈奢品,在它的上面那將是一種級別很高規格的建築物。從古舊塘村形制推訂,極有可能是一直尋找未果的南越坍國趙佗的行宮,省文物專家也認同這個觀點。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略取陸梁地,於嶺南設桂林、南海、象郡等三郡。為了穩定嶺南地區局勢,以任囂為南海尉,趙佗為龍川令,領50萬眾留守,還徵調15000名未婚女子與守戍將士成婚定居,還強迫從中原勞力移遷嶺南,與越人雜居,公元前217年,趙佗建立南越國,自立為南越武王,相鄰越人各部歸屬南越王屬地,廣州成了越族集團的政治中心,作為趙佗行宮的春灣則成為南越集團的重要據點,同時也是古高涼兩川地區的經濟文化的重要視窗。
春灣在地區在南北時期,曾經歷“七年征俚”。公元529年,梁武帝為了在今陽江增設港口和進一步控制俚人高涼地區,委派西江督護、高要太守孫?邰發動了征討俚人的戰爭,孫?邰聯合新州渠帥盧氏勢力集團,從高涼縣地今新興縣的簕竹、河頭、天堂等地區開始,沿漠陽江而下,遭到俚人奮起反抗。這場戰爭長達七年的時間,史稱“七年征俚”。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高涼地區設定有羅州、高州和南梁州。下分設為陽春、高涼、齊安(恩平)、海昌(高州電白)、電白(高州電白)、石龍(化州)等十二郡。甌越人渠帥寧巨為羅州刺史,占據鑒江西部。孫?邰為高州刺史,占據鑒江東部和漠陽江下游及沿海地區。梁朝以南梁州羈縻南越高涼部落,由冼夫人兄冼挺為南梁州刺史。今春灣的地區被參戰的新州刺史盧子雄占據管轄。直至梁末,盧氏反叛,冼夫人協助陳霸先平剿新州盧氏勢力,春北三縣地包括今春灣奪區又重回冼馮勢力的控制範圍。隋末至唐武德二年(615-620年),今春灣及新興縣由隋高涼郡通守冼寶徹起兵反隋時割據,唐武德三年及唐統一後相當一段時間歸入冼夫人孫子馮盎管轄,高涼地區包括今春灣及從新興到海南島,統稱“高、春、羅、辯、雷、崖、儋、新”等八州。馮盎為總管。在此之後,春灣地區歸入陽春轄地。
七年征俚期間,今陽春與新興交界地河頭、簕竹一帶的山頭全被官兵放火燒光,山上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此後每遇上暴雨山洪,山上崩塌的黃泥土沿著漠陽江源頭沖涮下來,淤積春灣一帶的河道。唐、宋時期,春灣仍為澤國澇田,通天蠟燭通真岩、小銅石直至那星潭葛岩山全線的河道被黃泥、沙石淤塞。同時,受阻山洪又從西邊今春灣中學一帶衝擊出另一條新的河道。新舊兩河道夾著一塊瘀積地,這就是今春灣地區。黃泥灣也由此得名。唐代劉三姐山歌曾描繪春灣唐代兩河裹夾的地理形勢,在劉三姐山歌里唱道:“妹今住在大村場,兩蔸榕樹夾蔸樟,中間有個河中廟,兩邊就是藕絲塘。”“中間那條進妹村,一條江水兩邊分;房頂生草是妹屋,門口兩邊有石墩”(《劉三姐問村問姓問名歌》)。
春灣歷史文化深厚,不僅具有達摩禪宗佛教文化、歌仙劉三姐文化,而且具有獨特的狗狼民俗文化;不僅在自然景觀方面優美,而且銅石禪林、劉仙三姐歌台、唐宋兩代古州城等人文景觀方面也豐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