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歸(唐代杜甫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春歸》是唐代詩人杜甫所寫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詩先寫詩人歸來時草堂的情景,再寫詩人賞春的行為,最後寫詩人對生命有涯的解脫之道的理解。全詩情景交融,在寫景上遠近結合,用典極難品味,反映了詩人因往來不定之苦而產生的自傷自解、隨遇而安的思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春歸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排律
  • 作者:杜甫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字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春歸
苔徑臨江竹1,茅檐覆地花2
別來頻甲子3,倏忽又春華4
倚杖看孤石5,傾壺就淺沙6
遠鷗浮水靜,輕燕受風斜。
世路雖多梗7,吾生亦有涯8
此身醒復醉,乘興即為家9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1. 苔徑:長滿青苔的小路。臨:挨近,靠近。
  2. 覆:遮蓋。
  3. 頻:多次。甲子:這裡指用來記日的乾支之一,每六十天一個“甲子”,詩人自離去至歸來相去三年,共十八個“甲子”,所以說“頻”。
  4. 倏忽(shū hū):一作“歸到”。春華:即春花。
  5. 倚仗看孤石:晉謝安所居的地方,有石一柱,謝安常倚仗相對。杜甫在這句詩里說的即指此。
  6. 傾壺:指斟酒。沙:浣花溪有沙。
  7. 梗:阻塞。
  8. 吾生亦有涯:本自《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吾生也有涯”。涯,窮盡。
  9. 乘興:興會所至。

白話譯文

草堂苔徑臨江一邊長滿了竹子,茅檐下面盛開著滿地的鮮花。
離開草堂已經三年,轉眼又到了花開的春天。
獨自倚杖去看孤石,在江畔沙灘傾壺飲酒。
遠鷗浮游觀之似靜,輕燕迎風上下斜飛。
人世間的道路險阻,而我的生命有限。
此身方醒又醉,乘興所往即是我的家。

創作背景

寶應元年(762年)7月,嚴武還朝,詩人自成都送嚴武到綿州後與之分手。接著徐知道在成都作亂,詩人只好避往梓州。次年八月,詩人知道房琯死於閬州僧舍,又赴閬州憑弔,以後便漂泊於閬州、梓州兩地。由寶應元年(762年)離成都,至廣德二年(764年)2月聞嚴武再為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8月詩人又返成都草堂,前後共三年。此詩即詩人返歸成都浣花草堂時所作,藉以抒發往來不定之苦而產生自傷自解。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首二句是寫在草堂周圍漫步,此舉是動;而江邊之竹、檐前之花,清幽明麗,此景是靜。人動而景靜,正是內心之靜通過漫步靜景中而展現。在此基礎上,“別來頻甲子,倏忽又春華”二句又見賞春之心萌動。而在此萌動之中,又有時光無常之感。中間四句是賞春具體行為。“看”、“就”是人的行為,“浮”、“受”則是鷗、燕的動作,這些行為動作很有寧靜之致,主要在於這一切都是隨興而至,毫無造作所致。其中,“遠鷗浮水靜,輕燕受風斜”二句以“靜”字、“斜”字傳出鷗燕性情形態,上句用字較渾而“靜”字較工,且以“遠”字總括,以“輕”字助發,下句因“受”字之工而飽受宋人稱讚。後四句寫對生命有涯的解脫之道,唯在於直心而行,興之所至,興盡而返,毫不執著。
全詩用字完潤,情景交融,寫景上遠近結合,所用典故極難品味,如“吾生亦有涯”便意致無窮,反映了詩人飽經憂患,備嘗困頓之後,由於深感蹤跡無常,往來不定之苦而產生自傷自解,隨遇而安的思想。

名家點評

北宋·葉夢得石林詩話》:詩語固忌用巧太過,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工妙,雖巧而不見刻削之痕。……燕體輕弱,風猛則不能勝,唯微風乃受以為勢,故又有“輕燕受風斜”之語。
北宋·俞成螢雪叢說》:老杜詩詞,酷愛下“受”字,蓋自得之妙,不一而足。如“修竹不受暑”、“輕燕受風斜”……誠用字之工也。然其所以大過人者無它,只是平易,雖日似俗,其實眼前事耳。(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話》引)
明·凌宏憲唐詩廣選》:①有態(“輕燕”句下)。②(北宋)范元實(范祖禹之子)曰:杜有喜用字,如“修竹不受暑”、“吹面受和風”及“輕燕”句,“受”字皆入妙。老坡尤愛“輕燕”句,以為燕迎風低飛,乍前乍卻,非“受”字不能形容也。
明·陸時雍《唐詩鏡》:應手處覺其談笑而成。
明末清初·黃生《杜詩說》:“輕燕”句,宋人所極稱。上句之工秀,人未見賞。鷗去人還,故久浮不動也。
明末清初·仇兆鰲杜詩詳註》:此春歸景物,花竹之間,春華如故,是堂前近景;沙石之外,鷗燕悠然,是溪前遠景。下一“靜”字,使“遠”、“浮”二字有神;下一“斜”字,使“輕”、“受”二字有致。
清·愛新覺羅·弘曆唐宋詩醇》:(明代)楊德周曰:“微風燕子斜”,正與此同看,詠之不盡,味之有餘。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鷗、燕性情形態,以“靜”字、“斜”字傳出(“輕燕受風斜”句下)。
清·楊倫杜詩鏡銓》:末四(句)自傷自解,不堪多讀,亦有隨遇而安之意。
清·盧麰《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評選讀本》:起二最雋語。八句“受”字法,最婉。
近代·俞陛雲詩境淺說》:杜詩三用“受”字。“輕燕受風斜”、“修竹不受暑”與“野航恰受(兩三人)”句,皆善用“受”字。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