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歸次金陵

《春歸次金陵》是唐代詩人吳融晚年被貶,回歸故鄉途中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的首聯描寫了連夜趕至金陵停泊,思鄉心切之情溢於言表;頷聯以清之筆狀江南秀美之量,簡淡清曠;頸聯言事述懷,表現淡於名利、一心只鐘情鄉園親情的心理;尾聯以清新之語描寫了歸來的景象。全詩婉轉靡麗,情景交融,感情真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春歸次金陵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吳融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春歸次金陵
春陰漠漠覆江城, 南國歸橈趁晚程
水上驛流初過雨, 樹籠堤處不離鶯。
跡疏冠蓋兼無夢, 地近鄉園自有情。
便被東風動離思, 楊花千里雪中行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春歸:春已歸去,即春末夏初季節。次:停留。金陵:地名。今江蘇南京。
②江城:即指金陵。
③橈(ráo):船槳。詩中代指船。趁:趕。
④驛:通“繹”,連續不斷。
⑤冠蓋:仕宦的代稱。冠,冠服。蓋,車蓋。
⑥雪:形容楊絮。

白話譯文

遠望中春雨後的金陵灰濛濛的,歸舟連晚趕到金陵停泊。
宿雨初晴,驛站前流動著漲上來的春水,江堤上綠樹籠蓋之處傳來鶯聲。
蹤跡遠離官場,做夢也不會夢到那裡,離家鄉不遠了,一切都使自己感到親切。
眼見得家鄉在望,被陣陣東風吹得思鄉之情更濃,楊花如雪,千里飄蕩。

創作背景

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吳融貶官歸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途經金陵(今南京),看到眼前的景象,回想起貶官,有感於此,作此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起筆即作波折。望中的雨後江城,“春陰漠漠。陰雲若覆;時間向晚,本不宜趕路。然而,詩人卻“歸橈”,連晚趕到金陵停泊,於此可見遊子思鄉之情。
頷聯承前,寫舟中所見;宿雨初晴,江水陡漲,水流尤速,它飛快地推送詩人之舟向金陵駛去,舟行之處,兩岸之堤,處處為綠樹所籠,黃鶯藏於葉間,鳴聲酉囀,足供遊子珩賞。這一聯景語以清麗之筆,狀江南秀美之景,兼有謝眺的清曠秀麗和盂浩然的簡淡自然,字裡行間,流露出詩人的喜悅之情。
頸聯由狀景轉而言事述懷:詩人淡於名利,故回鄉途中,不交顯貴,甚至連富貴夢也不做。金陵已地近鄉園,詩人領略江南風物,自覺情親,“地近”句是結穴所在,有此一句,逆筆回互,血脈動盪,通體皆活。
尾聯掉尾回首,與“自有情”、“趁晚程”照應,全詩一團精神,聚而不散。末句化用韓愈《晚春》:“揚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鐾飛”之句,以滴新之語,狀輕快、恬適之心情,頗有特色。
整首詩歌著筆輕柔細密,詩情悠悠迴蕩。詩人身逢唐末亂世,能得以返里歸省,實是不幸之中的大幸。自然過金陵無心會友而歸心似箭了。所以詩中流露出的無可奈何的傷感情緒,確實是唐末社會知識分子心理的反映。

名家點評

清代詩人屈復:不曰鶯不離樹,卻雲樹不離鶯,於無情致寫出情致。(《唐詩成法》)
清代詩人趙臣瑗:須知此是經過,不是暫泊,看次句“趁晚程”三字便覓。(《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
清代文學家胡本淵:前四寫題面,後四寫旅情,琢句尚不近纖。(《唐詩近體》)

作者簡介

吳融,唐末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柯橋區)人。唐昭宗龍紀元年(889)登進士第。韋昭度討蜀,表掌書記,累遷侍御史。因事去官,流浪荊南,依節度使成汭。後召為左補闕,遷中書舍人。天復元年(901),昭宗復位,融起草詔書十數篇,才思敏捷,文筆精當,為昭宗所賞識,擢戶部侍郎。是年冬,朱全忠兵犯京師,昭宗逃往鳳翔,融未及相從,客寓閿鄉。不久,召為翰林承旨,卒於官。工詩能文。其詩多流連光景之作, 只有少數詩篇對唐末戰亂有所反映。辛文房評其詩“靡麗有餘,而雅重不足”(《唐才子傳》卷九)。有《唐英集》,《全唐詩》編錄其詩四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