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歸(唐庚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春歸》是宋代唐庚的一首五言律詩。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冬,作者被貶惠州,此詩作於貶所,詩中用春歸麗景反襯抒發了謫貶僻遠異鄉的愁苦心情。前面寫東風駘蕩,遍地皆綠,花繁葉茂,春光爛漫;結尾急轉直下,極寫愁情之重,難以排遣;從而極大地強化了抒情的力量。全詩出句自奇,情景相融,意蘊既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春歸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唐庚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字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春歸唐庚
東風定何物?所至則蒼然
春歸春歸
小市花間合,孤城柳外圓
禽聲犯寒食,江色帶新年。
無計驅愁得,還推到酒邊。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①定:使……固定。
②蒼然:深青色,深綠色的樣子。
③小市:指當地經營魚、鹽、酒、茶的集市。
④孤城:指詩人被貶之地惠州城(今廣東惠州市),當時商業繁盛之地。“合”和“圓”都有“環繞、圍攏”的意思。
⑤禽聲:鳥聲。犯:逼近。寒食:每年四月四日,清明節的前一天。

白話譯文

春回大地,凡東風吹拂到的地方,都呈現出一片鬱鬱蒼蒼的景色。繁花中小小集市自開自合,綠柳外孤城圍成一個圓。鳥聲繁密漸漸臨近寒食節;江色碧綠,也帶來了新年。我沒有辦法趕走愁思,只得將它推到酒杯邊。

創作背景

唐庚時號“小東坡”,儘管他文採風流而又通於世務,然而在黨爭劇烈的北宋政局裡卻難以存身。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冬,作者被貶逐到惠州(今屬廣東)安置。這首詩就是詩人寫於貶所之作。

作品簡析

這首詩就是詩人寫於貶所的詠春之作,古來詠春的篇什不計其數,而唐庚的這首詩卻能在眾多的篇什中獨具一格。清代詩論家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 “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這就是說,詩人處理情與景的關係,一般是採取以景烘托情的方法,用樂景、麗景寫歡樂之情,以哀景、衰景寫悲愁之情,使情景和諧、融合,但有時候,詩人有意用反襯手法,以樂景寫哀情,衰景寫樂情,使情與景在對比、反襯中,更鮮明突出、強烈動人;唐庚這首《春歸》就是典型的例子。
詩的前四句寫景,用的是兩副筆墨。頭兩句總寫,如潑墨寫意,似大刀闊斧的疏朗之筆,傳達出春來不可阻遏的勢頭。這裡不是“潤物細無聲”的雨絲悄悄地迎得春歸,也不是“吹皺一池春水”的微風在為春的到來淺斟低唱,而是浩蕩東風鋪天蓋地而來,把綠色的生命之樹栽滿人間。只此一筆,已寫出春歸的總形勢。詩人以一問一答的句式領起,再用“定”字、“輒”字加重語氣,使全詩一開始就起勢不凡,頗有截斷眾流、先聲奪人之妙。緊接著的三四兩句,又換用工筆勾勒分寫局部之景,畫面漸漸收攏、移近,突出了“小市”、“孤城”兩個特寫鏡頭。宋代時惠州商業繁盛,詩人另有《西溪》一詩描繪當地市集的盛況說:“市散爭歸橋納納,櫓搖不進水潭潭。利傾小海魚鹽集,味入他村酒茗甘。百里源流千里勢,惠州城下有江南。”喧鬧的市場、高聳的城樓,再加綠柳如煙、繁花似錦,映襯出一派花團錦簇似的爛漫春光。這兩句句式頗類孟浩然過故人莊》中的名句:“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而又稍加變化。孟詩清淡,這首詩妍麗,著色和氛圍都大不相同。除了有村居田舍與商業市鎮之別外,又有地域的差異。聯繫下文,此時正當新年乍到、寒食未至,而春光已如此之盛,正可見南國春來早。
五六兩句暗轉,從所聞、所見之景漸漸引出詩人潛結的心緒。“禽聲”、“江色”固然是耳聞目擊的景象,而“寒食”與“新年”的對舉,卻不僅是點明時令而已,其中隱含了詩人生涯中一段難以忘懷的情事。1110年(大觀四年)春,唐庚與其弟唐庾、友人任景初自蜀至湖北公安,詩人曾自敘說:“時方寒食,吾三人相與戎服,游九龍池,飲酒賦詩樂甚。”但緊接著就發生了變故:“是歲,吾遷嶺表;明年景初亦謫江左。忽忽數歲皆未得去,寒食無幾,念之悽然。”初春攜友人遊樂,孟冬戴罪南遷,這倏起倏落、歡少悲多的戲劇性轉折,正是和“寒食”相聯繫的。故詩人曾有詩說:“故都回首三寒食,新歲經心兩濕衣。”(以上均見《眉山唐先生文集》卷三)可見這裡的“寒食”、“新年”,非同一般的流年之嘆,實為詩人鬱結的情懷:其中有對美好時光的追憶,更有宦海浮沉、身不由己的惆悵和悒鬱。歡情短暫而愁懷永結,這一年一度的寒食早就和詩人的身世之感融為一體了。這兩句好比是“陳倉暗渡”,以此為津梁,才翻跌出最後兩句。
末兩句極寫愁意之深。古人寫愁,比喻層出不窮。如曹植釋愁文》:“愁之為物,惟惚惟恍,不召自來,推之弗往。”是把“愁”化為有形之物;庾信《愁賦》:“閉門欲驅愁,愁終不肯去。”又把“愁”擬人化。這首詩則由此作進一步的生髮,詩人用一“驅”一“推”寫出人與“愁”交手相搏的過理:人非但無計驅得“愁”去,反被“愁”推跌到酒杯之前。“借酒澆愁”的套語經此點撥變化,化腐朽為神奇,比起曹、庚等人的奇想來,詩人青勝於藍、後來居上。以往寫春愁者不乏其人,而表現得如此醒豁精警的還不多見,其原因在於詩人之愁,非一般的春愁可比,意蘊既深,出句自奇。
詩人在這首詩里用麗景反襯深愁,先極寫春光暄妍駘蕩,直到最後才急轉直下,托出滿腹心事。這一頓挫反跌,加強了抒情的力量。詩的首尾處尤見用力,一起一結都頗出人意表。起得俊快,結得沉鬱:東風送春,勢不可擋;愁緒襲來,難以招架。一首一尾恰如兩重合奏,奏出了一闋“春歸愁亦歸”的主題歌。

作者簡介

唐庚(1071~1121),宋代詩人。字子西,眉州丹稜(今屬四川眉山)人,有《眉山唐先生文集》。他和蘇軾算得小同鄉,也貶斥在惠州多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